生活事件和癌症之间,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什么是生活事件呢?你在一生当中所经历的事件,都是生活事件。美国有一个科学家,名叫托马斯,他把生活事件归纳为几大类,包括童年、幼年时期的经历。童年、幼年时期家庭是否和睦,学习成绩是否良好,工作上的问题,生活上的问题,婚姻恋爱的问题等。实际上。就是人一生的经历和遭遇。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说明生活事件在肿瘤的发生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各自完成的,但结果一样。
医学实验用的小白鼠。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随机把它们分成两组。一组叫实验组,一组叫对照组。两组小鼠要喂完全相同的饲料和水。实验当中,科学家已经在它们的饲料和饮水中,加入了微量的化学致癌物质。这两组小白鼠都吃了,都喝了,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给对照组小鼠一个舒适、自然、安静的生活条件,而实验组的小鼠。经常人为地给它们恫吓和干扰。如:每天不定时地敲打鼠笼,吓得这些小鼠到处乱跑,产生一种紧张和烦躁,或者不定时地在鼠笼子上放很多只猫,猫一叫,老鼠就会吓得直哆嗦。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组小鼠的肿瘤发生的可能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这个实验,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当今社会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相差无几,而个人的心境和经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已经不可避免地被某些致癌物质所污染。我们出门不可能不吸进汽车的尾气:水和食物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这种相同的生活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人患癌,有的人不患癌?原来。个人的心境和经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样,也是这两位科学家,他们又做了小鼠应急防卫能力与肿瘤细胞增长关系的研究。这个实验也很有意思。这回用的实验小鼠,不是随机分成两组,而是把实验鼠分成两组,应急防卫能力比较强的是一组,另一组是应急防卫能力比较弱的。如何判断小鼠的应急防卫能力呢?他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在小鼠的足垫下面装一个电极板。小鼠踏着电极板,看它的反应,在零点零几秒之内,反应越快,说明它的应急防卫能力越强:反应越慢,说明这只小鼠较迟钝,应急防卫能力差。接着,将等量的活的癌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里。每只小鼠注射2毫升,两组都这样注射。注射后发现,结果完全不同。应急防卫能力比较强的小鼠,注射活的癌细胞,癌症发病的可能很低。病死比例也很低:应急防卫能力比较差的,注射活的癌细胞后,癌细胞在体内迅速繁殖。很快死亡。所以。应急防卫能力对于肿瘤细胞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也是一样,应急防卫能力比较强,说明免疫系统比较活跃,可以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如果成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应急防护能力很差。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癌细胞很容易增长。
英国有一家皇家马斯顿医院。医院里有一位麦迪•沃克森医生。他曾做了一个“癌症患者情绪反映状态的评估”的研究,这个研究很有名。他的研究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实验观察了5年。对每一位确诊为癌症的病人。在正式住进皇家马斯顿医院接受治疗之前。沃克森都要给他们做一个情绪状态的评估。也就是说,记录下当病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后,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沃克森把病人的情绪状态分成不同的等级。即A、B、C、D等四大类。第一类A级是很好的情绪状态。病人虽然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是相信自己能渡过这个难关,能战胜疾病;病人也相信医学,相信医生,相信医院,他们自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D级是很差的那一类。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马上就心灰意冷,认为一切都完了,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评估结束后。病人入院该做什么治疗。就做什么治疗。出院之后,沃克森继续跟踪观察病人,1年、2年……一直观察5年。5年之后,沃克森得出非常有意思的结论。他发现。当时情绪反应是A类的病人,5年以后75%都健在,而当时情绪反应状态属D类的病人,5年之后存活的不到20%。这个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它说明一个问题: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对于疾病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容易与癌症混淆的病症 下一篇:胡萝卜可防心脏疾病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