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乳制品已经在人们的饮食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牛奶,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强身健体必不可少的高级营养品,早餐奶、纯奶、酸奶……我们的饮食已经被牛奶所包围。营养学专家指出,牛奶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在预防疾病和防癌抗癌方面是人体的天然屏障。
常饮牛奶的人群,癌症发病的可能低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研究机构在做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日本人的胃癌发病的可能较高,但是同时又发现,常饮牛奶的人群胃癌发病的可能很低。
美国科学家近的一项实验也表明,牛奶中所含的钙素,能破坏大肠内的致癌物质,使其分解为非致癌物而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天喝两到三杯牛奶的人,其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较之不喝者要高出3倍以上,可使患癌的危险性减少1/3。这是美国圣地亚哥医学院对2000多人进行了20年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
芬兰研究人员在对10000名15岁以上女性进行24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饮用牛奶很多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有一类乳糖能促进抑制癌症的有益细胞生长。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从牛奶中提取、分离并纯化得到了IM-94。中科院上海细胞研究所确定IM-94为一种小分子乳白蛋白,并对其组成的氨基酸进行了测序和转基因表达实验。经过大量实验,证明这种小分子蛋白具有阻断肿瘤细胞中特有的脂质成分合成的作用,从而可阻遏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
另据研究证明,牛奶脂肪中富含抗癌物质CLA,因此多喝全脂奶的人不容易得癌症。CL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还能阻断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对预防乳腺癌特别有效。研究还发现,如果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一直摄入CLA,可以终生起到保护作用;而在已经接触了致癌剂之后再摄入CLA,就需要终生不间断地补充,才能发挥预防癌症的作用。
此外,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对胃癌和结肠癌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牛奶中含有多种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也有防癌作用。另外在酸牛奶中还含有一种酶,能有效防止癌症患者因化学诊疗理念和放射诊疗理念所引起的副作用。
防癌,我们该吃什么?
医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类致癌的因素很多,不是单一的食物就会引发癌症,相对地,也不是靠单一的食物就可全面预防的,需要日常均衡摄取食物,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与机能。
从临床上看,确实有些癌症的产生与平时的食物摄取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常吃腌渍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胃癌;吃槟榔可能引起口腔癌;如食物保存不善发霉则可能产生黄曲毒素造成肝癌,等等。
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癌症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都有密切关系。特别在移民研究中,日本人移民美国夏威夷后,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死亡人数在第二代明显下降,与当地的白人相似,而结肠癌死亡人数明显上升。细胞及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某些营养素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癌基因的表达等,说明营养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很新研究表明,不仅是牛奶,只要营养适当均衡,一样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机比例。例如,红肉、多脂肪食品及油炸快餐食品(如炸马铃薯)等尽量少吃,并少抽烟、喝酒等,均可以降低15%-20%的致癌可能。
三分之一的癌症从口入
专家提醒,癌症除与遗传因素有关,还由包括饮食在内的环境因素引起,大约有1/3的癌症与膳食不当有关。
具报道,中国癌症年新发病例为20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40万,居民中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杀手,农村的第二大死因,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天津市年新发病例为1.6万,并呈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主食吃得精细了,缺乏纤维素,即粗粮、杂粮等摄入少,导致大肠癌发病的可能升高;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多已成为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的可能上升的重要原因;约有75%的头颈部癌是由饮酒和吸烟造成的;喜食偏硬、过热和过烫、刺激性食物及酸菜,可诱发食管癌;胃癌与喜欢吃熏制品、常吃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香肠、火腿、泡菜、干咸鱼等有关;食用霉变玉米、花生、大米等食物和饮用水不卫生易患肝癌;有暴饮暴食习惯、喜好甜食和油腻者是胰腺癌的高发人群;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食管癌有关。
肿瘤专家指出:预防癌症主要是建立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辅以科学的体育锻炼。首先提倡大家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中应有充分的营养,并且食物要多样化;其次,要改变饮食方式,不提倡饮酒、吸烟;限制高脂食物,多食植物油并节制用量;少吃盐,成人每天食盐量少于6克,限制腌制食物及烹饪、调料用盐、使用烹饪调味品;平时要尽量少吃烧烤、油炸、腌制、熏制、发霉变质的含有致癌物的食品等。
常饮牛奶的人群,癌症发病的可能低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研究机构在做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日本人的胃癌发病的可能较高,但是同时又发现,常饮牛奶的人群胃癌发病的可能很低。
美国科学家近的一项实验也表明,牛奶中所含的钙素,能破坏大肠内的致癌物质,使其分解为非致癌物而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天喝两到三杯牛奶的人,其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较之不喝者要高出3倍以上,可使患癌的危险性减少1/3。这是美国圣地亚哥医学院对2000多人进行了20年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
芬兰研究人员在对10000名15岁以上女性进行24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饮用牛奶很多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有一类乳糖能促进抑制癌症的有益细胞生长。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从牛奶中提取、分离并纯化得到了IM-94。中科院上海细胞研究所确定IM-94为一种小分子乳白蛋白,并对其组成的氨基酸进行了测序和转基因表达实验。经过大量实验,证明这种小分子蛋白具有阻断肿瘤细胞中特有的脂质成分合成的作用,从而可阻遏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
另据研究证明,牛奶脂肪中富含抗癌物质CLA,因此多喝全脂奶的人不容易得癌症。CL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还能阻断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对预防乳腺癌特别有效。研究还发现,如果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一直摄入CLA,可以终生起到保护作用;而在已经接触了致癌剂之后再摄入CLA,就需要终生不间断地补充,才能发挥预防癌症的作用。
此外,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对胃癌和结肠癌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牛奶中含有多种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也有防癌作用。另外在酸牛奶中还含有一种酶,能有效防止癌症患者因化学诊疗理念和放射诊疗理念所引起的副作用。
防癌,我们该吃什么?
医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类致癌的因素很多,不是单一的食物就会引发癌症,相对地,也不是靠单一的食物就可全面预防的,需要日常均衡摄取食物,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与机能。
从临床上看,确实有些癌症的产生与平时的食物摄取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常吃腌渍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胃癌;吃槟榔可能引起口腔癌;如食物保存不善发霉则可能产生黄曲毒素造成肝癌,等等。
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癌症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都有密切关系。特别在移民研究中,日本人移民美国夏威夷后,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死亡人数在第二代明显下降,与当地的白人相似,而结肠癌死亡人数明显上升。细胞及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某些营养素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癌基因的表达等,说明营养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很新研究表明,不仅是牛奶,只要营养适当均衡,一样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机比例。例如,红肉、多脂肪食品及油炸快餐食品(如炸马铃薯)等尽量少吃,并少抽烟、喝酒等,均可以降低15%-20%的致癌可能。
三分之一的癌症从口入
专家提醒,癌症除与遗传因素有关,还由包括饮食在内的环境因素引起,大约有1/3的癌症与膳食不当有关。
具报道,中国癌症年新发病例为20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40万,居民中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杀手,农村的第二大死因,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天津市年新发病例为1.6万,并呈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主食吃得精细了,缺乏纤维素,即粗粮、杂粮等摄入少,导致大肠癌发病的可能升高;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多已成为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的可能上升的重要原因;约有75%的头颈部癌是由饮酒和吸烟造成的;喜食偏硬、过热和过烫、刺激性食物及酸菜,可诱发食管癌;胃癌与喜欢吃熏制品、常吃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香肠、火腿、泡菜、干咸鱼等有关;食用霉变玉米、花生、大米等食物和饮用水不卫生易患肝癌;有暴饮暴食习惯、喜好甜食和油腻者是胰腺癌的高发人群;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食管癌有关。
肿瘤专家指出:预防癌症主要是建立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辅以科学的体育锻炼。首先提倡大家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中应有充分的营养,并且食物要多样化;其次,要改变饮食方式,不提倡饮酒、吸烟;限制高脂食物,多食植物油并节制用量;少吃盐,成人每天食盐量少于6克,限制腌制食物及烹饪、调料用盐、使用烹饪调味品;平时要尽量少吃烧烤、油炸、腌制、熏制、发霉变质的含有致癌物的食品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早期抗癌“豆”争知多少? 下一篇:大肠癌的三级早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