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学角度讲胰腺癌分为:湿热郁阻证;气血瘀滞证;阴虚热毒证;气虚湿阻证。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中医治疗胰腺癌的对症下药的斑疹治疗理念,中医治疗不但可以较大成对上的缓解病情还可以减少胰腺癌复发和转移的可能,下面是几种治疗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
1)湿热郁阻证。
主证:脘腹胀闷,时或疼痛,口苦纳呆,身目俱黄,大便秘结或溏薄,小便短赤,消瘦,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濡滑。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解毒。
分祈:本证主要见于胰头癌或壶腹部癌,临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代表方,本方进行了化裁。方中茵陈、虎杖、半枝莲清热利湿化浊;大黄、黄芩、栀子、郁金清热利胆;茯苓、猪苓、薏苡仁淡渗利湿,又可健脾;木香行气疏肝,佐白术、神曲健脾消导;白毛藤加强抗癌作用。全方具有清热祛湿,利胆退黄,解毒抗癌的功效。
2)气血瘀滞证。
主证:腹上区疼痛不已,呈持续性,常累及腰背,平卧痛剧,前躬及曲腿可减轻;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食少纳呆,口干口苦,形体消瘦,腹部可扪及包块;舌质淡红、暗红或青紫,有瘀斑,舌苔薄或微腻,脉象弦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软坚。
分析:本证主要见于胰体癌,临床以腹部疼痛为主。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腹痛是由于气血阻滞,邪气郁闭的结果,故应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邪解毒。本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丹参、桃仁、莪术、川芎活血化瘀;元胡、川楝、八月札、乌药行气止痛,佐浙贝母、穿山甲软坚散结,并加强通利经隧的作用;白屈菜、藤梨根则有抗胰癌功能。
3)阴虚热毒证。
主证:低热不退,消瘦神疲,口干,烦躁失眠,食少纳呆,腹部闷痛,大便干,小便黄,或有腹水,舌质鲜红或嫩红或红暗,少津,舌苔少或光,脉象弦细数或虚。
治法: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分析:本证多见于胰腺癌患者晚期或经放疗、化疗之后。癌症病久,必耗伤阴精,而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更可伤阴竭正,使患者出现阴虚津亏为主的表现。一贯煎是补肝肾之阴的常用方,在本方中生地、玄参、沙参、石槲、天花粉养阴生津益肺肾,太子参益气生津,黄芩、知母清热,金银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解毒,川楝疏理肝气,瓜娄皮可行气、子则润肠,鸡内金助运化消导。
4)气虚湿阻证。
主证:乏力消瘦,身目发黄,色泽晦暗,脘腹闷胀,恶呕纳呆,上腹疼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便溏薄,可有下肢浮肿或腹水,腹部可触及包块,舌质淡红,或有齿印,舌苔腻,脉象细濡。
分析:本证多见于胰腺癌晚期,或手术后转移者。胰腺癌晚期除阴虚者外,亦多见阳气虚弱者,或黄疸日久,寒湿不化,湿毒阴邪积聚。此时,虽为症瘕之患,“然皆系阳病结于阴邪,岂有用阴药之理”故应予温化寒湿,健脾益气,佐以解毒软坚为治。本方中以附子温助阳气,以党参、自术、黄芪、炙甘茸健脾益气,配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健脾利湿,消水以退黄,伍乌药、木香行气,鸡血藤活血,穿山甲软坚,又合用白毛藤、石见穿等抗癌药物,共奏益气扶阳,健脾化湿,软坚消癌的功效。
癌症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它的多发、复发和转移。目前很多医生只看瘤体是否切除干净、癌细胞是否全部杀死,轻视中整体治疗,一味地放化疗,致使免疫力下降,不但不能完全解决术后复发和转移问题,还会增加复发和转移的危险。而我院提出的 “四位一体”诊疗理念,正是针对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对于刚手术的患者而言,四位一体主要治疗目的是提升患者免疫力,综合治疗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四位一体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再复发和转移,实现带瘤生存的目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晚期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下一篇:中医治疗胰腺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