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近几年无论是发生的可能还是死亡人数都非常高,目前就胰腺癌的治疗来说,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中药可以改善胰腺癌症状:如胰腺癌患者伴有腹痛、黄疸、消瘦、发热等,有可能由中医药改善症状。
减轻化疗、放疗反应:中医药在化、放疗之前3~5天开始服,可减轻化、放疗反应,使患者对化、放疗的耐受性增强。可使放疗较顺利地完成疗程,预防放射性反应发生;有利于顺利完成间歇、联合化疗的长期治疗;亦可提高放、化疗治疗结果。
改善免疫功能:据报告中医药可改善免疫功能,可能有利于达到治疗胰腺癌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瘤体)的同时,更注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带瘤生存甚至长期带瘤生存也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就胰腺癌的治疗来说,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那么,中药治疗胰腺癌效果如何呢?
改善体质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都应用到胰腺癌的治疗中来。
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
中医可扶正祛邪。采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中药减轻“三板斧”的不良反应。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胰腺癌常规治疗的三板斧,中医药的配合可在减轻这三板斧不良反应上产生特殊的治疗结果,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
由于胰腺癌一般发现就是晚期,手术机会很小,即使能手术,大多数也只是姑息性的手术,化疗、放疗对胰腺癌也不敏感,不但效果差,而且其不良反应常令虚弱的身体难以耐受。
晚期胰腺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是淋巴结和直接浸润,其次为血道播散及沿神经鞘蔓延。胰腺癌确诊时,大约仅10%患者癌肿仍局限于局部,90%的患者已发生转移,其中50%以上转移至肝脏,25%肠系膜转移,20%以上侵犯十二指肠。
胰腺癌属于中医“伏梁”、“痞块”、“黄疸”、“积聚”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本病。故胰腺癌转移的治疗上多采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破积散结等法。常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胰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胰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
倘若在胰腺癌化疗的同时或在化疗后配合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益肝肾、软坚化瘀等中医药治疗,则可以较好地缓解化疗反应,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有些中药(如丹参、灵芝、三七等)甚至还可以提高化疗的治疗结果;如果在胰腺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补益气血等中医治疗,对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中医在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确切,现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此外,在治疗胰腺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
1.化疗对胰腺癌无明显效果,加之手术切除的可能较低,有效的特异性抗癌治疗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系统有效的活性植物抗癌药治疗可使部分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
2.胰腺癌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上腹疼痛需要鉴别的疾病甚多,故易发生误诊误治,误诊的可能在35.5%~87.5%,常误诊为胆囊炎﹑胃肠疾病﹑肝炎﹑胰腺炎等。
3.胰腺癌出现明显的腹背痛多属于癌性疼痛,有效地抗癌治疗是止痛的前提。
4.胰腺癌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其中胰头癌很为多见。
5.CA19-9是很有希望的早期胰腺癌诊断标志,诊断比例达90% 。
6.胰腺癌属放射不敏感肿瘤,局部放疗,可使30%~50%患者疼痛缓解,可一定程度抑制肿瘤发展。
7.70%胰腺癌病人血清CEA升高,CEA可用于胰腺癌手术前﹑后的动态随访,定期测定CEA对预测癌肿复发有参考价值。
8.腹背痛﹑体重减轻﹑黄疸是胰腺癌三大症状,胰腺癌可压迫侵犯腹腔神经丛导致剧烈持续性腹痛。
9.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的可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10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胰腺癌的手术适应症和化疗适应症。
11.胰腺癌临床表现隐匿,不易早期发现,8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的可能低,约5%~15%。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病人可以食用哪些药茶? 下一篇:中医对胰腺癌的并发症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