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胰腺癌 > 胰腺癌症状 > 正文

中医怎么看待胰腺癌的症状?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3-05-31 08:52:30 浏览次数: 20

    祖国中医在诊疗胰腺癌方面已积累丰厚经验,中医学对胰腺的认识始于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记载:“脾长掩一尺,掩太仓。”然而,中医对胰腺癌的病症表现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却早在《黄帝内经》及以后的历代医籍中都有所记载和描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所说:“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还根据五脏不同,分为五种积,其中“脾之积为痞气”,在胃脘部,覆大如盘,可以出现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与胰腺癌有所相似。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情志郁怒,肝郁气滞,致气机不畅,脾湿郁困,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日久成毒,积结成癌;
    2) 饮食不节,醇酒厚味,过嗜肥甘,致脾失运化,湿热内生,阻滞气血,积久化毒,瘀结形成本病;
    3) 寒温失常,调摄失宜,宿毒内热壅滞,气郁血瘀,湿毒瘀结,耗血伤阴,致症瘕积聚内生。
    从中医角度来讲,胰腺癌的形成,与情志、饮食关系很为密切,在病机上主要表现为湿热、痰结、血瘀相互搏结,影响气机的畅达,而形成癌肿。在病位上与肝、胆、脾等脏腑的关系较为密切,有时也会因宿毒内热,血热妄行,形成心脾实热的病机。
    在胰腺癌的病程中,初期多表现为实证,而中、晚期则以虚实相夹,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甚至可以表现为以虚象为主。因此,对胰腺癌的治疗,要在全面审视病症病机的基础上,予以选方立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中医对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还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 临床表现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癌肿初起部位、胆管、胰管梗阻情况、胰腺破坏程度及有无转移癌。腹痛、体重减轻和黄疸是常见的症状,其次有乏力、纳差、腹泻,腹胀、发烧等。
    (1) 腹痛:腹痛是常见的起始症状,50%一80%的病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腹痛不仅是病人很初的主诉,在整个病程中也比较突出。腹痛的性质有三种:
    ①上腹部正中隐痛,有时向背部放散;
    ②脐周阵发性疼痛,向后背、前胸、腹部广泛放散;
    ③右上腹剧烈绞痛,向右肩放散,类似胆石症性绞痛。胰头部的癌肿 疼痛多在上腹部偏右,而胰体、胰尾部癌肿疼痛则偏左。疼痛的特点为初起时轻,逐渐加重,胰体癌及胰尾癌几乎都有腹痛,疼痛主要位于中上腹及左季肋部;可向 中背部、前胸放射,夜间及卧仰位时疼痛加重,俯卧位、坐位、立位、前倾位及活动时可减轻,甚至消失,这在胰体及胰尾癌时尤为典型。随着病变扩大,上述疼痛 部位、性质和程度可以改变。有些病人可仅有上腹深压痛,也有无腹痛表现者。
    (2) 黄疸:黄疸为仅决于腹痛的另一重要症状,50%一90%的病人在病的不同时期出现黄疸。10%一30%的病人为首发症状。在整个病程中,胰头癌病人 有80%先出现黄疸,胰体、胰尾癌病人则在病程后期出现黄疸,黄疸的特点为进行性、阻塞性。多因胰头癌或胰体尾浸润或转移至总胆管、肝门淋巴结等引起,而 非胰腺癌的 早期症状。但胰头癌有时可较早出现黄疸伴有瘙痒,或可能触及肿大的胆囊。有84。4%的病人在出现黄疸之前就有上腹部不适、闷胀的感觉,但未引起注意,直 至出现黄疸方就诊。随着黄疽的出现,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尿茶红色、大便陶土色。绝大部分病人黄疸伴有疼痛,疼痛多出现在黄疸之前,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一 致。在病情进展过程中,黄疽有消失的情况,是由于肿瘤中心部坏死脱落,使其阻塞的部位出现一过性通畅而致。
    (3) 消瘦:消瘦是本病的重要表现之一。显著的体重下降令人注目。约90%的胰腺癌病 人有迅速而明显的体重下降,有些病人体重下降是症状。有的病人在2—3个月内体重可下降达30吨以上。体重下降可能因食纳差、胰液分泌不足致消化吸收 不良而引起。体重减轻与肿瘤的部位、范围无明显关系。约有85%的病人在症状出现后很快表现出消瘦、衰弱而进入恶液质。
    (4)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也是胰腺癌常见的症状。
    (5) 发热:在发病过程中约有10%的病人会出现不规则发热。
    (6) 肝脾肿大:肿大的肝脾质地较硬,但无压痛,主要由于胆汁淤积或胰癌肝转移所致。
    (7) 胆囊肿大:是胰头癌的特征。统计资料表明,有黄疸的胰腺癌病人约有半数可触到肿大的胆囊。
     然而,中医对胰腺癌的病症表现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却早在《黄帝内经》及以后的历代医籍中都有所记载和描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所说:“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还根据五脏不同,分为五种积,其中“脾之积为痞气”,在胃脘部,覆大如盘,可以出现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与胰腺癌有所相似。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