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期胰腺癌,采用中医分类进行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那么中医对晚期胰腺癌分类有哪些讲究呢?并不是说发现了新大陆,相反,而是从临床中验证了中医理论里面早就有的分类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只是很多临床中医生,没有或者说不愿在临床辨证时明确提出这个说法而已,但并不说明分类法就不存在.那么,临床时具体辨证是怎么分类的?
我们对胰腺癌晚期患者的治疗已经很熟悉了,对于这个西医感到有点头疼,很多中医也好象对此没有良策的病,从临床具体辨证论治的过程,说一下我们是怎么运用分类法来进行辨证治疗的,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探讨,以求理论和实践都取得进步,为胰腺癌晚期患者带去福音。
其实,中医里面用到分类法的地方是非常多的,阴阳要分类,五行要分类,药的四气五味要分类,药的升降浮沉要分类,药性的清热,散寒要分类等等,举例的胰腺癌晚期患者的分类,只是抛砖引玉之意,意在更多的同仁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或者临床所得进行交流,多角度多视野的探讨,让中医在新的时期有所发展,为癌症患者的健康作出中医应有的贡献!
既然是要用中医进行治疗,西医的一些检查报告单只做为参考,况且,进行病情分析时要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进行,不然,就会中不中,西不西的.
第一步,用分类法确定病位. 患者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也做了几次化疗,第一次去医院时也是以"上腹部隐疼"而去的,现在也有反酸的症状.中医的脏腑定位,一般是按五脏分属五行来进行的,该病的临床表现排除了肺,心,肾,肝,病位在脾。
那么,为啥不把病位分类到大肠经,胃经,膀胱经? 都有一些相关的症状啊?这是因为,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脾病在前,其他症状是因为五脏相关而出现的,病位应该定在脾,不是其他。用分类法定病位的时候,也是所学中医基本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第二步,运用分类法进行病性的确定。 中医有句话叫:”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一个别字,就说出了中医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要知道鉴别,鉴别的结果出来了,接下来的步骤才有方向,这个鉴别过程其实就是分类。
这句话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临床辨证时(其实就是分析病情的过程),首先需要进行阴与阳的分类,如果连方向都搞错了,那么处方用药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个先别阴阳,应该有”别”病位的阴阳和病性的阴阳的含义。
第三步,处方的分类。 这一步相对而言就要容易辨别分类了,因为病位病性已经明确,选用的处方当然是清热解毒类的方剂。具体清热方剂就和每个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有关了。
一个病的具体病情分析及处方用药还会用到其他的一些方法和中医里面的很多的基本理论,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辨别思考过程,但是,个人认为,当你面对一个患者时,需要”先别阴阳”的,进行方向性的分类。这样,才能沿着正确的辨证方向前进。
不然,面对很多症状,找不出思路在何处,这样的辨证就是茫然的。
由于胰腺癌一般发现就是晚期,手术机会很小,即使能手术,大多数也只是姑息性的手术,化疗、放疗对胰腺癌也不敏感,不但效果差,而且其不良反应常令虚弱的身体难以耐受。
由于胰腺组织体积小,部位特殊,所以在临床中一旦发现癌块,多属中晚期。胰腺癌晚期病例可出现腹水,并可在左锁骨上或直肠前陷凹扪及坚硬及肿大的转移淋巴结。
胰腺癌晚期大多病人疼痛比较厉害,一般的生存期为3-6个月,所以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胰腺癌常由正气亏损,肝郁气滞,湿热蕴积肝胆,脾胃实热所致,病变与肝、胆、脾功能失调相关,其病位在胰。
脾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忧思,抑郁伤脾,脾气郁结,升降失常,水津不运,血行不畅,津停为痰,血停而瘀,痰血阻脾,结聚成瘤。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认为:“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之所致也。”
“脾病,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动气筑筑然坚牢如有积而硬,若似痛也。甚则亦大痛,有是则脾虚病也。”故见上腹痛和肿块。
腹水的产生与本病有关,《医门法律》记载:“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瓮,是名单腹胀。”
湿气通于脾,脾性恶湿,职司运化。外感湿毒,损伤脾气,脾运失司,水湿不化,郁而化热,湿热内蕴,热毒结瘤。湿热毒三者交阻,而发“黄疸”。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其病理分期是怎样的? 下一篇:胰腺癌的分期有哪些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