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发病部位常见于胰头癌部位,只有少数患者发生在胰尾部位,肿瘤多向胰腺表面隆起,形成硬实结节或粗大结节、灰白色,肿瘤界限往往不清。每一种诊断性检查都可提供分期的信息,这样就减少了剖腹探查的数量,并增加了接受切除术病人的比例。
大血管的被包裹或被堵塞,明显减少了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同时,血管造影正常的病人大部分是可能手术切除的。手术前血管造影十分重要,它显示了上腹部血管的异常,而这通常与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右肝动脉异常相关,16%~29%的病人可发生这种改变。由于该血管通过胰头,肝脏血液动脉性消失和肝外胆漏是危险的。
肿瘤标记无助于对胰腺癌的诊断或分期,但对进一步的治疗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癌胚抗原(CEA)对很多病人是升高的,但灵敏度低,对其他一些良性和恶性肿瘤病人也是升高的。
对这些在CT、超声波或ERCP检查后认为要接受切除术的病人,其他的一些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的分期信息。有研究者建议用腹腔镜来为胰腺癌分期。
将CT检查与手术前血管造影结合可以对壶腹周围肿瘤的病人进行分期。
CA19-9可能比CEA对胰腺癌的诊断更为有用,但对胰腺癌也不具特异性,结肠和胆管肿瘤的病人也可以升高。其他的肿瘤标记物,如DU-PAN-2-胰腺癌胚抗原和半乳糖转移酶同功酶,都不具有普遍的效果,也不易获得。
镜下,胰腺癌有以下几种类型
1、鳞状细胞癌:少见,来自胰腺管上皮的鳞状化生。有时可见鳞状细胞癌和产生粘液的腺癌合并发生(腺鳞癌)。
表皮生长因子阻滞剂Tarceva可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2、未分化癌:癌细胞无腺体结构,有的癌细胞形成细条索状癌巢,被间质结缔组织分隔,呈硬癌构型。有的癌细胞多,间质少,形成髓样癌,这样的癌组织易发生坏死而形成囊腔。
3、腺癌:癌细胞来自导管上皮,排列呈腺样,有腔,此型占80%,其中有的乳头状腺癌或乳头状囊癌;也有的来自腺泡称腺泡型腺癌。胞浆含嗜酸性颗粒。形成腺泡或小团块,极似正常胰腺腺泡。有时腺癌细胞产生粘液,胞浆透明。
在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中,患者在接受吉西他滨(健择)标准治疗的同时加服Tarceva。结果显示,与加服安慰剂相比,加服Tarceva可显著延长患者的平均生存期(6.4个月 vs. 5.9个月)。
Genentech公司指出,目前只有20%的胰腺癌患者可在诊断后生存1年,因此需要开拓新的治疗方案。Tarceva可阻滞在多种类型的癌细胞表面均可找到的表皮生长因子。目前,OSI与罗氏公司和Genentech Inc.共同研发的口服Tarceva正在等待美国和欧洲批准为肺癌用药。
Pour等报道胰腺导管上皮增生的发病的可能为57%,胰腺癌的发生的可能为10%。Furuta将胰腺导管癌分为:肿块型和导管扩张型两类。他们可以发生在主胰管、分支胰管及胰管终末分支与腺泡。肿块型胰癌主要发生于胰管分支部位,以管状腺癌为主。导管扩张型胰腺癌好发于主胰管,以;乳头状癌为主,另伴大量粘液,在导管内弥散生长。
ImClone Systems Inc.和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生产的结肠癌药物Erbitux也可阻滞相同的蛋白,但需要注射。
胰腺导管癌与胰腺导管上皮增生有密切关系,在一些手术切除的标本中也发现了胰腺导管癌与胰腺导管上皮增生的共同现象。因而胰腺导管上皮增生可能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
肿块型胰导管癌是从外周向中心主胰管生长,因此,这种癌造成主胰管扩张是增大的癌肿压迫或阻塞主胰管。
胰腺癌的另一生物学特点,虽为小胰腺癌,而癌细胞已通过淋巴管、周围的神经、疏松和结缔组织向邻近浸润和转移。往往癌细胞在侵入淋巴结前,已有周围神经、淋巴管的浸润。
导管扩张型胰管癌则在主胰管或邻近主胰管的分支胰管处发生,早期容易出现主胰管狭窄,而产生狭窄远段的主胰管扩张,因这种癌分泌粘液较多,则肿瘤细胞易于在导管内播散。导管扩张型胰癌影像检查较易早期发现,其预后较肿块型为好,手术切下标本看,绝大部分的导管扩张型胰癌,局限在胰腺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医对晚期胰腺癌分类有哪些重要意 下一篇:中医对胰腺癌的分类有哪些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