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在病初的诊断十分困难,后期则通过病征、体征、B超和CT检查可确立诊断。如条件允许,作活检取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很为确切。中医治疗胰腺癌讲究分型论治,对症治疗。胰腺癌易出现腹痛、胁痛、黄疸及腹水并发病。属中医“积证”、“腹痛”、“胁痛”、“黄疸”、“鼓胀”范畴。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从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出发,分型论治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癌症发生既有六淫七情劳伤之诱因,又有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之异常,更为强调一点是有癌毒存在,附着于瘀血、痰湿等有形之邪,逐渐蓄积,待力量大于抗癌力(正气)时,就发生癌症。
而胰腺癌之初,多因湿热毒邪侵入肝胆,肝胆湿热内蕴,肝气乘脾,湿热郁滞脾胃,以至脾失健运,湿困热蒸,产生痰毒,入于肝经,阻于血络,形成血瘀,痰血瘀毒互结,积入左胁而成痞块,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肺脾肾通调水道功能,则水液代谢失常,由于癌毒附于有形之邪上,其性胶着,病情缠绵不愈,久必伤肾,脾肾阴阳亏损,水液聚集,发展为鼓胀。
中医类证鉴别:
1.肝癌:肝区痛为主,肝脏进行性肿大,甲胎蛋白(AFP)测定持续阳性,B超、核素扫描、CT及血管造影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
2.肝热病:以右胁痛,呕恶,黄疸等为主症,谷丙转氨酶增高,碱性磷酸酶不增高,黄疸经治疗后日渐消退。
3.胆石: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放射至右肩,无明显消瘦,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胆石特征改变。
4.胃癌:黄疸少见,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部癌病征象。
5.胰胀:无进行性黄疸、消瘦及顽固性皮肤瘙痒,X线腹部平片、B超及CT检查发现胰腺部位的钙化点可有助于诊断。
胰腺癌的辩证分型治疗:
按胰腺癌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治疗。
1.气血瘀滞型
证候: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疼痛持续不移,腹中痞块,形体消瘦、经闭或月经量少,面色少华,脉弦细或涩,舌质紫或瘀斑。
治法: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汤加减。五灵脂9g,制香附12g,台乌药9g,延胡索30g,红花9g,赤芍15g,紫丹参30g,炮山甲9g,八月札9g,浙贝母15g,菝葜30g,藤梨根30g。
2.肝郁蕴热型
证候:嗳气恶心,脘胁胀满,腹痛拒按,烦躁易怒,黄疸,发热,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脉弦数或滑数,苔黄厚腻,舌红而燥。
方法: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9g,杭白芍30g,制香附15g,两面针30g,枳壳9g,川芎6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白毛藤30g,垂盆草30g,虎杖30g,拔葜30g。
3.气血亏损型
证候:倦怠乏力,全身消瘦,贫血少华,腹胀隐痛,扪及包块,脉沉细数,苔薄白,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散结。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生黄芪15g,潞党参15g,全当归15g,炒白术12g,大熟地15g,云苓、猪苓各15g,鸡血藤30g,炙鳖甲9g,枸杞子12g,浙贝母15g,炮山甲9g。
治疗胰腺癌的专方验方:
1.柴胡龙胆汤治疗胰腺癌 柴胡12g,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黄连3g,茵陈15g,生地15g,丹参12g,大黄9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土茯苓30g,薏苡仁30g,茯苓12g,郁金12g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上海嘉定杨丙奎用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42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好转或消失,黄疸消退,一年生存的可能达95%。
2.健脾化湿治疗胰腺癌 适用于脾虚湿阻证,证见胸腹胀满,食后更甚,胁下疼痛,纳食欠佳,或有下肢浮肿,苔腻,脉弦或细濡等。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砂仁、木香、枸杞子、薏苡仁、焦油等。上海嘉定杨丙奎根据辨证用此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铁树牡蛎汤治疗晚期胰腺癌 煅牡蛎30g,夏枯草15g,海藻15g,海带15g,漏芦12g,白花蛇舌草30g,铁树叶30g,当归12g,赤芍12g,丹参18g,郁金9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川楝子9g。上海曙光医院雷永仲用此方治疗17例胰腺癌,存活2年以上4例,占23.53%;存活3年以上2例,占11.76%。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发病受地理区域影响? 下一篇: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胰腺癌低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