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大举措促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大举措来进一步推进社会办医,说明当下社会办医仍面临着不小的阻力需要破解。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准入门槛高、经营压力大、发展空间小、技术人才缺乏、监管机制不健全、社会氛围不佳等困难和问题。
纵观这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几大举措,都可谓对此的对症下药。这次的措施,总结起来就是降低社会办医的准入门槛,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扶持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对应的都是目前社会办医所面临的“燃眉之急”。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要求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取消床位规模等前置条件。这无疑是为社会办医“松绑”的一大关键性举措。
医疗不应该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领域。但在支持社会办医上,还是要较大限度秉持市场化的理念,方能真正激活这部分医疗资源的补偿力量,以满足民众对不同医疗服务的需求,“扩内需、惠民生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部署,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内需、惠民生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要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取消床位规模等前置条件,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资源规划,取消数量和地点限制。
二、要支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开办费和发展资金,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
三、要探索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试点区域注册和备案管理,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四、要落实社会办医各项税收优惠,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在职称评定、课题招标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五、要完善监管,建立退出机制,严打非法行医、过度医疗等,真心实意扶持社会办医。
此前《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描绘了万亿蓝图,民营医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营医院将继续享受政策性利好,相关领域的专科和综合性民办医疗机构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网络医院看移动医疗的前景
“看病难、看病贵”是世界性医疗体制和服务体系的难题,其中,优质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医流程的繁杂、病人往返医院的辛劳和不便等,往往是矛盾焦点。移动医疗具有便捷、空间距离改变、诊疗范围辐射的优势,也客观存在不能直面问诊、无法体格检查等局限。
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和服务体系现状下,应用网络医院、移动医疗进行疑难杂症远程会诊、网上疾病咨询等,对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比例、缓解看病难、减少医疗成本、改善就医流程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随着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卫生政策和医政管理的完善成为移动医疗健康发展的亟待。总之,面对移动医疗这样的新生事物,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应从信息时代的大势看医疗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务实地从顶层设计、法律规范、准入监督等着手,以保证质量、服务民生、便捷患者为宗旨,在现代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和有所作为。
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药学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了,但乍暖还寒。我们需要改变这种乍暖还寒状态,在发展中医药学时树立文化自觉,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比较研究,使其相互沟通交流。同时,中医药学的发展也要坚持与时俱进。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第14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暨“互 下一篇: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肿瘤推进会在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