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胃癌手术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病情还是会复发的,引发各种并发症状,还有就是癌细胞的转移,癌细胞可通过淋巴、血道或直接播散(种植)向邻近的腹膜、肝、胰腺以及肺、卵巢等处转移,即发生胃癌的转移,腹腔转移可出现腹水。
二、胃癌手术后转移症状
1、肝转移患者多以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并伴有上腹部包块、肝肿大等为主,有时亦可出现黄疸。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胃癌肝转移多无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病史,因此多无肝功失代偿的表现。
2、肺转移胃癌术后肺转移较少见,因为胃癌肺转移很少侵犯支气管粘膜,而以肺内转移为主,所以在早期可以无症状。胃癌肺转移的症状多为咳嗽、气短、咯痰、咯血及胸痛。结节型转移恶性肿瘤多数无明显症状,除非发展至相当大的肿块时才可能引起压迫症状。粟粒状及淋巴管炎样(网状型)的肺转移瘤则常引起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发绀。
3、骨转移胃癌术后骨转移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转移症状,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局部骨痛、叩击痛,多数患者通常伴随贫血、发热、出血或并合理性骨折等。这些骨转移症状严重影响着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胃癌骨转移以全身多发性骨转移为多见,单一骨转移少见,故胃癌骨转移后治疗应以姑息诊疗理念为主打,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不同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一般以放化疗合并中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4、脑转移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部症状,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及周围水肿严重,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显著,而出现头痛、恶性呕吐、视力下降。局部症状位于幕上的转移瘤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或无力、偏瘫、偏盲、失语、局限性抽搐,位于幕下的转移瘤则表现为共济失调、眼震,位于鞍区的转移瘤表现为多饮多尿。
三、胃癌手术后转移途径
胃癌的转移的过程非常复杂,从分子水平可将其归纳为:黏附分子介导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细胞外基质(ECM)进行黏附;癌细胞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降解所黏附的组织;水解酶使胃癌细胞黏附部位形成空隙,从而使胃癌细胞向纵深方向或远处运动。
胃癌手术后转移途径有四种:
1、直接浸润:
胃癌可直接侵及邻近组织、器官。癌组织向胃壁浸润,可侵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癌栓。
2、血道转移:
多发生于胃癌晚期,常见受累器官为肝脏、肺。癌细胞一旦进入大循环,可在骨、脑、肾上腺、肾、脾、甲状腺及皮肤等形成转移灶。
3、淋巴道转移:
是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随着癌瘤侵犯的深度及广度的增加,淋巴结的转移也逐渐增加,如胃的淋巴来源与左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癌细胞可沿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甚至两侧。
4、腹腔种植性转移:
胃癌侵及浆膜可脱落在腹腔内引起种植。见于腹腔、肠系膜、肠壁和盆腔,均属于疾病的晚期。
四、胃癌手术后转移原因
1、胃癌手术后转移与癌肿细胞的类型有关
由于癌肿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对胃癌化疗的敏感性和抗药性不同,恶性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认为恶性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磷状细胞癌少见。
2、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患者年龄有关
不同年龄的胃癌患者组织细胞的代谢旺衰不一。老年人的代谢比例趋于低下,其患胃癌的恶性程度亦相对较低,与之相反,年轻患者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也差。
3、胃癌手术后转移与癌肿晚期有关
早期发现胃癌,及时手术治疗,治疗结果就比较理想,目前5年、10年的生存的可能已超过90%,而处于胃癌中晚期(进展期)的,癌肿组织已穿透胃后,侵及腹腔和邻近组织器管,如肝、胰、结肠、肠系膜或经淋巴管向远处转移,因此在手术中就难以完全切除肿瘤组织,以致腹腔内含残留数量不等的病灶,这样在术后不久便会出现复发转移,治疗结果就不尽人意,其3年、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下降到70-50%和30-20%左右。
4、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手术治疗不够完全有关
临床上有少数医生为了减少患者的手术损伤面,不适当地缩小了胃癌完全医治手术的范围,从而使腹腔内残留了少量肉眼难以发现的癌肿组织或转移淋巴结,加上术后又忽视了综合治疗。尽管患者在术后近期看起来恢复得不错,因其留有隐患,过了一段时间(术后1年以内),就会死灰复燃。
5、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
由于癌细胞和毒素的作用,患者术前多有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的情况,即体内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癌细胞能力降低,加上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干扰,因此患者术后的免疫力普遍低下。若术后不及时提高患者免疫力,就易于复发转移。心理失衡、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6、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患者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如果患者对病前以不良饮食习惯未加改变,仍会对术后残存胃或吻合口产生不良刺激。
五、胃癌手术后转移治疗
如果胃癌患者是已经做了胃癌完全医治术,术后再出现远处的淋巴结转移,除非淋巴结节肿大压迫重要脏器,否则不能再进行手术切除。虽然放化疗对恶性肿瘤细胞有较直接的抑制作用,但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伤,胃癌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放化疗后,多会出现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脱发、乏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的身体机能严重退化,给治疗带来困难。
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术后转移患者多采用放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疗。随着中医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胃癌放化疗的副作用,放化疗后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不良反响,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使治治疗结果果达到很大化。
中医四位一体诊疗理念治疗胃癌手术后转移的独特效果!
1、改善症状:“四位一体”诊疗理念整合治疗,能够减轻痛苦,改善症状,改变患者生存状态,提高生存质量,且有效地抑制了复发和转移。郑伟达教授注重将抗癌和扶正并举,结合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治疗,研制出“慈丹胶囊”系列抗癌药,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很大程度改善症状。
2、控制病情:在发现肿瘤的同时要先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进行干预治疗和调理,尤其是有效的抗癌中成药或中药;使病人在未进行手术切除前,癌细胞就得到了有效地杀伤,控制了肿瘤的发展,增强体质,为手术治疗做好了准备。
3、抑制肿瘤:“四位一体”诊疗理念对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抑瘤、逆转作用,使肿瘤体积缩小,对转移小病灶有抑制作用,也有防止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作用,改善机体内环境,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4、防止复发和转移:在常规治疗完成,进入健康期之后,进行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的巩固性治疗必不可少,使病人的身体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这样就大大地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比例。
5、延长生命:四位一体诊疗理念中药疗是根本,心疗为前提,以食疗为基础,以体疗为补充结合起来。全面、整体、协调,根本性的改变了过去只看瘤体大小,不顾病人生存质量错误做法,从而能够真正达到减少痛苦、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效抑制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的目的。
六、胃癌手术后转移护理
1、生活护理
胃癌转移患者应注意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生活起居有节,生活环境良好,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2、饮食护理
胃癌转移发病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在胃癌发病中起的作用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为了防止胃癌的复发,饮食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饮食需要保持膳食营养均衡;避免高盐,高脂肪及高糖类的食物,不吃油炸,腌制食物和烟熏食物,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3、心理护理
主动和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让他们把内心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对待患者的过激行为保持宽容、谅解,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患者家属及亲友应多陪伴、关心照顾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感到自己并没有被生活抛弃,让患者的身心尽快得到恢复。
七、监测胃癌手术后转移
1、胃癌术后1-2年查转移灶
(1)研究显示,胃癌手术后病人1-2年内复发很多。手术后第1-2年,每3-6月复查一次,尤其是手术后第一年,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血CEA、CA-199、腹部和盆腔B超或CT、胸部正侧位片或CT,胃镜检查至少半年做一次(全胃切除术可行上消造影检查)。
(2)关于B超和CT的选择,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很好选择CT。
(3)血CEA、CA-199数值应与手术后检测值对比,倘若一月内连续两次检测结果持续升高,应警惕复发的可能。
2、胃癌两年以后怎么查转移灶
两年以后,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如有不适症状,随时来复查;5年后,复发机比例降低。
家庭条件宽裕的病人,可选择PET-CT检查,一次性能查出全身各个部位2mm以上的胃癌转移灶。
胃癌手术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病情还是会复发的,引发各种并发症状,还有就是癌细胞的转移,癌细胞可通过淋巴、血道或直接播散(种植)向邻近的腹膜、肝、胰腺以及肺、卵巢等处转移,即发生胃癌的转移,腹腔转移可出现腹水。
二、胃癌手术后转移症状
1、肝转移患者多以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并伴有上腹部包块、肝肿大等为主,有时亦可出现黄疸。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胃癌肝转移多无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病史,因此多无肝功失代偿的表现。
2、肺转移胃癌术后肺转移较少见,因为胃癌肺转移很少侵犯支气管粘膜,而以肺内转移为主,所以在早期可以无症状。胃癌肺转移的症状多为咳嗽、气短、咯痰、咯血及胸痛。结节型转移恶性肿瘤多数无明显症状,除非发展至相当大的肿块时才可能引起压迫症状。粟粒状及淋巴管炎样(网状型)的肺转移瘤则常引起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发绀。
3、骨转移胃癌术后骨转移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转移症状,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局部骨痛、叩击痛,多数患者通常伴随贫血、发热、出血或并合理性骨折等。这些骨转移症状严重影响着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胃癌骨转移以全身多发性骨转移为多见,单一骨转移少见,故胃癌骨转移后治疗应以姑息诊疗理念为主打,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不同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一般以放化疗合并中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4、脑转移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部症状,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及周围水肿严重,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显著,而出现头痛、恶性呕吐、视力下降。局部症状位于幕上的转移瘤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或无力、偏瘫、偏盲、失语、局限性抽搐,位于幕下的转移瘤则表现为共济失调、眼震,位于鞍区的转移瘤表现为多饮多尿。
三、胃癌手术后转移途径
胃癌的转移的过程非常复杂,从分子水平可将其归纳为:黏附分子介导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细胞外基质(ECM)进行黏附;癌细胞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降解所黏附的组织;水解酶使胃癌细胞黏附部位形成空隙,从而使胃癌细胞向纵深方向或远处运动。
胃癌手术后转移途径有四种:
1、直接浸润:
胃癌可直接侵及邻近组织、器官。癌组织向胃壁浸润,可侵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癌栓。
2、血道转移:
多发生于胃癌晚期,常见受累器官为肝脏、肺。癌细胞一旦进入大循环,可在骨、脑、肾上腺、肾、脾、甲状腺及皮肤等形成转移灶。
3、淋巴道转移:
是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随着癌瘤侵犯的深度及广度的增加,淋巴结的转移也逐渐增加,如胃的淋巴来源与左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癌细胞可沿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甚至两侧。
4、腹腔种植性转移:
胃癌侵及浆膜可脱落在腹腔内引起种植。见于腹腔、肠系膜、肠壁和盆腔,均属于疾病的晚期。
四、胃癌手术后转移原因
1、胃癌手术后转移与癌肿细胞的类型有关
由于癌肿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对胃癌化疗的敏感性和抗药性不同,恶性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认为恶性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磷状细胞癌少见。
2、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患者年龄有关
不同年龄的胃癌患者组织细胞的代谢旺衰不一。老年人的代谢比例趋于低下,其患胃癌的恶性程度亦相对较低,与之相反,年轻患者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也差。
3、胃癌手术后转移与癌肿晚期有关
早期发现胃癌,及时手术治疗,治疗结果就比较理想,目前5年、10年的生存的可能已超过90%,而处于胃癌中晚期(进展期)的,癌肿组织已穿透胃后,侵及腹腔和邻近组织器管,如肝、胰、结肠、肠系膜或经淋巴管向远处转移,因此在手术中就难以完全切除肿瘤组织,以致腹腔内含残留数量不等的病灶,这样在术后不久便会出现复发转移,治疗结果就不尽人意,其3年、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下降到70-50%和30-20%左右。
4、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手术治疗不够完全有关
临床上有少数医生为了减少患者的手术损伤面,不适当地缩小了胃癌完全医治手术的范围,从而使腹腔内残留了少量肉眼难以发现的癌肿组织或转移淋巴结,加上术后又忽视了综合治疗。尽管患者在术后近期看起来恢复得不错,因其留有隐患,过了一段时间(术后1年以内),就会死灰复燃。
5、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
由于癌细胞和毒素的作用,患者术前多有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的情况,即体内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癌细胞能力降低,加上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干扰,因此患者术后的免疫力普遍低下。若术后不及时提高患者免疫力,就易于复发转移。心理失衡、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6、胃癌手术后转移与患者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如果患者对病前以不良饮食习惯未加改变,仍会对术后残存胃或吻合口产生不良刺激。
五、胃癌手术后转移治疗
如果胃癌患者是已经做了胃癌完全医治术,术后再出现远处的淋巴结转移,除非淋巴结节肿大压迫重要脏器,否则不能再进行手术切除。虽然放化疗对恶性肿瘤细胞有较直接的抑制作用,但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损伤,胃癌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放化疗后,多会出现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脱发、乏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的身体机能严重退化,给治疗带来困难。
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术后转移患者多采用放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手段进行治疗。随着中医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胃癌放化疗的副作用,放化疗后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不良反响,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使治治疗结果果达到很大化。
中医四位一体诊疗理念治疗胃癌手术后转移的独特效果!
1、改善症状:“四位一体”诊疗理念整合治疗,能够减轻痛苦,改善症状,改变患者生存状态,提高生存质量,且有效地抑制了复发和转移。郑伟达教授注重将抗癌和扶正并举,结合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治疗,研制出“慈丹胶囊”系列抗癌药,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很大程度改善症状。
2、控制病情:在发现肿瘤的同时要先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进行干预治疗和调理,尤其是有效的抗癌中成药或中药;使病人在未进行手术切除前,癌细胞就得到了有效地杀伤,控制了肿瘤的发展,增强体质,为手术治疗做好了准备。
3、抑制肿瘤:“四位一体”诊疗理念对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抑瘤、逆转作用,使肿瘤体积缩小,对转移小病灶有抑制作用,也有防止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作用,改善机体内环境,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4、防止复发和转移:在常规治疗完成,进入健康期之后,进行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的巩固性治疗必不可少,使病人的身体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这样就大大地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比例。
5、延长生命:四位一体诊疗理念中药疗是根本,心疗为前提,以食疗为基础,以体疗为补充结合起来。全面、整体、协调,根本性的改变了过去只看瘤体大小,不顾病人生存质量错误做法,从而能够真正达到减少痛苦、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效抑制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的目的。
六、胃癌手术后转移护理
1、生活护理
胃癌转移患者应注意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生活起居有节,生活环境良好,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2、饮食护理
胃癌转移发病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在胃癌发病中起的作用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为了防止胃癌的复发,饮食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饮食需要保持膳食营养均衡;避免高盐,高脂肪及高糖类的食物,不吃油炸,腌制食物和烟熏食物,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3、心理护理
主动和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让他们把内心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对待患者的过激行为保持宽容、谅解,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患者家属及亲友应多陪伴、关心照顾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感到自己并没有被生活抛弃,让患者的身心尽快得到恢复。
七、监测胃癌手术后转移
1、胃癌术后1-2年查转移灶
(1)研究显示,胃癌手术后病人1-2年内复发很多。手术后第1-2年,每3-6月复查一次,尤其是手术后第一年,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血CEA、CA-199、腹部和盆腔B超或CT、胸部正侧位片或CT,胃镜检查至少半年做一次(全胃切除术可行上消造影检查)。
(2)关于B超和CT的选择,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很好选择CT。
(3)血CEA、CA-199数值应与手术后检测值对比,倘若一月内连续两次检测结果持续升高,应警惕复发的可能。
2、胃癌两年以后怎么查转移灶
两年以后,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如有不适症状,随时来复查;5年后,复发机比例降低。
家庭条件宽裕的病人,可选择PET-CT检查,一次性能查出全身各个部位2mm以上的胃癌转移灶。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