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人接受治疗很主要的目的就是延长寿命,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目前临床上多根据胃癌的病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患者的机体情况全面考虑,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 下面为你分析下常见的胃癌治疗失败原因。
胃癌细胞的MDR是胃癌患者化疗失败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外已经发现了一些MDR相关分子,如P-糖蛋白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拓扑异构酶、凋亡相关分子等,并根据这些分子找到了一批MDR逆转剂。
但是,上述MDR相关分子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比例很低,所找到的MDR逆转剂也均因毒性过大或治疗结果不明显而未能通过针对胃癌的临床试验。因此,胃癌MDR发生机制研究仍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胃癌细胞系的胃癌MDR亚系;评价了已知MDR相关分子在胃癌细胞MDR中的作用;在国际上较早报道了热休克蛋白90、Fas和Bax参与胃癌MDR的调控;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RhoA、Runx3和钾电流/钾通道参与了胃癌细胞MDR调控;发现了一个包括114个分子/基因的胃癌细胞MDR相关分子群,并向国际GenBank或EsT库登录了31个新分子的基因序列;阐明了14个由该项目组发现的MDR相关分子在胃癌细胞MDR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手术是可切除胃癌的完全医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进展期胃癌,即使在胃癌完全医治术中采用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的可能。
侵袭和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很主要原因,虽有>50% 的人数接受了手术治疗,但这些人当中的60%仍然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不佳,寻求手术以外途径治疗胃癌的转移、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中医药治疗胃癌以稳定情况较高、生存期较长、生活质量较好为主要特点,并在抗复发转移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同时注重远期生存的可能、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改善。
胃癌的中医中药治疗讲究的是从整体出发,认为胃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与局部肿瘤的关系。在胃癌早期患者身体虽邪气盛但正气未衰之时,应用以攻为主的辨证治疗;而在胃癌的中晚期,此时正气衰而邪气猖,胃癌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寓攻于补,做到有效抑制肿瘤的同时而不伤身。
中医常根据舌象指导治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淡白舌常提示血虚。治疗上宜补气血。
2.蟾酥、斑蝥、黄药子、马钱子、雄黄、龙葵等毒性抗癌药用量过大,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如舌色表现多呈紫舌,晦暗,舌体肿大有齿痕,也可出现强硬舌,舌麻痹,舌颤抖。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调整药物。
3.燥苔提示体内阴液不足,或补液量不足,电解质(血钾、钠、氯等)紊乱。应补足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
4.舌淡苔白或兼有水滑苔者提示胃阴寒偏盛。入胃经的苦寒药,如白英、苦参、公英、马鞭草、椿树皮等要慎用。性凉者对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莓等可少用。
5.舌红苔厚腻者示湿热内蕴。对龟板、天冬、人参滋腻药需慎用。
6.舌红无苔或苔燥者示胃阴不足或阴虚火旺。苦寒辛湿药慎用,利水渗湿药也要少用,如半边莲、泽漆、龙葵、野葡萄藤、石打穿等。
7.舌红苔黄厚燥者,阳热偏亢。对柘木、南星、雄黄、皂刺、铁树叶等湿热药慎用。
8.胖大舌提示血浆蛋白偏低,或白、球蛋白比值倒置。应补充白蛋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为什么胃癌病人手术以后容易复发? 下一篇:胃癌患者发热有哪些有效治疗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