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骨肉瘤是可以预防的,家长及青少年应积极学习预防知识。因为成年人所患的大部分癌症癌变过程缓慢,一般在15~30年,可见中老年人所患的瘤往往与青少年时期接触致瘤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防瘤应从儿童抓起,甚至从母亲怀孕前做起,这样既可预防儿童及青少年患瘤,又可为他们进入中老年阶段防瘤打下基础,力求一生平安。青少年自身应积极主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1.生活要有规律。应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保持心理平衡,精力充沛,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2.调配合理的饮食结构。五谷杂粮、豆类、奶类、鱼类、禽蛋类、新鲜蔬菜、水果均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少吃熏制类、油炸类、酸菜、肥肉及霉变食物。对蔬菜水果应采取冲洗、浸泡、烫、削皮等方法清除农药污染。
3.防止居室污染,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防止厨房烟雾滞留室内。如新装修房屋,应通风3个月以后再入住。
4.父母至少在孕前、孕期、及哺乳期一定戒烟,孕妇应不用药或慎重用药。从事有害工种的父母下班前要更换衣服,并洗手、洗脸或洗澡。
5.坚持体检。尤其是有遗传倾向的家庭成员、某些病毒感染者,应定期到肿瘤专科医院体检,可及早发现,得以及时治疗。
骨肉瘤的具体预防措施:
1.人群预防
骨肉瘤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的可能占第1或第2位,且恶性程度很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乃至生命危害甚大,因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本病很早出现的症状是持续性疼痛,此时病变可能已持续一段时间,许多病人总将关节周围的疼痛理解为关节扭伤,直至持续性剧痛的发生或触及肿块方来就诊,因此,人群预防的重点应是有关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增加对骨肉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警惕性,卫生条件,医疗保健质量的提高是早期发现的保障,而人群知识的普及是早期发现的基础,所以应强调在青少年发现膝关节周围无明显外伤的疼痛时,早期应到有一定水平的医院检查,以利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的可能,利民,利己。
2.个体预防
(1)一级预防:该病初起时可能没有症状,很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就是疼痛,一旦出现疼痛,尤其是无明显的外伤史,这类青少年应尽快就诊检查,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一些外界的刺激有关,如X射线等,因此应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如因某些因素不得不接触时,应注意防护,今后要定期复查直至20岁以后,某些良性病变亦可转变为骨肉瘤,如骨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对于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更应警惕,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警惕可能发生恶变的信号,如原本不痛的出现疼痛,原本生长缓慢的突然生长迅速等,如出现这些征象,应立即去看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可行活组织检查。
(2)二级预防:因为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很高,故目前的手术方法多采用截肢,在手术中要注意无瘤操作,尽量避免因手术所造成的种植或远隔转移,对于局部复发或远隔转移的孤立性病灶,日前主张仍采用术前化疗加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的方案,仍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如为远隔部位的广泛转移,可采用化疗,支持治疗,关键部位的放疗等方法,目的为支持及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此类病人预后极差。
(3)三级预防: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与该病发现的早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生于膝关节周围的疼痛症状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是孩子顽皮外伤所致,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使许多肿瘤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但骨肉瘤单抗药盒的制备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对骨肉瘤的分期亦多沿用1980年Enneking提出的外科分期系统,即GTM外科分级系统,其中良性为G0,低度恶性为G1,高度恶性为G2;肿瘤位于囊内为T0,位于间室内为T1,位于间室外为T2;无局部或远隔转移为M0有则为M1,对于低度恶性的骨肉瘤和皮质旁肉瘤可采用局部切除或瘤段切除并配合化疗的方案,如为高度恶性,则应采用术前化疗加截肢加术后化疗的方案,因此骨肉瘤的发现早晚及其性质,对于手术措施的选择,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传统的治疗骨肉瘤的方法为截肢加放疗,此诊疗理念的5年生存的可能在20%左右,化疗的兴起,使5年生存的可能有大幅度提高,现在多被采用的是以大剂量的氨甲蝶呤为主的化疗方案,各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方案,大同小异,均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选用作用于不同周期的化疗药物,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剂量的氨甲蝶呤,1967年Djerassi首先应用大剂量的氨甲蝶呤合并使用甲酰叶酸钙解毒的方法治疗骨肉瘤,1968年Jaffe采用此法治疗转移性骨肉瘤并获得成功,被称为氨甲蝶呤治疗恶性肿瘤剂量史上的一次革命,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强调手术的完成不是治疗的结束,患者应遵医嘱坚持定期化疗,才可能有良好的预后直至治疗。
由于假肢技术的提高,对截肢后残端的要求已不像以往那么严格,因此我们主要在保证完全切除瘤组织并不违反肿瘤手术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患肢的长度。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在生活中怎么预防小儿骨肉瘤? 下一篇:为什么骨肉瘤的发病越来越低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