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呢?骨肉瘤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
一、症状体征
(一)局部表现:局部疼痛,很初为间歇性隐痛,很快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压痛明显。肿块、肿胀发展迅速,质韧硬,与深部组织粘连固定。皮温高,静脉怒张,偶可摸到颤动。病变侵及关节软骨,可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少数发生病理骨折。近端淋巴结约10%可有转移性硬结形成。
(二)全身表现:全身症状出现较早,常见低热、疲乏、消瘦、贫血和进行性衰弱,是恶病质。若出现咯血,则证明有肺转移。
二、理化检查
(一)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及γ闪烁照像:由于全身骨扫描可以明确指出原发骨肉瘤的部位以及骨与骨骼外转移的部位,方法简便,定位确定,故很受临床欢迎。但骨扫描中放射性同位素聚集部位的范围常较真正骨肉瘤的范围大。尽管如此,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及γ闪烁照像仍为临床所采用的检查骨肉瘤的重要方法。
(二)X线检查:单凭X线检查,半数以上的病例可获得诊断。在长管状骨中的内肉瘤常表现为一位于干骺端、髓腔骨且分界不清楚的病变,病变内既有溶骨破坏,也有骨硬化表现,其溶骨及硬化可交错分布。病变通过骨皮质可在软组织中产生大小不同的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可呈Codman三角或是日光放射状骨针。在其他骨骼部位骨肉瘤的X线表现类似于长管状骨的表现,即不同程度的骨溶解、骨硬化、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三)CT检查:可提供身体横断面的影像,因而对骨肉瘤可以确定髓内及软组织病变的范围。如果髓腔内组织的CT值增加,一般指示为肿瘤的发展,或是“跳跃”转移。CT提供图像有助于医生手术设计,特别是在切除肿瘤而保留肢体的病例中更为有用。
(四)血管造影:可以提供骨外的肿瘤部位的轮廓以及肿瘤周围血管受压的情况。
(五)病理学检查:对骨肉瘤的分型和诊断有重要意义。大体见局部充血,肿瘤质硬或有砂砾感,截面呈鱼肉状。成骨型者黄白色,质硬;成软骨型者灰蓝色,发亮,质韧硬;成纤维型者暗红或灰黄色,质软。中间掺杂出血区,坏死区。镜下多见不规则多角或梭形瘤细胞,核大,深染,有分裂象和巨核等。
(六)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对肿瘤在髓内及周围软组织中的范围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楚,但在钙化灶中CT较核磁共振清楚。
(七)化验检查:可以作诊断和治疗的参考。常采用血沉、碱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分析,铜锌比作为动态观察指标。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专家提示:骨肉瘤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您及时到正规医院去检查。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骨肉瘤晚期的症状有哪些? 下一篇:骨髓瘤的原因和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