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绒毛膜癌盆腔包块增长速度快,伴腹痛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易产生腹水,伴发热,应首先考虑为生殖细胞肿瘤,特别是血清HCG放射免疫实验测定,滴定度升高幅度大。应考虑绒癌的诊断。为区别单纯型或混合型卵巢绒癌,可同时测定血清AFP,如AFP也有升高者,应考虑混合有卵黄囊瘤成分,其他也可混合有未成熟畸胎瘤或无性细胞瘤。肝、脾、肾及盆腔B超、头颅及盆腔CT、肺X线检查或CT,可了解有无其他脏器转移,如肺、肝、脾、肾、脑以及腹膜后淋巴转移。
1.腹部表现:腹痛、腹块是常见的症状。曾有报道6例全部主诉腹痛,腹痛可能由于肿瘤出血、坏死所致,也有急腹痛由于肿瘤破裂所致。
2.不规则阴道出血:曾报道6例中4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医院8例中5例有不规则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因为卵巢绒癌分泌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常伴有功能性间质即间质黄素化所致,子宫内膜可有蜕膜性反应。
3.发热:可达38~39℃,发热可能由于肿瘤出血、坏死或感染所致。某医院8例中有3例表现有发热。
4.性早熟:发生在青春期前者可表现为性早熟。医院报道有1例性早熟患者。
5.盆腔检查:可发现盆腔或腹部包块,大小不一。曾有人报道包块范围4~25cm,某医院报道10~15cm。囊实包块常伴有血性腹水。
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50年代,提起绒毛膜癌大家肯定有所陌生。绒毛膜癌俗称“鬼胎”一种高度恶性的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死亡人数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
分别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分娩之后。也有报道认为可以直接由孕卵发生,绝大多数绒癌与妊娠有关。甚至极个别来自畸胎瘤内所含卵子的滋养叶成分。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或腹腔妊娠者极少见。
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病灶而只有转移灶出现,绒癌多发生在子宫。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呈深红、紫或棕褐色,直径210cm为出血坏死组织,肿瘤可突入宫腔,入侵宫壁或突出于浆膜层,质脆,极易出血,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可形成多囊性黄素囊肿。
绒癌没有一般所固有的结缔组织性间质细胞,组织学上绒癌与一般癌肿有很大区别。只有滋养细胞、血块及凝固性坏死组织物构成的坏死灶,也没有固有的血管,癌细胞直接与宿主血液接触取得营养。癌灶中心部,往往找不到癌细胞,越是靠近边缘部,肿瘤细胞越明显,但见不到绒毛结构,只能见到成团的滋养细胞。
绒毛膜癌不是传染病,绒毛膜癌是致命性很高。很多人由于家族多人患有此病而想了解。不会传染,也不会直接遗传,但医学研究标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而是一种遗传的易感性,绒毛膜癌的遗传倾向并不是指疾病的直接遗传。相对来说有家族绒毛膜癌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这种恶性肿瘤。绒毛膜癌的发病过程中,后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葡萄胎、流产等,即使是足月正常分娩也是有可能患病的而具有遗传的易感性的人群,对于这些外部的抚慰更敏感,更容易受到致癌因子的诱导,激发。
上一代的患病并不会肯定导致下一代的患病,但是有绒毛膜癌家族患病史的人群也不必焦虑惊慌。自己不要过分担心会被遗传,也不必因为怕遗传给下一代而停止受孕。
只是一种易感性的遗传。只要在日常多注意防癌抗癌,绒毛膜癌的遗传。拥有正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以减低发病可能的如果是高危人群,那么只要定期参与体检,排除各种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完全不必担心绒毛膜癌的问题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