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良性肿瘤是一种发生于输卵管部位的良性肿瘤的总称,主要来源于中肾管或副中肾管。其中以输卵管腺瘤样瘤相对多见,输卵管原发性良性肿瘤来源于副中肾管或中肾管。根据米勒氏细胞类型大致可分为:①上皮细胞瘤:腺瘤样瘤、乳头状瘤、息肉;②内皮细胞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包涵囊肿;③中胚叶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软骨瘤、骨瘤;④畸胎样瘤:畸胎瘤、甲状腺肿。其中以输卵管腺样瘤与乳头状瘤较为常见,其次为平滑肌瘤、畸胎瘤。
输卵管良性肿瘤常无临床症状,故很少在术前作出诊断。诊断取决于病理组织检查。
治疗方法为输卵管切除术。预后好。
(一)输卵管腺样瘤
输卵管腺样瘤为常见的一种输卵管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80%以上患者伴有子宫肌瘤,未见恶变。其组织来源尚有争议,认为是间皮、淋巴管内皮或血管内皮来源等,近通过电镜研究,支持肿瘤由间皮来源的说法。
肿瘤直径一般l~3cm,位于输卵管浆膜下,无完整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实性,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色。
治疗:临床上多无症状,往往在伴发其他疾病如子宫肌瘤、慢性输卵管炎时才发现。治疗为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预后良好。
(二)输卵管乳头状瘤
输卵管乳头状瘤来源于输卵管上皮,一般生长在输卵管粘膜并向输卵管腔突出,呈疣状或菜花样,直径为1-2cm(图7一1)。常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与输卵管积水并发的可能较高,偶尔亦与输卵管结核或淋病并存。早期无症状,因患者常常合并输卵管周围炎,故患者可主诉不孕、腹痛及月经过多等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逐渐出现阴道排液,合并感染时,呈脓性。管内液也可流向腹腔形成腹水,盆腔检查可触及肿块。少数可发生恶变而成乳头状癌。
治疗: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如果有恶变,按输卵管癌处理。
(三)输卵管囊性及实性畸胎瘤
输卵管囊性及实性畸胎瘤极为少见,至今国外报道45例,国内报道仅1例。一般为单侧病变,双侧较少见,大部分肿瘤生长在输卵管峡部或壶腹部,呈囊性病变,亦有少数是实性病变。肿瘤大小为0·7~20cm。发病年龄一般在21—60岁。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痛经、月经不规则及绝经后出血,由于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或无症状,术前往往不能发现。
治疗: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四)输卵管平滑肌瘤
输卵管平滑肌瘤较少见,其发生和来源同子宫平滑肌瘤,亦可以发生退行性变,平滑肌瘤可发生在输卵管任何部位,较小,单个、实性、表面光滑;临床上常无症状,偶尔肌瘤较大时,可压迫输卵管腔而致不育及输卵管妊娠,也可引起输卵管扭转而发生腹痛。
治疗: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五)输卵管血管瘤
输卵管血管瘤罕见,至今仅报道7例。输卵管血管瘤位于浆膜下肌层内,分界不清,可见很多不规则小血管间隙,血管被疏松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分隔。临床无症状,血管破裂时,可出现腹痛。
治疗: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
输卵管良性肿瘤较小时妇检无阳性发现,当肿瘤稍大时附件区可触及肿块,活动,伴有炎症时活动度差。当腺瘤样瘤及乳头状瘤常合并输卵管炎,可出现下腹痛,当肿瘤产生扭转、破裂时可出现急腹症。在合并炎症时可出现阴道排液或分泌物质增多,为浆液性、血性或脓性。
输卵管良性肿瘤的诊断方法一般需要通过B超和腹腔镜等设备进行。B超可见附件区不同类型的肿瘤图像。腹腔镜检查:直视下可看见输卵管肿瘤。因为此病很容易造成不孕症的发生,所以应极早进行治疗。一般保守治治疗结果差,手术治疗是的措施。
在此病的治疗上,我们医院比例先引进技术:德国WOLF全套宫腹腔镜系统,微创手术无须开刀,不留伤疤、无疼痛感、只需要3-5天即可完成检查、治疗、健康整个过程。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地减少了疾病给病人给来的不便和痛楚。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