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包括软硬腭癌、牙龈癌、舌癌、唇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是发生在人体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疾病。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3%,仅次于鼻咽癌,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
口腔癌因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唇癌、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口腔癌因早期无痛易难发现,口腔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嗜好烟酒、口腔卫生差、营养不良等,口腔癌以男性多见,口腔癌病例中以舌活动部癌常见,其次为颊粘膜癌,如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张口困难等应引起重视。
一、台北口腔癌死亡人数近十年增69% 成男性第4大死因
台北市卫生局统计显示,去年该市口腔癌死亡人数增长了六成九,居男性十大死因的第四位,死亡年龄多集中在40到50岁,其次为30到40岁之间。
据台湾“中广新闻”报道,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表示,曾有一位19岁的年轻病患只吃了两个月槟榔,就出现口腔黏膜纤维化的情形。槟榔本身会产生细胞病变的成分为槟榔素及槟榔碱,里面含的石灰、荖花等都已经被证实会致癌。
医师表示,吃槟榔、又抽烟喝酒,罹患口腔癌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123倍,好发年龄以40-50岁很多、其次为30-40岁,是主要癌症死因中平均死亡年龄很轻的。
为了降低口腔癌的死亡人数,台北市针对年满18岁以上市民,提供每年一次免费的口腔黏膜检查。
二、口腔癌死亡人数与嚼槟榔的关系
(一)嚼槟榔的习惯:随著嚼的习惯愈久、每日嚼的量愈多或嚼的年纪愈轻,口腔癌患者死亡人数也随之大幅增加。嚼槟榔超过30年者,死亡人数是没有嚼槟榔习惯患者的3.3倍。若每日嚼超过30粒,死亡人数为5.3倍,若在小於20岁的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嚼槟榔,死亡人数则达3.7倍。若以上三项风险因素同时具备,死亡人数可高达31.4倍。
(二)嚼槟榔对治疗的影响:研究已证实嚼槟榔会大幅增加口腔癌的发生的可能,为何也会造成治治疗结果果变差?
1、对其他部位的伤害:原因在於槟榔除了导致口腔癌,对口腔内其他尚未产生癌症、看似正常的黏膜,可能也已产生细胞基因上的早期伤害。因此,这类患者在治疗后的追踪期间,常可发现口腔癌症复发,或陆续发现口腔内其他部位产生癌症,导致死亡人数提高。
2、嚼槟榔的后遗症:嚼槟榔会造成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营养素缺乏,对癌细胞的抵抗力也降低,因此癌症较易复发,导致死亡。可怕的是,即使已停止嚼槟榔,上述危害仍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这项研究结果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一旦染上嚼槟榔的恶习,对身体的危害很可能会如影随形,持续一辈子。不但得到口腔癌的机比例增加,甚至在得到口腔癌后,使治疗的效果变差。
三、导致口腔癌的因素
1、假牙与口腔天天“打架”
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里悬挂着不少招牌:上面“镶牙”二字赫然入目。有时,在马路边或集贸市场,也能见到有人身穿白大褂,面前摆一张桌子,桌上放一些凌乱的假牙和几把钳子,几个小瓶子,旁边还挂一条横幅或者一块白布,上面写着“无痛拔牙、快速补牙、镶牙”等字样。如果把牙齿交给这些行医执照无保证、技术器械不合格的医生,就很可能发生补进嘴里的修复体(假牙)与嘴巴“不咬弦”,天天在口腔里捣乱的情况,时间长了会导致口腔黏膜溃疡。
修复体跟口腔作对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与医生医疗技术有关,第二可能是患者不懂得保护修复体。修复体有很多种,固定桥、全冠修复、活动义齿等。路边游医在补牙、镶牙时,采用的材料很可能是伪劣产品,修复体往往不能正常使用,也会出现感染、疼痛等并发症,长期刺激容易诱发口腔疾病甚至癌症,由于修复体的掩盖,病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预防,等到就医时可能已是口腔癌晚期。
医生安装修复体的技术也很关键。常见的就是修复体边缘不整齐,有的医生把烤瓷金属的一头磨得尖利,放在嘴巴里如利刃般天天摩擦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怎能不发生溃疡呢?
此外,患者使用假牙不当也能折腾出毛病。有的患者安装完烤瓷牙以为一劳永逸,结果某天牙冠缺了一块也不知道,以致缺口反复刺激口腔内壁而发病。
活动义齿也容易出问题,一般安置活动义齿时会有卡环,即金属做的小钩子般器材,如果前端很尖也会刺伤口腔壁。还有活动义齿的基托是由金属铸造而成,边缘也可能会锋利。
专家表示,哪怕修复体安装稳妥,如果使用者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期抽烟喝酒,一样可能引发口腔疾病甚至癌症。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自身免疫监视能力会逐步下降,老年人佩戴不良修复体后很容易引发口腔疾病。
2、烂牙残根磨出舌癌
曾有一位20岁的患者,他的舌头发生溃疡,呈现菜花状,十分肿大、边缘不整齐,确诊为舌癌。医生只能为他切除肿瘤并对口腔进行清扫、连带颈部淋巴结都得拿掉。
这位患者之所以会长出严重的舌癌,归根结底是在舌头溃疡处相对的地方有一颗烂了的牙根。该患者一年多前牙根烂了,因为疼痛尚可忍受,于是一直置之不理,结果残缺部位如尖刀般天天磨损柔软的舌头,导致舌头溃疡,出现舌癌。
慢性创伤如烂牙、残根等长期刺激口腔黏膜,都可以引发溃疡从而带来癌症。如该患者舌腹部受到刺激变成溃疡后,并无多大疼痛感,从而让患者对疾病大意而延迟就医,不到两年时间就能转化为癌症。
据了解,有烂牙、残根等慢性创伤的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很可能发生的癌变部位在舌部和颊部。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3、创伤性溃疡引起的癌症
第一二类危险分子都属于局部刺激因素从而直接引发创伤性口腔溃疡。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结石、牙齿长得不齐或者长错位置、不良的咀嚼习惯、牙齿磨耗之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创伤性溃疡。对于这种溃疡,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诸如拔除残根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清除牙结石、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很快愈合的。但是,如果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口腔溃疡就可能癌变。所以患者如果一段时间治疗仍不愈合,口腔溃疡底部及边缘出现变硬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
而如果是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的发作则无须太过紧张,这类在医学上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
4、烟草致口腔癌已成定论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成定论。
一般认为,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纸烟者更易发生肺癌,而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的可能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患口腔癌或其他部位癌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的可能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
维生素缺乏也可致口腔癌。诸如维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四、如何预防口腔癌
1、避免吸烟、饮酒和嚼槟榔 大量研究表明,在致癌因素中,烟草是很大的癌症诱发物,故吸烟是很危险的不良习惯。因此我国口腔癌的一级预防应着重从吸烟与饮酒的危害性方面进行教育,改变吸烟、饮酒的习惯;鼓励公众不要染上吸烟习惯;已吸烟者很好戒烟,已吸烟而不能戒烟者,起码要减少用量。印度的一级预防规划实施后,明显地减少了用烟量,结果口腔黏膜白斑逆转比例很高。此外,还应立法,限制烟的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使人们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提高烟草产品价格与税收,改变产品,减少焦油、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质含量等措施。酒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口腔、咽、喉与食管癌上,酒中乙醇含量愈高,致癌的危险性就愈高。1981年有学者报告饮啤酒和葡萄酒致癌的危险性并不比烈性酒少,因为一般啤酒饮量大。避免嚼槟榔,特别是在槟榔中混有烟草与石灰时致癌危险性较大。
2、注意对光辐射的防护 防止长时间直接日照。下唇光照机会比上唇多,95%唇红部癌在下唇。
3、平衡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提高维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硒的摄入量。
4、不饮过热的饮料不食过热食品,避免刺激口腔黏膜组织。
5、避免不良刺激及时调磨义齿锐利边缘,防止对软组织摩擦、压迫和创伤。
6、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拔除残根、残冠,及时调磨牙的锐利牙尖,以免反复咬颊、咬舌。
7、提高公众对口腔癌警告标志的认识提高其认识以便加以警惕,及早就医。口腔癌的警告标志如下:
①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
②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
③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
④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
⑤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
8、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检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并提高早期治疗的可能,一般有较长的存活期和较好的生命质量。如果癌瘤在2cm,同时无转移,就大大增加5年生存的可能,如果癌瘤在2cm或以下,5年生存的可能提高2倍,1cm或以下,5年生存的可能提高3倍,故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口腔癌的死亡人数是十分有意义的
经常自己查口腔
有过镶牙、补牙等经历的人很好经常自我检查口腔,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果发现以下现象,需马上求医,因为这些很可能是早期口腔癌的表现。
1、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化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
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
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
4、口腔或颊部的溃疡两周仍不愈合者。
5、不能解释的口腔黏膜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侵润块。
口腔癌大多有癌前预警
癌前疾病是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癌变的独立的疾病。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白斑口腔黏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疾病,可表现为平伏的白色病损,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黏膜。口腔黏膜白斑的癌变比例可超过5%。
2、红斑口腔黏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比例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的可能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比例高达90%。舌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
3、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黏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黏膜及唇、舌等部位。
4、扁平苔癣,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癌变比例在1%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黏膜为常见。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喉癌死亡人数 下一篇:骨髓瘤患者化疗后中医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