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患上癌症并生存下来的人非常罕见。截止1930年,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可以活过5年。但到了20 世纪中期已经可以达到三分之一。此后这一数据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尽管医生们在健康治疗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癌症变的普遍,其生存的可能并没有明显提高。但乳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等类型的癌症存活的可能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预防得到很好提高。
在与癌症作斗争的健康治疗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尤其是早期发现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癌症可以攻击任何年龄的人,但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在近25年里,宫颈癌的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主要是因为巴氏检测的增加,它可以在初期阶段就发现疾病。
与此同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曾经可以在几周或几个月内导致死亡,但如今受益于新的治疗措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够存活超过3年以上,一些人还可以超过5年,极少数人甚至可以完全治疗。类似的治疗发展也包括称为霍奇金病的淋巴系统癌症,存活的可能从二战结束时的25%提高到如今的55%。
白血病的存活的可能
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小儿的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的可能很高,每年至少以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的可能为2.28/10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的发病的可能高于女性。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血癌”不再难缠,只要及时发觉、及时治疗,白血病完全可以治疗。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地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每天骨髓能产生上百亿个新的血细胞,大多数为红细胞。而患有白 血病的人体内产出的白细胞比实际需要的多,且多数的白细胞是不成熟的,为幼稚细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况下长。尽管这种白细胞数量很大,然而却不能像正常白细胞那样抗感染。体内这种白细胞的增多,会直接影响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响正常健康血细胞的产量。由于肿瘤细胞恶性增生,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止血的产生,甚至没有足够的正常白细胞抗感染,很容易受擦伤、出血、感染。
在过去30年中,存活的可能提高了一倍,但其一定数值依然相当低。1970年的存活的可能是22%,1990年代的存活的可能是43%。部分种类的白血病,由于发现创新的治疗方式,存活的可能达高于此。譬如,自197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量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或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获得重大的成就。此种创新的治疗,亦获得全世界血液科医师的一致肯定,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不但大幅度提高该型白血病的,而且大大地减少因为出血引起的并发症,使得可高达80%以上病人获救。而针对BCR-ABL基因的标靶治疗-Imatinib (Glivec 或 Gleevec),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情,并且达到完全缓解。
白血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白血病的癌细胞在其未成熟时就已经开始繁殖了。慢性白血病发展相对缓慢。根据 细胞的类型,白血病还可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白细胞:髓系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前者包含细小的颗粒和微粒,而后者则没有。
从白血病细胞类型,可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细胞弥温地浸润各种组织脏器,是引起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基础,骨髓受到侵犯,导致造血生长不良。急性淋巴球或淋巴母细胞白血症(ALL)在婴幼儿中很为常见,所以有时也叫婴幼儿白血病;成人中很为常见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LL)。急性白血病若不加以治疗,几个月内就有致命的危险。
患者常突感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衰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常有皮肤、鼻、口腔、齿龈出血,严重者可有呕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颅内出血等,并出现进行性贫血,发展极为迅速。
治疗结果根据类型和发现的时期不同而不同。患者越年轻缓愈比例也就越高。这里的缓愈指的是患者体内不再有癌细胞,骨髓表现正常。 自50年代起,由于化学诊疗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更多的人存活时间更长了。对于成人的淋巴性白血病(ALL),其缓愈比例在80%-90%之间,若完全治疗的话,有40%的患者还可再多存活5年;对于骨髓性白血病(AML),其缓愈比例在60%-70%之间,若完全治疗,有20%的患者至少还可存活3年。
对于该病患者,很紧要的是先控制住病情。患者必须住院进行化学治疗,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口腔卫生,加强护理,进行无菌隔离,定期处理以防感染。因为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细胞数量很少,通常要进行血液和血小板输送,以增强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患者还要接受输一些其他药品以防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ALL型患者在医院进行几个星期的治疗便可等到满意的缓愈。要控制病情,患者还要继续接受1个月或更多时间的低剂量的化学治疗和辐射治疗,以完全清除癌细胞。
对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很好的办法是延长其缓愈朗,能否痊愈取决于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骨髓移植必须组织类型相容,遗传特点近似,通常选其家庭成员作为骨髓捐献者。
骨髓移植分三个时期:准备期、手术期、恢复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变白细胞,通常采取化学诊疗理念,有可能的话用机械方式把癌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手术期内,通过化学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净,以避免与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后接受捐献者大约一汤匙的骨髓。恢复期是很为危险的时期,新植入的骨髓还没有开始生产白细胞,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个星期之后,新骨髓才开始有效地生产血细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贵并且危险性极大,但它给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复发患者一个很好的生存机遇。
(二)慢性白血病 成年人较多患有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白血病(CLL)是很为良性,属缓慢发展型,通过用药可有效得到控制,如果早期发现甚至无需用药治疗。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较为棘手的一种,因为此病一旦发展无法控制,一般仅能存活4年。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进程缓慢且通常为老年人患有,一般的治疗趋向于保守治疗。随着症状消失,该种病也就无需治疗了。如果淋巴结或其他器官出现肿胀,可通过一些口服化学性药品加以控制,所有CLL型患者都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在没有发展为急性血癌之前,口服药可有效地控制。
CML型患者的症状达好几年,CML型患者若摄取干扰素,还可把生命延长的更长。但不管如何治疗,所有的CML型白血病都要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所以大夫一般建议患者进行骨髓移植。化疗对于白血病患者是基本的治疗,接受化学治疗的病人都经历了副作用的不适。许多放松诊疗理念--包括针灸、按摩、瑜珈、气功、药物或程序肌肉松弛都可帮助减轻化疗引起的疼痛及恶心。同时注意摄取一些能增强免疫能力的维生素、营养物质和其他中药。
以上4种还可继续细分,其他一些很少见的包括:多毛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细胞白血病以及嗜曙红细胞白血病等。染色体变异与白血病有着直接的关系。环境因素对白血病的发展亦有影响。
调查表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患有某种白血病。研究表明,长时间置身于辐射、多种化学气味以及低频电磁场中都可能导致白血病。 由于多种白血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大多在进行内科检查或例行的血液检查中无意发现的。如果患者淋巴结增大,消瘦,低热,出血倾向,乏力,虚弱,牙床肿大,胸骨压痛,肝脏和脾脏增大,易擦伤或出现皮疹就应怀疑是否患有白血病。血液检查中发现不正常的白细胞就应进行进一步诊断。为确诊,还需用从骨盆处取样对骨髓进行活检,以确定癌细胞类型。
关于白血病存活的可能的报道
中国大陆使用砷化物作为第一线诊疗理念
来自中国大陆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使用砷化物作为APL的第一线诊疗理念,这些结果发表于2006年12月于佛罗里达奥兰多举办的美国血液学会(ASH)会议(摘要565,发表于2006年12月11日),由上海血液机构的Sai-Jen Chen医师与其同僚发表。
上海的研究者在1980年代末期即领先开始使用ATRA于治疗APL,显示该药物可以显著地提高存活的可能;近,砷化物也被加入疗程中,一开始是使用于再发病患,现在是作为第一线诊疗理念。
Chen医师向Medscape表示,加入砷化物进一步改善这些病患的预后,且延长后续追踪的时间,这个新的结合疗程可能作为APL的治疗治疗。
Chen医师发表56位接受ATRA前线治疗加上砷化物,并与过去病患数据做比较;接受第一线治疗病患,平均后续追踪时间为48个月(范围从25至60个月);该组病患4年的整体存活的可能估计为98.1%,且未发生事件的存活的可能为94.2%;相较于过去病患的数据,过去病患平均后续追踪时间为56个月(范围自12至79个月);4年整体存活的可能为83.4%,而未发生事件的存活的可能为45.6%。
Chen医师的结论是,这些数据清楚地显示,结合ATRA与三氧化二砷的前线疗程是具有好处的。
英研究发现一种药物可提高白血病儿童存活的可能
英国一项很新研究说,对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而言,治疗后疾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一种名为米托蒽醌的药物可提高疾病复发儿童的存活的可能,其效果明显优于过去使用的药物。
据新华社伦敦12月4日电 英国一项很新研究说,对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而言,治疗后疾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一种名为米托蒽醌的药物可提高疾病复发儿童的存活的可能,其效果明显优于过去使用的药物。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4日在医学刊物《柳叶刀》上报告说,200多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疾病复发的儿童参与了试验,其中约一半人服用传统的治疗药物伊达比星,而另一半人服用米托蒽醌,结果在3年后,前一组儿童的存活的可能为45%,而后一组儿童的存活的可能达到69%。
香港中大研究人员表示,要有效预计白血病病人的复发的可能,需在化疗过程中清楚掌握病人骨髓中残余白血病细胞数量。如能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头几个月,利用高敏感度的检测方法准确测定病人白血病细胞数量,这些数据就可以评定化疗是否对患者有效。
这一新策略能在治疗后的第十五日、第三十三日和第十二个星期,侦察到其体内含有残余白血病细胞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7%、41%及27%,而传统检测方法分别只有17%、0%及0%。
研究人员运用多组合战略性抗体,并配合多变数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在45个病例中,有78%的患病儿童体内的癌细胞能够被成功追踪。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及细胞学系联同儿科学系从2003年9月起,从全香港5家公立医院招募了45个患血癌的儿童,追踪他们体内残余血癌细胞的情况。
新华网香港2005年11月11日电 香港中文大学11日表示,该校一套新的血癌细胞追踪策略,能更准确度量患者残余血癌细胞数量和转变,从而提高患者存活的可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