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学历史悠久,在治疗癌症上方法很多。中医学认为,绒毛膜癌的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胚胎绒毛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所致,其发生于正常或不崐正常妊娠之后,发病快,转移广泛,病死比例高。 恶性葡萄胎主要表现为在流产、足月分娩后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有时突然大崐出血,甚至错迷。由于流血多,可出现贫血、消瘦。绒毛膜癌的临床症状,常见崐为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子宫增大且柔软;发生转移后,可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发生崐不同的症状。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主张用破血之剂,如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创立"抵挡丸"及"桃核承气汤",至今对临床仍具有其指导意义。近代医家在继承古医家经验的基础上,又融汇贯通,并旁汲现代医学之精华,在临床实践中,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含,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又提出宣肺、滋肝补肾等扶正培本治诊疗理念则,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结果。
一、中医中药治疗
1、药物治疗
基本证候治疗
1)瘀毒蕴结,冲任失调型(相当于A~Ⅱ期)。
主证:葡萄鬼胎,排除之后,或妊娠终止,阴道滴血,淋漓不尽,白带增多,有异味,小腹不舒,疲乏困倦,头昏肢倦,舌质淡白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缓或细数。
治法:化瘀解毒,兼调冲任。
方剂:桂枝茯苓汤(《金匮要略》)合失笑散(《和剂局方》)。桂枝9g,茯苓15g,丹皮12g,桃仁12g,赤芍12g,蒲黄9g,五灵脂9g。
胎毒甚者加白花蛇舌草;经血淋漓难尽加仙鹤草;小腹胀气加香附;小腹有块加二棱、莪术。
分析:桂枝茯苓丸为治妇女少腹症块,漏下不止专用方。方内桂枝辛温通经脉,赤芍行血中瘀滞,丹皮凉血散瘀,桃仁活血破瘀,茯苓渗湿下行。失笑散中蒲黄能祛瘀血,逐恶露,下胞衣死胎,并能止血;五灵脂活血行瘀,能下胞衣,亦能止痛,二方合用共奏化瘀血,下死胎之效。
2)癌毒犯肺,血瘀抱宫型(本日当于Ⅱb~Ⅲb期)。
主证:咳嗽,咳吐脓血,胸痛,气急,消瘦乏力,偶低烧,阴道流血,带下如酱,味臭,舌质淡红或青紫,或见瘀斑,脉细数或小弦。
治法:宣肺抑癌,活血化瘀。
方药:苇茎汤(《千金方》)合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鲜芦根20g,薏苡仁15g,冬瓜仨15g,桃仁9g,当归9g,川芎6g,生蒲黄9g,五灵脂9g,元胡索12g,没药6g,赤芍9g。
肺热毒甚可酌加鱼腥革、黄芩;心烦失眠可加麦冬、沙参;口干舌燥可加天花粉;腰膝酸痛加牛膝、杜仲。
分析:癌毒循经上扰侵犯于肺,致毒热瘀互结肺中,故用鲜芦根清解肺热为主药,辅以意苡仁、冬瓜仁化痰排脓,桃仁活血化瘀,加之少腹逐瘀汤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五灵脂、蒲黄下瘀血,逐恶露,止腹痛;没药、元胡索缓解腹痛。因患者无虚寒之候,故去干姜、小茴和肉桂。
3)肝肾阴虚,癌毒走窜。
主证:阴道流血,带下污臭,胸背或周身疼痛,腰膝酸楚,口干舌燥,便秘尿赤,心烦失眠,五心烦热,或有发烧,有时尿血,舌质红紫或暗红,苔光剥或薄苔,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抗瘤。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合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山茱萸12g,菟丝子9g,枸杞子12g,淮牛膝15g,鹿角胶9g,龟板胶9g,熟地12g,淮山药15g,大黄(后)9g,桃仁12g,瘙虫(去头足)1。5g。
出血过多者可酌加血余炭、藕节;大便出血酌加地榆炭;五心烦热加地骨皮;小腹痛甚加元胡索、蒲黄;头昏肢软加生芪、太子参。
分析:本方是从六味地黄丸衍化而来,方用熟地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收涩精气,淮山药健脾,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龟板胶、鹿角胶峻补精血,淮牛膝强壮筋骨。下瘀血汤中大黄推陈涤浊,桃仁活血化瘀,瘙虫搜剔血络,两方将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有机结合,标本兼顾。
根据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以下中药如天花粉、大青叶、石上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胶股蓝、长春花、喜树、三尖杉等药对绒毛膜癌及恶性葡萄胎具有一定治治疗结果果,在临床时,可参考酌情选用,以加强抗癌作用。
化、放疗后的中医治疗
主证:化疗或放疗后,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自汗时出,四肢无力,脱发皮疹,有时恶心呕吐,间有腹泻,形体消瘦,口干燥或口苦,舌孔绛元苔,脉细软。
治则: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9g(或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9g。
口腔糜烂加花蕊石、黄芩;纳食低下加焦楂曲;口渴甚者加石斛、沙参;腹泻加淮山药;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玄参;贫血严重酌加黄芪、当归;出血者加茜草炭、血余炭。
分析:本方为益气养阴之代表方,人参补益元气生津,麦冬清热养阴,五味子味酸以收敛耗散之气,且能敛阴止汗。用于气阴两虚证候者颇为合适。
(2)单验才
1)荡鬼汤。
红花15g,大黄12g,雷丸9g。
主治:妇女鬼胎,腹部高大,宛如坐胎,形容憔悴,面目黑瘦,骨干毛枯。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分2次煎服。
2)"三石母"液。
当归、红花、桃仁、三七、花蕊石、大黄、丹皮、紫草、地黄、丹参、海浮石、瓜蒌、意苡仁、珍珠母、代赭石、土茯苓、半枝莲。
治则:活血化瘀,养血益气。
主治: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
用法:水煎口服或制成注射液,静脉注射用"三石母"液50~100m],每日一次,挣脉点滴,连续5~10天后停药,休息3~4天后继续用药,用药量很多4000ml,很少1000ml。
3)天花粉干燥粉剂。
天花粉(上海生产干燥剂供静脉或肌肉注射)。
主治: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
用法:常用量1次1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缓慢滴注,开始每分钟4滴,还渐加量,不超过40滴/分钟,每5~7天用1次,如前次反应不大,则下次剂量可增加2mg,滴前应做皮试。
4)穿心莲注射液。
主治: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
用法:自制1%稀释于5%~10%葡萄糖液内以供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阴道转移者可于转移灶结节基底部注射,每次5~7ml)
5)山豆根注射液。
主治:恶性葡萄胎。
用法:山豆根提取甲碱或总碱,总碱每日量不超过50g,甲碱不超过400mg,两苦均分别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10天为一疗程,间隔期为5~7天,也可用甲碱帆注,每日200mg,1日2次至3次,阴道转移斋可采用局部注射法。
6)石上柏注射液。
主治: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
用法:每1ml含生药10g,供静脉使用,一般每天15~20ml加5%葡萄糖液500~1000ml静脉滴注。
(3)蒙医治疗
临床表现:阴道中有淋漓不断地有不等置之血液或黄水流出,宫体迅速增大,逐渐出现小腹胀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亦有个别出现停经而无明显的特殊症状,忠痞之腹比妊腹大快,扪之痞块上下波动,柔软,听不到胎心音,亦无胎动征。
治法:破痞、逐瘀、补体。
方药:六味大黄散或豆蔻补益散(《中国医药百科全书·家医学》)。
六味大黄散:大黄、碱花各15g,火硝、沙棘各23g,广木香、山奈各10g。
豆蔻补益散:五根、三子、羊睾丸、雷蝓蟆、干姜等药。
辅助治疗:辨明寒热,分别施治。热盛者,取时外脉配合针刺放血;寒赫依盛者,油炒食盐热罨小腹,腰部。在此期间注意饮食起居调理,忌用过热,过寒饮食,宜食温和,富营养,易消化之品,休息,病痊愈前严禁房事。
二、治绒毛膜癌的中医偏方
本病属于中医学"鬼胎"、"漏下"等范畴,多由冲脉为寒气所侵,气机受阻,崐瘀血凝滞于胞宫,日久而成本病。若失治误治,正气更伤,则终不可治。中医主要崐选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品,中西医结合治疗乃为良策。
方一
[主治] 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
[方药] 天花粉50克,牙皂粉30克。
[用法] 将两药分别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颗胶囊含天花粉0。25克,牙皂粉15克)。阴道给药。先以温开水冲洗阴道,排除积水后,然后将胶囊放入后穹窿,崐卧床8小时。剂量从0。25开始,间隔5~7天用药1次。如用药后反应轻微,每次可增崐加药量0。025克。
[编按] 据报道,天花粉对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有较好治疗结果。现代药理崐研究证明,该品含有天花粉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崐导致死亡,故应用本方时应以0。1微克作皮内注射,阴性者方可使用。
方二
[主治] 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 龙葵、苡仁、天花粉、紫草根、白英、丹参各15克,山豆根、半枝莲崐各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
[编按] 中医认为"瘀毒内阴"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故本方以清热解毒,崐活血祛瘀为法。全方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
方三
[主治] 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 五灵脂、蒲黄粉、茜草根、甘草各6克,红花、台乌药各3克,射干、崐当归、山慈菇、炒阿胶,乳香、没药各9克,海螵蛸30克,丹参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若肝郁血热者加黄芩炭3克,香附、葛崐根各9克;气郁血滞者加枳实、桃仁各9克,藏红花1。5克。
[编按] 本方系湖北中医学院蒋玉伯教授经验方。具有逐瘀攻毒,活血行气,崐养血扶正之功效。
方四
[主治]葡萄胎。
[方药]当归、泽兰、山甲珠各9克,软蜂房6克,茯苓12克,丹参15克,山楂1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以5剂为1疗程。服1个疗程后做尿妊娠试验,若转为阴性后不再服用。若仍为阳性可继服第2疗程。
[编按]葡萄胎可恶变为子宫绒毛膜上皮癌,可用本方进行预防性治疗。用药后,如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数量不多者不需停药,亦不必止血。在治疗过程中,如服第二疗程后尿妊娠试验仍属阳性,可适当加入紫草或半枝莲等,以加强抗癌作用(见《新医学》1974年第4期)。
方五
[主治]恶性滋养叶肿瘤。包括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当归、红花、桃仁、三七、花蕊石、大黄、丹皮、紫草、地黄、广明参、海浮石、瓜蒌、苡仁、珍珠母、代赭石、土茯苓、半枝莲各适量。
[用法]
①水煎口服,每日1剂,浓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
②制成注射剂,5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内,静脉滴入。每日1次,连用5~10天后停药,休息3~4后再用。很多用药量4000毫升。
③配合西药化疗,加用5-Fu合用更生霉素等。
[编按]本方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总结出的协定处方,临床证明对恶性滋养叶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无转移,病变局限于子宫者;或者转移,临床诊断属于ⅡA、ⅡB期和ⅢA期者。对于不适宜化疗或化疗后继发严重药物中毒反应时,更宜选用本方。中西医合用或手术可增强治治疗结果果。
方六
[主治]绒毛膜上皮癌。
[方药]黄芪、白及、败酱草各15克,赤小豆、苡仁、冬瓜仁、鱼腥草各30克。茜颧、茜草、当归、党参、阿胶珠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若腹中有肿块者加萍蒲黄、五灵脂各9克;阴道出血者加贯众炭9克;腹胀者加厚朴花9克;胸痛者加郁金、陈皮各9克;咯血者重用白及、茜草。
[编按]本方具有扶正祛邪抗癌之功效。
方七
[主治]绒毛膜上皮癌。
[组成] 红花、桃仁各9g,三七、当归、大黄、丹皮各6g,花蕊石、地黄各15g,党参12g,海浮石、薏苡仁、珍珠母、代赭石、土茯苓、半枝莲各30g,瓜蒌15g。
[加减] 阴虚肝旺者,加牛膝;青黛、地龙;脾虚湿盛者,加白术、茯苓;肺转移咳血者,加杏仁、贝母、青黛。
[制用法] 每日1剂,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
[治疗结果] 采用上药治疗绒毛膜上皮癌2例,恶性葡萄胎7例,结果痊愈8例,1例绒毛膜上皮癌无效。张景岳在《妇人血症》中说,“瘀血留滞作证,惟妇人有之……气虚而血滞。”本方以地黄、党参等养阴益气,桃仁、红花、三七等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补其气虚而祛其瘀滞,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结果。
也可以通过以下食疗方式治疗:
1、马齿苋公英粥:
材料:公英15g、马齿苋15g克、大米适量。
做法:将前两味放材料入水中煎煮,去渣取汁放入大米煮粥,熟后放入冰糖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作用。
2、败酱紫草煎:
材料:紫草根15g克 、败酱草45g
做法:将上2味放入水中煎煮,加入红糖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3、薏苡仁红花粥:
材料:红花10克、薏苡仁30克、小米适量。
做法:将前两味材料放入水中煎煮,去渣取汁放入小米煮粥,熟后直接服食。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适用于绒毛膜癌湿热瘀滞者。
温馨提示:以上偏方验方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口腔癌手术后能活多久? 下一篇:口腔癌化疗后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