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往往选择好的治疗办法是给病人很好的心理安慰。这样不仅不会耽误病人的治疗,而且还可以给病人免受更多痛苦。因此,前列腺癌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一定依据肿瘤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PSA水平,患者年龄和一般状况等做出的决定。治疗根本目的是使患者受益。那么,前列腺癌的治疗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1、 等待观察
这一处理方法是指诊断后暂时不予任何治疗,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疾病进展时再作治疗。其理论基础是,前列腺癌的发病的可能与年龄呈正相关,我国70岁以上男性潜伏癌的发病的可能约为40% ,但因前列腺癌具有惰性生长的特性,且其易患人群又因年龄较高往往具有伴发病,故其发病的可能远高于病死比例。
等待观察治疗的适应证:
(1) 低危前列腺癌(PSA 4~l0ng/m1,GS≤6,临床分期≤T2a)和预期寿命短的患者。
(2)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仅限于因治疗伴随的并发症大于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情况。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T1~3,Nx或No,Mx或Mo)适合完全医治性治疗的患者,如选择等待观察治疗,患者必须了解并接受局部进展和转移的危险。对于预期寿命较长的高危患者或在等待观察期间有进展或转移证据时则应积极治疗干预。
2、 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
完全医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简称完全医治术)是治疗局限性早期前列腺癌很有效的方法,是可使患者无瘤生存的可能达到同龄非肿瘤人群的水平。完全医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有三种主要术式,即传统的经会阴、经耻骨后及近年发展的腹腔镜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手术要求将整个前列腺、双侧精囊、双侧部分输精管和部分膀胱颈以及盆腔淋巴结全部切除,膀胱颈与后尿道断端作对拢吻合。完全医治术用于可能治疗的前列腺癌。手术适应证要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尽管手术没有硬性的年龄界限,但应告知患者,70岁以后伴随年龄增长,手术合并症及死亡人数将会增加。其适应症为T2期前(包括T2期)及部分早期的T3期肿瘤,且患者预期寿命≥10年。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完成完全医治手术前的盆腔淋巴结清扫作为临床分期的可靠依据,而且能够胜任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完全医治术较内分泌治疗存活的可能高,但可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严重出血、直肠损伤、术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尿道狭窄、深部静脉血栓、淋巴囊肿、尿瘘、肺栓塞。腹腔镜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还可能出现沿切口种植转移、转行开腹手术、气体栓塞、高碳酸血症、继发出血等并发症。
3、前列腺癌放射治疗
目前,放疗仍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手段包括:外放射治疗,近距离放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前列腺的外放疗治疗结果肯定,主要适应于术后复发,手术残存病变或未能切除和晚期前列腺癌的姑息治疗患者,局部溶骨性骨转移也可利用放疗止痛。外照射放疗范围通常包括前列腺、双侧精囊、前列腺周围组织及盆腔淋巴结,适用于早期(T1b~T2) ,也可用于局部进展期(T3~T4),常规照射剂量一般为60~70Gy。近年来随着定位技术的改进,三维适形放疗和强度调控放疗等技术逐渐成为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能明显降低放疗的相关不良反应。
近距离治疗包括腔内照射、组织间照射等,是将放射源密封后直接放人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人人体的天然腔内进行照射。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包括短暂插植治疗和永久粒子种植治疗。后者也即放射性粒子的组织间种植治疗,较常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准确定位,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前列腺内,提高前列腺的局部剂量,而减少直肠和膀胱的放射剂量,其主要适应征为:
(1)早期病例可单独应用近距离放疗;
(2)外放疗后肿瘤病灶残存,采用近距离治疗适当补量;
(3)计划外放疗和近距离放疗结合应用;
(4)晚期病变可进行姑息减症治疗。多数学者建议先行外放疗再行近距离治疗以减少放疗并发症。
放射性核素内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是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骨痛的缓解、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较好的作用,因而临床使用日益广泛。
4 、内分泌治疗
现阶段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①去势;②雄激素阻断;③间歇内分泌治疗;④完全医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⑤辅助内分泌治疗。
5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
完全医治手术的治疗结果,副作用却小于完全医治术,欧美国家早期前列腺癌治疗治疗,已经达60%。对于晚期病人,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同样具有局部控制的治疗结果。
6、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人体血清中的雄激素来源于睾丸和肾上腺。前列腺组织内的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各不相同,癌细胞大多依赖于雄激素,当体内雄激素水平下降,癌细胞失去了雄激素这一环境,癌细胞即会死亡,这是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原理。常用的方法有:
1、睾丸切除(生物去势治疗)
人体血清中的雄激素有90%来源于睾丸,10%来源于肾上腺,切除睾丸即去除了人体血清中绝大部分的雄激素,本手术简单,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并发症少,是国内很常用的治疗方法。
2、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注射诊疗理念
此药每四周注射一次,连用3~4次可以将体内雄激素水平降到很低,达到睾丸切除的效果,故又称药物去势,但此诊疗理念早期可使血中睾酮升高,因此,对于排尿困难症状严重,骨痛明显或截瘫的病人不适用,因为它会引起症状加重。药物去势的很大优点是停药后睾酮水平可以逐渐回升,性功能也随之恢复。
7、全雄激素阻断治疗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又叫联合抗雄激素治疗,即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病人进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比单纯手术切除睾丸或药物去势效果更好。抗雄激素药物有类固醇和非类固醇两类,类固醇类的抗雄激素药物有激素孕酮样作用,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很少使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没有孕酮样作用,副作用较小,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代表药物如氟他胺,是抗雄激素治疗的一线用药,并被纳入医保用药。氟他胺常见副作用有乳房疼痛、男性乳房女性化等,对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大多数病人可以耐受,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脏功能。
8、雌激素
雌激素通过人体的内分泌反馈机制,抑制雄激素的产生,起到抗雄激素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己烯雌酚。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总之,大多数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通过内分泌治疗可以缓解病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内分泌治疗与抗雄激素联合治治疗结果果很好。

这一处理方法是指诊断后暂时不予任何治疗,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疾病进展时再作治疗。其理论基础是,前列腺癌的发病的可能与年龄呈正相关,我国70岁以上男性潜伏癌的发病的可能约为40% ,但因前列腺癌具有惰性生长的特性,且其易患人群又因年龄较高往往具有伴发病,故其发病的可能远高于病死比例。
等待观察治疗的适应证:
(1) 低危前列腺癌(PSA 4~l0ng/m1,GS≤6,临床分期≤T2a)和预期寿命短的患者。
(2)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仅限于因治疗伴随的并发症大于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情况。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T1~3,Nx或No,Mx或Mo)适合完全医治性治疗的患者,如选择等待观察治疗,患者必须了解并接受局部进展和转移的危险。对于预期寿命较长的高危患者或在等待观察期间有进展或转移证据时则应积极治疗干预。
2、 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
完全医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简称完全医治术)是治疗局限性早期前列腺癌很有效的方法,是可使患者无瘤生存的可能达到同龄非肿瘤人群的水平。完全医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有三种主要术式,即传统的经会阴、经耻骨后及近年发展的腹腔镜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手术要求将整个前列腺、双侧精囊、双侧部分输精管和部分膀胱颈以及盆腔淋巴结全部切除,膀胱颈与后尿道断端作对拢吻合。完全医治术用于可能治疗的前列腺癌。手术适应证要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尽管手术没有硬性的年龄界限,但应告知患者,70岁以后伴随年龄增长,手术合并症及死亡人数将会增加。其适应症为T2期前(包括T2期)及部分早期的T3期肿瘤,且患者预期寿命≥10年。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完成完全医治手术前的盆腔淋巴结清扫作为临床分期的可靠依据,而且能够胜任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完全医治术较内分泌治疗存活的可能高,但可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严重出血、直肠损伤、术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尿道狭窄、深部静脉血栓、淋巴囊肿、尿瘘、肺栓塞。腹腔镜前列腺癌完全医治术还可能出现沿切口种植转移、转行开腹手术、气体栓塞、高碳酸血症、继发出血等并发症。
3、前列腺癌放射治疗
目前,放疗仍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手段包括:外放射治疗,近距离放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前列腺的外放疗治疗结果肯定,主要适应于术后复发,手术残存病变或未能切除和晚期前列腺癌的姑息治疗患者,局部溶骨性骨转移也可利用放疗止痛。外照射放疗范围通常包括前列腺、双侧精囊、前列腺周围组织及盆腔淋巴结,适用于早期(T1b~T2) ,也可用于局部进展期(T3~T4),常规照射剂量一般为60~70Gy。近年来随着定位技术的改进,三维适形放疗和强度调控放疗等技术逐渐成为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能明显降低放疗的相关不良反应。
近距离治疗包括腔内照射、组织间照射等,是将放射源密封后直接放人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人人体的天然腔内进行照射。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包括短暂插植治疗和永久粒子种植治疗。后者也即放射性粒子的组织间种植治疗,较常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准确定位,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前列腺内,提高前列腺的局部剂量,而减少直肠和膀胱的放射剂量,其主要适应征为:
(1)早期病例可单独应用近距离放疗;
(2)外放疗后肿瘤病灶残存,采用近距离治疗适当补量;
(3)计划外放疗和近距离放疗结合应用;
(4)晚期病变可进行姑息减症治疗。多数学者建议先行外放疗再行近距离治疗以减少放疗并发症。
放射性核素内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是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骨痛的缓解、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较好的作用,因而临床使用日益广泛。
4 、内分泌治疗
现阶段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①去势;②雄激素阻断;③间歇内分泌治疗;④完全医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⑤辅助内分泌治疗。
5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
完全医治手术的治疗结果,副作用却小于完全医治术,欧美国家早期前列腺癌治疗治疗,已经达60%。对于晚期病人,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同样具有局部控制的治疗结果。
6、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人体血清中的雄激素来源于睾丸和肾上腺。前列腺组织内的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各不相同,癌细胞大多依赖于雄激素,当体内雄激素水平下降,癌细胞失去了雄激素这一环境,癌细胞即会死亡,这是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原理。常用的方法有:
1、睾丸切除(生物去势治疗)
人体血清中的雄激素有90%来源于睾丸,10%来源于肾上腺,切除睾丸即去除了人体血清中绝大部分的雄激素,本手术简单,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并发症少,是国内很常用的治疗方法。
2、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注射诊疗理念
此药每四周注射一次,连用3~4次可以将体内雄激素水平降到很低,达到睾丸切除的效果,故又称药物去势,但此诊疗理念早期可使血中睾酮升高,因此,对于排尿困难症状严重,骨痛明显或截瘫的病人不适用,因为它会引起症状加重。药物去势的很大优点是停药后睾酮水平可以逐渐回升,性功能也随之恢复。
7、全雄激素阻断治疗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又叫联合抗雄激素治疗,即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病人进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比单纯手术切除睾丸或药物去势效果更好。抗雄激素药物有类固醇和非类固醇两类,类固醇类的抗雄激素药物有激素孕酮样作用,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很少使用;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没有孕酮样作用,副作用较小,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代表药物如氟他胺,是抗雄激素治疗的一线用药,并被纳入医保用药。氟他胺常见副作用有乳房疼痛、男性乳房女性化等,对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大多数病人可以耐受,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脏功能。
8、雌激素
雌激素通过人体的内分泌反馈机制,抑制雄激素的产生,起到抗雄激素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己烯雌酚。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总之,大多数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通过内分泌治疗可以缓解病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内分泌治疗与抗雄激素联合治治疗结果果很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前列腺癌中医分型论治 下一篇:前列腺癌的化学治疗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