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皮肤癌来,我们并不陌生。皮肤癌的发病是经常裸露在人的身体外表,如头、面、颈及手背等等,随处可见。但我们要注意的是,皮肤癌与皮肤病人是有所区别的,千万不要混淆。在医学上,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而真正的皮肤癌就不一样,它是白色人种中很易常见的恶性肿瘤,类似于黑色素瘤,临床上把皮肤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皮肤癌会有什么症状?

一、基底细胞皮肤癌的症状:
一般分为4型,常见的是结节溃疡型
(1)结节溃疡型:
初起是表皮出现一个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蜡样小结节,一般表皮相当硬,表面上常有小数扩张的毛细血管,略高于皮肤表面,或仅似红斑而并不显隆起,或略呈结节状,表面的皮肤轻度向下凹陷。结节可逐渐扩大或新的损害在附近出现,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蜡样光泽的盘形斑块,中央往往结成棕色、黄褐色或黯灰色痂,继而痂下发生溃疡,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溃疡,大小自指甲盖至铜钱大小不等,溃疡边缘坚实及卷起,往往呈半透明状并凸凹不平,周围皮肤无炎症,底部呈珍珠样或蜡样外观,有时损害表面完全为痂所覆盖。溃疡缓慢向四周及深部扩展,有如鼠咬状,形成基底细胞癌的一种典型临床形态,名为侵蚀性溃疡。溃疡可部分愈合而发生瘢痕,亦可扩展至皮下组织甚至软骨及骨骼。各种组织可被摧毁而成深坑状。发生于面部能破坏鼻、耳、眼眶及上颌窦等部位的软骨和骨组织,引起出血或颅内侵犯或毁形。基底细胞癌损害发展缓慢,一般极少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也不转移到别处。
(2)色素型:
结节较平面浅,损害与结节溃疡型相同。由于含有较多色素,损害边缘除有珍珠色光泽外,还点状或网状黯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中央部分亦可见有色素沉着,结痂后揭痂容易出血,痂下可呈黯棕色甚至炭黑色颗粒状,与恶性黑色素瘤类似,容易误诊。
(3)硬斑状或纤维化型:
常见于头颈部,为坚硬淡黄色或黄白色斑块,略微隆起,边界不清,似硬斑病样,可长期保持完整,发生溃破。
(4)浅表型:
皮损表浅,多发生于躯干,呈一片或数片浸润性红斑,表面脱屑或结痂,边缘或整个皮损稍隆起,至少有一部分边缘呈细小珍珠样或线条样堤状。本型可纤维化。类似银屑病、湿疹或脂溢性皮炎。
二、鳞状细胞皮肤癌的症状:
早期的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区别。但是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长期不正常状态的皮肤,往往是由角化病、粘膜白斑病或其他癌前疾病转变而成。初起皮肤损害往往是一个干燥的、如小米粒至黄豆大坚硬之丘疹或小结节,表面呈黯红色或有毛细血管扩张,粗糙不平,中央有紧密附着的角质物,不易剥离,用力剥离则易引起出血,剥离后将再长出角质性物质。
以后中央可发生溃疡,溃破面不断增大,其发展较基底细胞癌为快。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乳白色颗粒或坏死组织的癌性溃疡。有时形成相当深度的溃穴,状似火山喷口,合并感染则有粘稠脓液,臭味异常,自觉疼痛,有的鳞状细胞癌向外发展,可与深部组织粘连,形成基底广阔的赘生物,外表像乳状或菜花样肿瘤。
鳞状细胞癌发展较快,破坏性大,可伸入结缔组织、软骨、骨膜及骨骼,常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内脏转移。尤其是粘膜的鳞状细胞癌往往容易转移。
因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有时也叫做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皮肤的另一种癌症是黑色素瘤。这种癌症始发于黑色素细胞中。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它。
皮肤癌的预防应该做到以下就好了:
1、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el光直射和曝晒,使用遮阳工具;避免过多接触紫外线、x线等各种射线。
2、加强对职业性毒害的高危人群的防癌教育和定期普查,避免长期接触煤焦油物质、砷剂和化学致癌剂,职业接触者应当注意在工作中加强防护,以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3、对长期不能治疗的慢性溃疡、慢性炎症和黏膜白斑等要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有助于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4、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5、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皮肤癌会有什么症状?我们自查也可以诊断,步骤:
一、面对镜子(下同),全身裸露,先从双臂开始,检查掌心、手指、指间、前臂、后臂。接着双臂举起,肘关节弯曲,仔细检查小臂的内侧和关节处。
二、检查身体正面:脸部、颈部、胸部,腹部及阴阜区和大小腿。
三、检查侧身:手上举、先检查左半部,后检查右半部。
四、请人用梳子撩开头发,以便可以检查头部皮肤有无可疑的地方。如果是男性,在头发较短时也可以自己慢慢地摸。
五、背对着镜子,手里再拿一小镜对着照,看看颈后部、背部、臀部和双臂的局部。如不方便,可请夫妻一方或好友帮忙检查一下。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皮肤癌到了晚期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皮肤癌有哪些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