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大地一切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太阳光线中对皮肤有影响的是红外线和紫外线,对皮肤影响大的是紫外线。紫外线又依其波长分为短波、中波与长波三种,其中只有长波及部分中波紫外线可以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地面而对人体产生作用。它能激活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使肤色变深,这有利于防止日光对皮肤的损伤。
经太阳光照射后皮肤变得微黑红润,是一种健康美的形象。紫外线还可促进表皮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除可从食物中获取外,大部分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作用,经皮肤中的脱氧胆固醇转化而来。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骼的牙齿的发充,抑制皮肤红斑的产生。紫外线还有其他一些作用,如促进钙磷代谢、对神经系统有刺激和兴奋作用等。
上述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作用。但如果阳光过度暴晒,会损伤皮肤细胞,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发生水肿,甚至坏死,亦可促使过早老化。
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皮肤的前原纤维分解和弹性纤维变性,使皮肤的韧性和弹性降低,皱纹加深,肤色加深,出现老年斑等衰老表现,并加重黄褐斑、雀斑、黑变等,有的还可引发光敏性皮炎,这是发生皮肤癌的原因之一。
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过度或不适当的日晒对身体是不利的。通过三棱镜可以看到太阳光具有7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是为可见光。
除此之外,太阳光还包括紫外线和红外线。不同波长的紫外线作用于皮肤的深度不同,波长愈长其穿透力愈强。波长290~320毫微米的中波紫外线主要由表皮吸收,并可部分达到真皮上部,可引起日晒伤和皮肤慢性损伤,发生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皮肤衰老退行性变、增生甚至癌变。
波长320~400毫微米的长波紫外线可达真皮,可作用于血管和其他组织,内服了光敏性药物或食物致敏后,日晒可引起光变态反应皮炎,这主要与长波紫外线有关。与日晒有关的皮肤病主要的有下列五种:
一、强烈日光长时间照射引起的日晒伤
长时间强烈日晒可在露出部位的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初为鲜红,以后渐变为暗红,可有烧灼或刺痛感。轻者2~3天内脱屑,遗留褐色素沉着而愈。重者可出现皮肤肿胀或水疱。预防主要是在日光下活动和工作时间不要太长,进行户外工作和日光浴应避开日光照射的很强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日晒前可在面和四肢露出部涂一些防晒膏。日晒或日光浴后可在皮肤上涂雪花膏(可加20%蓖麻油或适量浓缩维生素A)或用鲜黄瓜皮捣烂外敷。
二、长期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慢性损伤
长期日晒工作者如海员、地质勘探工作者、农民、运动员等在长期日晒部位如面、颈、胸三角区、四肢露出部等处皮肤常明显干燥、粗糙、脱屑、色素沉着、萎缩、皱纹和失去弹性。有些人颈后部皮肤肥厚、皮纹深陷、形成项部菱形皮肤。老年人的皮肤老化如皮肤变雹皱纹、干燥和色素斑较多见于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也与长期日光照射有关。
三、日光引起的癌前期疾病──日光性角化病
本病发生于长期受日晒的老年人,常发生于面、耳、手背等暴露部位。多为单个或少数米粒至蚕豆大高出皮面的疣状丘疹,表面有干燥角质痂皮,不易剥脱。强行剥脱即现潮红渗出面,极易出血,周围可有毛细血管扩张。本病20%可发展为癌,故应及时请皮肤科医生确诊后做完全手术或冷冻治疗。
四、内服或外涂某些光敏物质日晒后引起的皮肤病
有些人进食了某些食物如藜(灰菜)或泥螺一至数天后,在受日晒后面部和手背出现红肿。有些人内服某些药物如磺胺药、四环素、氯丙嗪、补骨脂等以后,被光线照射也可引起皮炎。有些人外用药物或用化妆品后,可在照射部位出现红肿渗出等皮炎症状。因此人们应提高警觉,出现类似证状时应找皮肤科医生咨询,必要时进行光斑试验以帮助诊断。
五、日光可诱发或加重的疾病
某些疾病可由日晒后诱发或使病情恶化。很明显的是红斑狼疮。30%的红斑狼疮病人对日光敏感。这些病人要尽量避免日晒,外出应使用防晒膏、撑伞或戴宽边帽,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忌服光敏性药物。面部黄褐斑较常见于夏季和南方,提示日光是致病因素之一。白化病患者全身皮肤、毛发、眼睛因缺乏黑色素保护容易晒伤,外出时应避光、戴黑眼镜和使用防晒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做好皮肤癌的防护措施 下一篇:预防皮肤癌的发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