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这些病理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有可能使细胞染色体突变,或细胞分裂速度增快。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细胞分裂是很慢的,而上述因素加速了细胞分裂速度,这可能就是导致细胞变性早期重要阶段。
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
肿瘤的确诊还需依靠辅助性诊断检查,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1.颅骨平片:颅内脑膜瘤需要常规摄颅骨平片,约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颅内肿瘤的征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据平片的征象作出脑膜瘤的诊断,X线颅骨平片的征象。一部分属于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的间接征象,如蝶鞍骨质侵蚀与扩大,脑回压迹明显与松果体钙化斑移位,少数情况下,颅缝分离.另一部分是脑膜瘤直接引起的征象,包括肿瘤局部骨质增生与破坏。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这几点常是脑膜瘤可靠的诊断依据,女性健康。
2.CT扫描: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很适合于CT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3.脑血管造影:对某些脑膜瘤,脑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脑膜瘤,它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目前医学上对于良性脑膜瘤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是研究表明,以下几点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脑膜瘤的发生。值得注意的,良性脑膜瘤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
①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
②遗传因素,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部分脑瘤有遗传倾向,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③化学物质,近年来,人们对于致癌物质有了很多的认识。像致癌物甲基胆葱及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膜瘤等良性脑瘤的发生。此外,一些病毒感染等,也被认为是导致脑膜瘤的因素。
不管脑膜瘤的发病原因怎么样,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膜瘤的治治疗结果果也越来越好。因此,人们不必为患了脑膜瘤而忧心忡忡,应积极面对。
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或脑膜间隙的肿瘤,一般对药物并不敏感,需要手术切除。因此,如果怀疑或是确诊脑膜瘤后,应尽快进行手术切除,不要轻易相信其他药物消除脑瘤的广告;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恶性脑膜瘤生长快,肿瘤多向四周脑内侵入,使周围脑组织胶质增生,随着反复手术切除,肿瘤逐渐呈恶变,可转变为脑膜肉瘤,其中良性脑膜瘤中的血管母细胞瘤很常发生恶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将脑膜瘤分为4级,其中3级为恶性脑膜瘤,4级为肉瘤,分级的依据有6个标准:细胞数增多,结构消失,核多形性,有丝分裂指数,局部坏死和脑组织受侵犯,这6个标准除脑受侵犯外,每个标准又分为4级,即0~3级,脑受侵为1分,无为0分,总分在7~11为3级属恶性脑膜瘤,>11分为4级属肉瘤,也有人认为脑膜肉瘤不属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病理特点是细胞数增多,细胞结构减少,细胞核多形性并存在有丝分裂,瘤内有广泛坏死。
恶性脑膜瘤可发生颅外转移,主要转移至肺(占35%),骨骼肌肉系统(17.5%)以及肝和淋巴系统,转移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此外,肿瘤侵犯静脉窦,颅骨,头皮,也可能是造成转移的原因,另外,恶性脑膜瘤也可经脑脊液播散种植,有人认为,恶性脑膜瘤的转移至少占脑膜瘤的1/1000。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晨起头痛明显 小心脑肿瘤! 下一篇:脑瘤会引起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