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脑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都是脑瘤的原因。
对于脑瘤的发病原因我们总结为内外两种,即内为素质因素或易感因素,外为诱发因素或为助长因素,但一不会发病。 他认为脑肿瘤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头风”等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肾虚不充,髓海失养,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肝风内动,邪毒上扰清窍,痰蒙浊闭,阻塞脑洛,血气凝滞,“头为诸阳之会”总是人之神明,很不容邪气相犯,若感受六淫邪毒,直中脑窍或邪气客于上焦,气化不利,经脉不通,瘀血、瘀浊内停,内外全邪,上犯于脑,并留结而成块,发为脑瘤。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两类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类是肿瘤基因,另一类是抗肿瘤基因。抗肿瘤基因的活化和过渡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肿瘤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基因可以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不表达肿瘤特性,当这样细胞受到致瘤因素作用时,如病毒、化学致瘤和射线等,细胞中的肿瘤基因被活化,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目前认为,诱发肿瘤发生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致瘤病毒。
脑肿瘤的好发病位:脑肿瘤的发生部位往往与肿瘤类型有明显关系,胶质瘤好发于大脑半球,垂体瘤发生于鞍区、听神经瘤发生于小脑桥脑角,血管网织细胞瘤发生于小脑丰球较多,小脑蚓部好发髓母细胞瘤等。
【中医病因认识】
脑瘤的病因目前尚未明了,中医认为“脑为髓海”,故脑瘤乃髓海病变,多因正虚邪实,以肝肾亏虚,风痰瘀毒阻脑为主,大凡素体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痰浊瘀毒内生,痹阻脑络所致。脑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火、痰湿、血瘀、气滞相互作用,加之脏腑虚弱,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致血行滞涩,经络不畅,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则湿聚为痰,血滞为瘀;另肝为风木之脏,肝肾阴虚、肝阳上元、化风为火、风、痰、瘀互结,清阳失用,痹阻脑络;同时风、痰、火、瘀日久进一步加重肝肾阴亏,因果交错,变生有形痼疾。
【脑瘤病因【 现代医学对脑胶质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归纳起来有:①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②遗传因素,近年来认为胶质瘤有遗传倾向;③化学因素,近年来认为致癌物甲基胆葱及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些病毒病因,国外一些学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种动物身上诱发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证实。
【脑瘤病理】 颅内肿瘤是一个包括几十种脑部肿瘤的总称,很多见的为胶质瘤,约占1/3~1/2以上;其组织来源为外胚层发生的肿瘤,半数以上属恶性。胶质瘤根据病理和临床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和少枝胶质母细胞瘤。其次为脑膜瘤、神经鞘瘤(90%为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为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等,除胶质瘤外,绝大多数为颅内良性肿瘤。 兼顾病理特征,并与临床相结合,可将脑瘤分为:①胶质细胞瘤,占45%,居脑瘤之首;②脑膜瘤,占15%左右;③垂体腺瘤,约为15~20%,多位于垂体前叶;④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10%左右;⑤先天性肿瘤,占12%左右;⑥其他少见瘤如脂肪瘤、淋巴瘤、黑色素瘤;⑦颅内转移瘤,占脑瘤的12%左右。
中医认为有以下几种病因病理。①寒气客于经脉致气血郁结,肿大成积。②脾肾阳虚,清阳不升,痰湿内生,痰阻经络,致痰迷心窍。③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或先天不足,致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眼吊复视,抽搐震颤。④邪毒内侵,肝郁化火,肝火-L炎,气血上逆,成为湿热淤毒,故颅内肿瘤的内因有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外因为寒气、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湿、淤毒等格于奇恒之府,则阴浊积于脑而发为肿瘤。
【中医症候病机的解释】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正虚邪实,邪实在脑,以瘀血痰凝为主;正虚在全身,以气虚和肝肾阴虚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盖肝为风木,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痰上扰故头痛;或因痰浊阻滞,血行不畅,气塞不通,瘀阻脑窍,则清阳不用,故头痛剧烈,部位固定,口鼻青紫,舌暗红等;或气虚、肝肾阴虚均可导致营血虚亏,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而致头痛;脾失健运,痰浊不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则头痛昏蒙,痰浊上逆可见恶心呕吐,病至后期,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出现肢体无力,语言不利,甚者半身不遂,以及神倦乏力,形寒肢冷,少气懒言,舌质淡,脉沉细等脾胃不足症象。
颅内肿瘤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痰、瘀、毒、虚为其主要的病理因素。《灵枢?海论》指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脑瘤的发病与肾关系密切,由于先天不足、房劳、惊恐伤肾致肾气阴阳亏虚,脑失所养,诸邪乘虚而入,脑部清阳之气失用,津液输布不利,加上瘀血与顽痰互结酿毒,积于脑部,发为肿瘤。此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生理功能失调、紊乱,也是重要因素。如《外证医编》述:“正气虚则成岩。”特别是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脾气虚则水湿内停,聚湿为痰,导致颅内肿瘤。
情志失调也是脑瘤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郁怒伤肝则肝失疏泄,气机运行不畅,致瘀血阻滞,或因气滞脾失健运,水湿停滞,聚湿成痰,或气郁日久化火,灼津为痰,痰瘀交阻,积于清窍,而发脑瘤。正如《灵枢?百病始生偏》所说:“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
二、脑瘤患者常见症状:
1、呕吐男人:由于颅内压的增高,致使延髓的呼吸营养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男人咽喉症状。呕吐男人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多呈喷射状,呕吐男人物常喷溅四散,四处皆是。
2、视力障碍:正常情况下眼球静脉血由眼睛回流入脑,脑压增高时,会使静脉血回流不畅,而导致淤滞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腹泻,致使视力下降。严重时眼底初网膜有点状,线状,片状,甚至火焰状出血,视物变形模糊,甚至失明。
3、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胆固醇神经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异常表现。
4、单侧肢体感觉异常:位于大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脑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5、幻嗅或陌生感:颞叶部预防肿瘤可在刺激下出现幻嗅,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如烧焦饭,烧焦橡胶等的气味,有时亦会嗅到扑鼻的味道。颞叶部预防肿瘤还检查可以使患者注意对它人产生陌生感(实际很熟悉),这种咽喉症状多较短暂,一般仅出现十秒至数分钟。
6、踉跄步态,言语冲动:小脑部定位咽喉症状更特异性,即患者注意常在头痛,呕吐男人及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知道或踉跄的醉酒步态。同时伴有言语冲动,取物辩物不准,不是过头就是不足。
7、耳鸣,耳聋:此现象多在打电话时发现禁忌,即一耳能听见,另一耳则听不不到,该现象多是听胆固醇神经瘤的先兆。
三、脑瘤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对于脑瘤,采用手术完全切除的机比例较高,病人的存活的可能也较高,如大脑或小脑星状细胞瘤、蝶鞍颅咽管瘤、脑室脉络丛瘤等,一般不建议行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复发机比例低,但需定期做CT或MRI复检。未能以手术全部切除的残余的良性瘤可视情况予以观察或随即使用放化疗等治疗。
对于一般的恶性脑瘤,如退行性星状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室膜瘤、畸胎瘤等,能够完全切除或接近完全切除者,预后较佳,但术后需要结合放化疗等治疗,在达到控制脑瘤生长、提高脑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2.化学治疗:目前癌症的化学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由于脑部血脑屏障(BBB)的特殊结构,脑瘤的化学治疗仍受到许多限制,任何化疗药物只能通过药物的脂溶性通过血管内膜细胞,进而进入肿瘤细胞产生作用,这样的模式影响了药物作用的速度与效比例。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常见的肿瘤辅助治疗方法,常常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主要利用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比较敏感,容易受到放射线的伤害来杀死肿瘤细胞,一般治疗约需四至八个星期,会依据不同的肿瘤病理诊断、分化程度及影像医学检查结果而决定照射范围的大小及剂量。对许多恶性脑瘤及无法安全切除的深部位良性瘤,放射线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四、脑瘤的中医治疗:
【脑瘤的中医治疗优势】
1、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中医药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对多数的癌病例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完全医治问题的,还必须从整体观点来看等癌症,它的问题在于,癌症本身的多中心生长,癌症局部治疗的复发或生长;癌症的转移问题,这也是局部治疗所不能解决的;癌症的全身性异常表现问题,癌症局部治疗对全身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中医在整体地看待人体和病症两个方面有它自己特点,因此,在整体治疗中,中医有它的长处。
2、改善症状的效果和其他西医治疗方法不一样。
例如,手术治疗能将癌灶切除,但有时会带来术后的功能障碍,而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放射治疗后的反应和并发症也是非常明显的;化学药物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常可获得一定时间的改善,中医在这方面的特长,如癌症本身也因服用中药而好是症状常可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3、副作用较少。按中医传统的辨证用药,一般没有副作用。当然服用以抗癌为主的中药时,也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单方,验方中,使用斑蝥、汞制剂、砷制剂时,可以出现严重的毒性作用,需要加以注意。我们并不主张采用这些毒性颇大的药物,因为它们的治疗结果并不是很好,对于一般的中药,能掌握适应症和适当的剂量,反应则不严重。
4、经济上的优点:中药服用方便,价格也较为低廉。
【中医对脑瘤的辨证治疗】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中无明确记载,但却散在地提到一些类似脑瘤的症状,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有“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邪重不胜,邪入于腑(奇恒之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的记载。有“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以及“厥逆”、“头风”等。以后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脑肿瘤的症状如头痛、呕吐、癫狂、痫、痰、饮、中风等记录较详细,但有些并不都是脑肿瘤。
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是正气虚弱所致,脑肿瘤也是“正虚邪入”,阴阳失调寒热相搏,毒积脏腑,营卫壅塞所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交会于头面,是属阳。及为髓海,奇恒之腑,是属阴。在正常情况下,阴平阳秘,邪不得入,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健而无疾。内伤七情,郁闷暴怒,神志失调,辛劳过度,久而难复。外感六淫,寒湿阻络,致气血瘀结,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导致清阳之气不得升,浊阻之气不得降,格于奇恒之腑的脑内,肿大成积,发生为脑肿瘤。脑居头巅而掌管全身,脑肿瘤可影响五官及四肢,使其发生各种症状,对心肝肾三脏关系更为密切,如心主神明,藏神为精神之所舍,脑瘤时,气血瘀结,脾肾阳虚,致痰湿内滞,昏迷心窍,出现意识障碍,头痛昏迷,语无伦次,狂躁不安。邪遏心阳,出现胸中烦热,眩晕呕吐,气滞血瘀导致头痛、面部及肢体麻痹。肝藏血,开窍于目,脑瘤时,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力下降。肝血不足以濡筋,出现肢体震颤麻木,肝风内动,轻则眩晕欲仆,重则项强抽筋,口眼歪斜,语言困难,半身不遂。
1、辨病治疗 :
脑肿瘤合剂:牛尾草40g,鹿茸草30g,天葵子20g,阴地蕨30g,葛根30g,僵蚕15g,川红花10g,铁扫帚30g,珍珠粉1瓶(0.6g装,吞服)。
脑动脉瘤加川芎、白芍;脑静脉瘤加升麻、金银花;脑垂体瘤加花椒;脑胶质瘤加薏苡仁、制附片;脑膜瘤加玳瑁粉、煅石决明;脑外 伤加王不留行、田七粉(冲服);癫痫状发作加积实、半夏、赤石脂;吞咽困难加威灵仙、僵蚕等。
2、辨证分型治疗 :
脑瘤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肿瘤尚小,正气尚盛,瘀毒不深,多采用以攻为主,或大攻小补,或先攻后调;中期,脑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正气亦伤,但正邪相争处于势均力敌阶段,宜攻补并重;晚期,肿瘤已增至严重阶段,正虚邪盛,患者不任攻伐,当扶正为主,少佐祛邪抗瘤药。
1).痰毒凝聚型 :
主证: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身重倦怠,舌强语蹇,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痰多胸闷,舌胖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或弦细。 治法:化痰散结,解毒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味。胆南星10g,清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白术10g,云苓30g,石菖莆15g,全蝎5g,蜈蚣2条,山慈菇15g,徐长卿20g。
2).气血郁结型 :
主证:头痛头胀,面色晦黯,视物模糊,口唇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10g,白芷30g,蝉蜕5g,白蒺藜10g,全蝎10g,王不留行15g,麝香0.2g(绢包入药,每包煎3次)。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