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也是一种杀伤力很大的妇科疾病,卵巢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等到病情严重时才会发现但那时已失去了有限的治疗时机。虽然早发现、早治疗是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不具备医学知识的普通女性来说做到早发现卵巢癌是有很大困难的。我们来了解以下卵巢癌的诊断方法。
卵巢癌的临床表现症状:
1、年龄 卵巢癌多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在35岁以上的患者多数是卵巢上皮性癌,而35岁以下的患者多数是发生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2、疼痛 恶性卵巢瘤可引起瘤内的变化,卵巢癌的临床表现为出血,坏死,迅速增长而引起相当程度的持续性胀痛。在检查时卵巢癌的临床表现是下腹疼痛、腰痛、压痛等。
3、月卵巢癌月经不调的变现 患者多见不规则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
4、消瘦 卵巢癌晚期由于长期消耗,呈进行性消瘦。
卵巢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卵巢癌有起病隐匿,不容易发现,容易转移,预后较差等特点。在妇女生殖道癌瘤中,卵巢癌是造成死亡原因很高的一种肿瘤。所以早期诊断有利于治疗。
1、病史:再问诊时应了解过去有无盆腔肿块史或近期肿物发展状况。35岁以上妇女有消化道症状而原因不明者,应行妇科检查。
2、全身症状:下腹胀痛、腰痛、压痛、月经不调、呈进行性消瘦,身体无力,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的表现。
3、妇科检查:检查时发现腹部有肿块,腹水征阳性者宫旁肿块,虽实性或囊实性,不整齐,活动度比较差,常为双侧性。三合诊发现后穹窿结节状或肿块。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了解盆腔包块的大小、形状、囊实性、良恶性及有无腹水。可清楚区分正常组织、液性囊肿和肿瘤组织的。
2、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可以发现盆腔的病理变化,并作活细胞检查。病理切片检查通过剖腹探查手术,取得病理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如果怀疑有恶性肿瘤,进行外科卵巢切除术整个卵巢切除。这很重要,因为如果是癌症,取组织样品时切开卵巢外膜,很容易导致癌细胞扩散到腹腔内的组织器官。所以查处癌后要全切除。
3、免疫学诊断:癌胚抗原(CEA)在卵巢上皮性癌是很为突出的,粘液性癌上升明显,有诊断意义。检查时甲胎蛋白(AFP)上升有助于卵巢内胚窦肿瘤的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CA-125应用,也有利于早期诊断,CA-125患者要比正常人高。
4、CT检查:能清楚的看清身体各部位的层次,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和鉴别。
5、骨盆检查:包括检查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膀胱和直肠等部位,是否有反常情况如:形状、表面、大小、体积、是否有肿、良性或恶性的改变。骨盆检查时,通常会做子宫颈涂片,这可早期诊断宫颈癌,但不是早期诊断卵巢癌的可靠的方法。
免疫学检查卵巢癌:
免疫学检查是诊断卵巢癌的新途径,是目前用来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较理想方法。但就目前而言,卵巢恶性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多用来检测治疗中和/或治疗后的病情变化,为评定治疗结果和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提供依据,从而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依此来提高生存的可能。
(一)癌抗原125(CA125)
(二)癌胚抗原(CEA):目前检测CEA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放射免疫诊断法测定血CEA,一种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CEA,这两种检测的临床结果,均与肿瘤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与分级、治疗结果及治疗后有否转移及复发有关系。
(三)甲胎蛋白(AFP):AFP是否升高,取决于肿瘤组织是否有内胚窦瘤成分,对卵巢内胚窦瘤(卵巢囊瘤)有特异性价值,或对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混有卵黄囊成分者,均有意义。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即使存在微小瘤灶,AFP亦会再次升高,较其他检查方法敏感。
(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患者血清β-HCG,可帮助诊断卵巢绒毛膜癌和伴有绒毛膜癌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如卵巢纯无性细胞瘤。亦可精确反映癌细胞的数量,故也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及抗癌治治疗结果果的指标。
(五)乳酸脱氢酶(LDH):LDH同功酶谱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六)唾液酸(SA):SA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五、卵巢癌检查
(一)B超 可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囊实性部位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鉴别巨大卵巢囊肿及腹水。
(二)X线检查 卵巢成熟畸胎瘤的腹部平片可见牙齿或骨骼影象肠道造影可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肠道的关系。
(三)CT及核磁共振检查 必要时可选择应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复发性卵巢癌怎样进行诊断? 下一篇:卵巢癌怎样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