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淋巴癌其优越之处数不胜数,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瘤体)的同时,更注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带瘤生存甚至长期带瘤生存也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如此,便凸显出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特殊作用,恶性淋巴瘤亦是如此,中医治疗恶性淋巴瘤,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一、中药辨证治疗淋巴瘤
淋巴癌辨证论治
由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大多正气内虚,脏腑功能低下,中晚期患者其虚损情况更为突出,因此要妥善处理好扶正和祛邪关系,强调整体观念、治疗中注意保护患者的正气,治疗后积极给予扶正治疗,维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将有利于取得良好而稳定的治疗结果。
1、痰热蕴结
证候: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见脘腹痞块,发热较甚,常有盗汗,口干口渴,咽喉肿痛,心烦失眠,或见皮肤瘙痒,或身目发黄,大便干结或见便血,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燥或红绛无苔,脉细数或细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方:连翘消毒饮加减
药物:玄参、连翘、葛根、天花粉、夏枯草、猫爪草、蚤休、黄芩、赤芍、栀子、山豆根、甘草等。
2、气郁痰结(含气滞痰结)
证候: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痞块,颈项,腋下或腹股间等处作核累累,皮色不变,或局部肿胀,或伴低热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
药物:生牡蛎、玄参、夏枯草、猫爪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浙贝母、炙甘草。腹部痞块坚硬或巨大者,可加三棱、莪术;颈项等处作核累累可加露蜂房,土鳖虫;痰郁化热者,可加天花粉,蚤休;低热,盗汗可加地骨皮,银柴胡;兼脾虚加党参,茯苓。
3、脾虚痰湿
证候:全身乏力,面色晄白或微黄,唇色淡白,颈部或腹股间或腹腔内淋巴肿大,纳差,大便细或烂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白,脉细弱。此型常见于化疗后。
治法:健脾补气 化湿祛痰
主方: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猫爪草、露蜂房。舌苔白腻者加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肿大淋巴坚硬加三棱、莪术、络石藤等。
4、气血两虚
证候:多见于晚期或多程放、化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 软坚散结
主方:八珍汤加减
药物:党参、熟地、鸡血藤,猫爪草、夏枯草,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气虚明显可以加黄芪;纳呆便溏可加神曲、扁豆;兼阳虚可加熟附子,肉桂。肿块较大可加三棱、莪术。
5、肝肾阴虚(含阴虚火旺)
证候:多见于晚期或素体阴虚,或多程放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沉细。
治则:滋补肝肾 软坚散积
主方: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药物:生地、生牡蛎、山萸肉、淮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昆布,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发热盗汗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干便秘可加玉竹、玄参;两胁胀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纳呆腹胀加山楂,鸡金;肿块较大加三棱、莪术。
淋巴癌辨病用药
霍奇金病中的肉芽肿、副肉芽肿、肉瘤三种,一般可用健脾化痰,祛风活血通络方法。药物可加用莪术、夏枯草。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高度恶性的免疫母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性、小无裂细胞性,以扶正祛邪、益气解毒方法。单味可加用黄药脂、青黛。
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纵隔淋巴,胸腺肿大,以中气下陷、痰湿凝聚为主。单味可加用青黛。
淋巴癌对症加减
1、发热:可酌加葛根、青蒿、柴胡、连翘。
2、盗汗:可酌加白薇、碧桃干、地骨皮、银柴胡、牡蛎。
3、皮肤瘙痒:可酌加黄芩、山栀、赤芍、浮萍、络石藤等。
淋巴癌特殊兼症治疗
结节坚硬,加三棱、莪术,或络石藤,体虚明显可酌加露蜂房,以祛风解毒、散结止痛。
二、治疗淋巴瘤的中药
瑶医药作为民族医药在中国的医学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民族医学的发展奠定着殷实的基础,沿袭历代医学的发展,瑶医药逐渐发展,秉承着优良传统,吸收着现代科学的先进知识。在癌症方面,瑶药可以减轻癌症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人数,为人类的延续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恶性淋巴瘤:稳定就是成功! 下一篇:中医治疗淋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