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当今构建社会和谐,迈向小康社会,养生抗老、延年益寿已越来越为许许多多的中老年人所关心、所重视的大问题。古今中外,人人都希望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二十世纪中,人类医学及科学技术研究都有巨大的进步,其中具有很大震撼的就是在延长人类寿命上取得的成就。到十九世纪末人们的平均寿命是47岁,但是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数值已经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76岁了。现在的社会中,年届80岁以上的人口数还在不断地增长着。于是有些科学家预测,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25岁以上。另有些科学家更是主张,这样的生物转机将使人类寿命延长至150岁。还有的科学家则声称人类能活到400岁的高龄!因此有句民谣说得好:“人生百岁不稀奇,八九十岁笑咪咪,七十还是小弟弟,六十睡在摇篮里。”我们之所以能延长寿命,主要得归功于现在的和谐社会、防疫卫生、现代医学水平与中医养生学的提高。
当今,时逢盛世,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健康长寿,防老抗衰,谁人不向往!然长寿有赖养生。养生保健,中外同重,惟深察之,则中外有别。西方养生保健,多依物质条件做为锻炼的辅助手段,中国养生保健则是以主体的身心所养为主要方术。即是说,西方养生之道,多从保健角度而论,中国的养生之道,不仅是人身单纯保健手段,而是包容着广泛文化意蕴的人生哲学。养生者,生命保健之谓也,包括正确的中医养生观、中医中药、饮食药膳、生活起居、心理心态、情趣情绪、体育运动、家庭婚姻、自然环境、疾病预防等诸多方面的保健预防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从历代医籍中索取,而且还可以从今天长寿老人的生活中去借鉴。
“保健养生”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令人神往的话题,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憧憬和追求着。“长命百岁不是梦”,正是着眼于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养生方法,着眼于绝大部分人都能以健康状态步入老年期,着眼于愈来愈多的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让长命百岁的梦想变为现实。
“保健养生”妙决歌
人生苦寿短,谁见活神仙。
秦皇求长寿,觅药寻天边。
汉武练金丹,还得离人间。
长生虽无方,养生寿可添。
治疗与预防,中医应为先。
运动和静养,全面不可偏。
药疗与食疗,互补功效现。
生理和心理,都要重保健。
识医多高寿,仁者寿长天,
童心容颜美,贵在意志坚。
一、衰老的原因
(一)七情太过:中医所说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情感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如人的情感活动过度,就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闭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如忧伤过度对人体刺激后会引起明显的衰老征象。可见,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促进衰老的来临。
(二)疾病损伤:疾病可加速衰老,促进早亡。有人调查了106例90岁以上的老人,健康无病者58人,占54.7%。这表明,无疾病所伤易获高寿。可见,疾病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三)遗传因素:大量事实证明,人类及动物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样。有资料表明,我国四川省372名百岁老人中,祖孙三代有长寿记录的有13人;广西巴马瑶族53名老寿星中,其上一辈有31人也是高寿。遗传学家曾追踪了1600名孪生老年人,发现他们的年龄非常接近,同卵生的,寿命平均只差3年,两卵生的差6年。而且许多孪生子之间引起死亡的疾病也往往类似。由此可见,衰老的确与遗传密切相关。
(四)睡眠很差:人若经久不眠,必然导致精力衰竭。不要说长时不眠,就是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也有很大损害。首先表现在神经系统过度疲劳,以至可能发生神经衰弱,体力和脑力劳动效比例降低,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出现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全身乏力。严重者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器质性病变或早衰。可见,睡眠极差会促进衰老。难怪古人说:“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事实证明,睡眠中以消除疾劳,还清一日身体活动中的“氧债”,调节各种生理机能,是稳定神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环境失衡: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前者如大气、日光、水分、地质、森林、天文、气象、辐射等;后者如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劳动条件、家庭、文化、教育等。这些环境因素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的调节和控制机能,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量,就会危害健康,引起疾病,促进早衰,人的寿命与环境的关系密切。人体衰老与否,的确与人们自身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同样,社会环境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首先是不同的时代,人类的寿命就不同。据考古学家鉴定,中国猿人的寿命,在14岁以下的占69.2%,15~30岁的占11.7%,40~50岁的占14%,50岁以上仅占5.1%,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猿人大都未成年就死亡了。近年来,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六)运动缺乏:法国的一位思想家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一语道破了生命的奥秘,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条规律。事实证明,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器官的衰老改变,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的。有位病理学家通过对数千具尸体解剖的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的可能是14.5%,体力劳动者仅为1.3%,两者相差11倍。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关进动物园内,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的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年。此外,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重要的一条是野生动物为了寻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吕氏春秋》里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 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这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七)饮食不节: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长寿老人,除其他原因外,普遍都有控制饮食的习惯。可见,控制饮食能延缓衰老,实现长寿。为什么适当限食能延缓衰老呢?限食可使肌体免疫力在老龄时仍保持旺盛,使免疫中枢器官——胸腺的定时紊乱得以推迟,从而延缓衰老过程。进食过饱后,大脑中一种叫“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比进食前增加数万倍。这种物质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增殖,并能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脑早衰的主要物质。人们必须注意节制饮食,否则会导致早衰。“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凡此皆说明了饮食不节,可损脏腑,诸病丛生,折寿损命。
(八)劳伤过度:指过度劳累引起疾病而言。《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若把妄作妄为当作正常的生活规律,只活到50岁就已显得很衰老了。所谓妄作妄为,是指错误的生活方式,它包括的范围很广。
(九)房劳过度:房劳过度之所以引起早衰,是因为交接多则伤筋,施泻多则伤精。而肝主筋,肾主藏精,性生活不节就会损伤肝肾。在中医的抗衰老理论中,保精护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这是因为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和肾的充坚与否,是决定人体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一旦精亏肾衰,就会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活动减退或障碍,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因此,古人反复强调“善养生者,必保其精。”而要保其精的关键之一,是要节制性生活,特别是老人,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十)吸烟嗜酒: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人的死亡大约有20%是直接或间接由吸烟造成的,因吸烟死亡的人数要比车祸死亡的多3倍。吸烟还能折寿,40岁常年吸烟人的肺同75~80岁不吸烟人的肺差不多。此外,吸烟还能诱发各种疾病,如心肌梗塞、肺癌、胃溃疡、以及全身各器官均可受害。吸烟传播流行之广,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无怪乎不少人称吸烟为“20世纪鼠疫”。事实的确如此。烟草中含有毒物质达20多种,如尼古丁、烟焦油、亚硝胺、砷、一氧化碳等一系列毒物。尤其是烟草点燃后所形成的烟雾中含有更多刺激性物质及细胞毒性物质,数目高达750种以上,而且浓度很大。烟草的烟雾中还含有强致癌性物质,如来自烟草叶子蜡性层燃烧时放出的烷化四芳烃和五环芳烃。尼古丁是很厉害的植物毒素之一,由它所导致的急性中毒的死亡速度之快,与氰化物相似。因此尼古丁是烟草致命毒物中的主要物质。由此可知,吸烟所能造成的衰老是明显的。同样,嗜酒过度亦可导致衰老。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过量饮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损害极大。嗜酒过度能引起中枢神经的深度抑制,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饮膳正要》中说:“少饮为佳,多饮伤形损寿,易人体性,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云:“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之精,生痰动火,过饮不节,杀人片刻。”古人的这些告诫,都充分说明了饮酒过量能降低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衰老。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郑伟达 下一篇:郑伟达教授之衰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