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医书就有记载,有乳岩、积聚、脏毒、喉瘤、反胃、肺积等命名。随着社会的进步,肿瘤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危害越来越严重,且有上升趋势。肿瘤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疲倦及化学、物理、病毒、遗传等因素。肿瘤病机可归纳为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虚弱。除此之外,还与体质、精神、情志状态、自然环境、社会工作环境密切关系。肿瘤病是全身疾病的表现,病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阴、阳、虚、实、寒、热、燥、湿、气、血十个方面,对症下药,结合四位一体治疗肿瘤,治疗结果显著。
应用十纲,所具备的属性,对肿瘤患者的证候性质进行定性、定位的分析归纳,可以从繁杂的证候中归纳出主证,然而在临床表现上,纯阴、纯阳、纯气、纯血、纯虚、纯实、纯寒、纯热、纯燥、纯湿的情况毕竟少见,往往是阴阳气血交互夹杂,寒热虚实错综复杂。
辨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辨阴阳。在阴阳辩证纲领中,很重要的是掌握阴证和阳证的区别阳虚证和阴虚证的特征。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阴阳耗损日久必及于肾,而导致真阴不足或真阳不足。肿瘤病人病程长、发现晚,常表现出真阴或真阳亏耗,故在治疗肿瘤时滋阴补阳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郑伟达教授与患者合影
辩气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者,“人之根本也”,气的功用主要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血气者,人之神。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着“气为雪之师”,“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毒日久,导致肿瘤的产生。
1、气滞血瘀证
胸肋胀闷,性情急躁,肋下出现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更剧。本证多见于原发性肝癌。
辨虚实
痰湿凝聚症——本证为中晚期患者常见证候。痰之所生,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本之已虚,痰之已成,停于体内,常为实证。
辨寒热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内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其反映了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凡阴胜或阳虚者即为寒症。凡阳盛或阴虚者则为热证。
辨燥湿
燥,五行属金。金能乘木,常伤及于肝。燥邪有外燥和内燥之分,但肿瘤患者以内燥为主,属肺肾阳液亏虚,精血损耗,导致机体阴液亏耗。燥与湿相反,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其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唇干咽燥、口渴、舌干少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症。燥易伤肺,引起大便干燥不通。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名医风采篇--打造中医肿瘤专科医院 下一篇:肝癌早期乏力症状的两个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