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可见于西医多种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黄帝内经》很早提出了胃痛的病名及其症状,《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胃痛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病初起,多由情志郁结、肝腻犯胃、饮食寒热失调,劳损脾胃中气;病久则可气郁化火,或聚涎化痰,或瘀血伤络,或损其阴津,或伤其阳气,即成缠绵难已之疾。
肝胃不和致胃痛的特点
胃痛原因虽多,但临床上总以忧思恼怒或遗饮食失调所致者多见。敢于脾胃关系密切,肝喜调达主疏泄,肝气可疏泄脾胃气机,助胃腑消磨水谷,助脾气升清阳。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型之疼痛特点为忧思恼怒则发病或令病重,胃脘胀痛,痛窜肋背,胃脘痞闷,嘈杂泛酸,排便不畅,喜叹息。舌边尖红,苔白,脉沉弦。肝主疏泄,以条达为顺,胃主受纳,以通降为和,情志抑郁,恼怒伤肝,则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气郁既久,则血行不畅,血脉凝涩,瘀血内结。
临证辨治药方
肝气郁结较严重,胀痛重而不缓解者,重用川楝子与延胡索,仍不治疗后的情况可酌加当归、郁金、乌药以增其行气活血之力;见胃脘嘈杂,灼热疼痛,呕吐泛酸,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此为肝郁日久化热,治以疏肝泄热,加吴茱萸、黄连、黄岑、牡丹皮、栀子以清肝泻热,和胃止痛;嗳气、呃逆较重者,加旋复花、沉香、莱菔子以顺气降逆,若食少纳呆加麦芽、鸡内金消食化滞。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思路 下一篇:郑伟达教授养生长寿新十论之养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