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素问•热论》所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指广义伤寒。《难经•五十八难》说的“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中的“伤寒有五”的伤寒也是广义的;而“有中风,有伤寒”的伤寒则是狭义的。《伤寒论》全书说的伤寒是广义的,而在太阳篇中把太阳病分为中风、伤寒,又与《难经》“有中风,有伤寒”相同,是狭义的。?
《伤寒论》全书所称的伤寒究竟是什么病?有人把它解释为“包括多种热性传染病(或多种热性流行病)” 。这个定义不够确切。当然,说伤寒包括多种热性传染病(或流行病)也有一定根据。从上述《素问》和《难经》的记载看,伤寒是热病之类。《脉经•卷七》更明确指出,“伤寒有五者,热病之类也。”又据仲景自序,其宗族在十年之内死亡三分之一,伤寒十居其七。《肘后备急方•卷二》也说:“伤寒、时行、瘟疫,三名同一种耳……又贵胜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可见汉晋以前所说的伤寒、热病、时行、瘟疫属热病之类,有一定的传染性或流行性是可信的,但病名概念有些含混。?
那么,为什么又说下的定义不够确切?因为伤寒毕竟是伤于风寒之邪,病性原属寒(至于由寒化热,已由量变到质变,自当别论)。初起病在太阳,用麻、桂等辛温发表药,若说热性病,是不适合的(温病才算属热性病)。又从临证所见,许多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证候虽确与伤寒相类似,但本论所称的伤寒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或流行性。 ?
本论所称的伤寒究竟是什么病?除应联系上述有关文献的记载之外,还须从赵开美复刻本和成无己注本卷二中的“伤寒例”找些根据。但必须提出的是,“伤寒例”不是仲景原文,是王叔和撰次的(由文中“今搜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等语可证)。不过,即使不是仲景原文,但叔和编撰时距仲景医书问世年代不远,所谓“搜集仲景旧论”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兹先摘录例中几段原文:?
“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很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从春分之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时行寒疫)其病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中间叙述治则及误治变证)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
从以上几段记载,可以作如下分析:① 伤寒的病因是感受风寒之邪;② 伤寒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以秋分后 、春分前为多见(若在春分后秋分前因气候暴寒而发病的称时行寒疫,可能与伤寒异名同类) ;③ 发热是伤寒病的主要表现之一;④伤寒发病,一般是由表入里,病情较急重,并容易发生各种变化,治疗有一定原则;⑤伤寒与温病、暑病(还包括冬温、风温,原文未录)等应注意鉴别。?
还须一提的是,仲景撰用《素问》只沿用《热论》伤寒之名,对于六经分证则与 《热论》有别。《热论》虽有六经之名,实际只有表里两大类型,治法只有汗、下两种,故说“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仲景继承《素问》,在实践过程中又丰富和改进了它的内容 ,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伤寒例”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本论内容,可是在六经分证上又沿袭了《热论》说法,因而造成了“伤寒例”与本论内容的某些矛盾。后人在这方面指责王叔和“附以己见”,我认为叔和是无辜的。上面说过,汉晋以前,对伤寒、热病、时行、瘟疫的概念是含混的。仲景有仲景自己的观点,叔和不可能完全理解仲景的观点。在整理前人著作过程中,遇到原作者观点与所引用文献观点不同时,整理者用原文献观点,是很自然的现象。观“伤寒例”中几乎把《素问•热论》全文摘录引用,即可说明。?
我认为,仲景在撰著《伤寒论》之前,对伤寒的概念不一定完全明确,对《素问》、《八十一难》的理解也不可能十分透彻,只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逐渐明确和加深理解。我们无妨设想 ,仲景在实践过程中,对外感热病,包括当时所称的伤寒、温病、时气、瘟疫等曾经进行过观察或研究,原是试图把所有热病作系统总结(从自序和成注及赵刻本卷二中可以看出一些痕迹)。可是由于个人实践的局限性和当时历史条件的各种原因,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因此,他既有大量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够成熟的经验(如温病方面的总结就不全面,对厥阴病的认识还不成熟),同时也有失败的教训。正如他在序中所说的“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这是实事求是的。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外感热病都治,都总结出一套完整规律,但读者可从他的著作中得到启发。?
《伤寒论》全书所称的伤寒是广义的,但不是“广”到无边。它与《素问•热论》的“伤寒”和《八十一难》的“伤寒有五”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后人对这三部书所称的伤寒的各自概念没有明确区别清楚,所以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论。那么本论的伤寒是什么病?用现代的话概括说,是指因外感风寒而致的多种发热疾病发热仅是一种症状,可发生于多种原因,其性可阴可阳,可虚可实,故说发热疾病可以,不能说热性病。发病多在秋后及初春气候寒冷季节,但夏秋气候反常时亦可发生;病情多急重,变化较大,与一般伤风感冒不同。它可能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流感和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急性感染疾患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病变过程,以及某些败血症或急性循环功能衰竭。?
通过伤寒涵义的进一步探讨,我有如下几点体会:① 读古人书,必须联系原作者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客观条件,以及他们所受的学术思想影响,才能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不致人云亦云,从而正确理解原作精神。从这个意义说学习历史辩证法是必要的。②《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自立六经辨证体系,把八纲和八法具体化,为后世奠立了辨证论治规范,这是仲景很大功绩。但他总结的经验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承认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继承仲景学说,也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学习《伤寒论》要学它的大法。③伤寒和温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都是前人在观察外感发热疾病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成立起来的。《伤寒论》作者创证候归纳、分经辨证施治范例于前,温病学派则继承发扬充实填补空白于后。他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关系,不是对立的。我们学习《伤寒论》不能排斥温病学,而学习温病学也同样不能排斥伤寒学说。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伤寒论》的流传概况 下一篇:《伤寒杂病论》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