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损八益”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对此有以下四种解释:?
一是张景岳、李念莪认为七为奇数属阳,八为偶数属阴,皆属虚词,代表阴阳二字。“损”就是“消”的意思,“益”就是“长”意思。七损八益者,乃互言阴阳消长之理。
二如张志聪所云:“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七损八益者,言阳常有余,故须损;阴常不足,故须益。然阳气生于阴精,知阴之不足而无使亏损则二者可调。”?
三是王冰、汪机、高士宗等认为七损者,女子月事贵乎时下,八益者,男子精气贵乎充满,反之则病。如王冰所云:“女子以七七为天癸之终,丈夫以八八为天癸之极,然知八可益,知七可损,则各随气分,修养天真,终其天年,以度百岁。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然阴七可损,则海满血自下;阳八宜益,交会而泄精。由此则七损八益,理可知矣。”?
四为日本学者丹波元简在《素问识》中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此女子有三损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六八阳衰于上,七八肝气衰,八八肾气衰齿落,此丈夫有四损也,三四合为七损矣。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三七肾气平均,四七筋骨坚,此女子有四益也;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三八肾气平均,四八筋骨隆盛,此丈夫有四益也,四四合为八益矣。”?
我们认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并不存在一方有余而另一方不足,而恰恰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诚如任应秋解释“七损八益”时指出:阳不当损,阴应该益,强调阴阳平衡。这种看法是可取的。阳为什么不当损呢?因为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突出了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既然阳气在人身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重要,还能“损”吗!为什么说阴又应该益呢?同样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论述了这一问题:“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前者言阴精藏于内随时准备供应阳气的需要,阴精是阳气发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后者言阳气护表于外,使腠理致密邪不可干,又保证了阴精的正常化生。阴阳的这种互根互用的关系保证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否则就会发生“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的病理变化。所以说,“七损八益”这一说法的实际意义是强调摄阴阳的平衡,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