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运用吐法的药物,必以酸苦之味为主,但注意灵活使用是其关键。张子和点出以酸苦为主的36味涌吐药,惟常山、胆矾、瓜蒂、铜绿、全蝎有小毒,藜芦、芫花、轻粉、乌头、附子有大毒外,其余26味皆无毒之品,如豆豉、葱根须、茶末、栀子、黄连、苦参、大黄、黄芩、参芦头、韭叶、皂角、绿矾、泡盐等。临症时,可按病情轻重深浅,寒热虚实之不同,对症选择应用,不必拘限。36味药中只有瓜蒂、胆矾、藜芦、铜绿等5味催吐,余药皆非直接催吐,而子和皆列在吐药之内,是藉探引之法的引伸运用。如前人用瓜蒂散涌伤寒头痛,葱白豉汤涌杂病头痛;栀子厚朴汤以吐懊憹;稀涎散吐血中满实,痰厥失音;涌疟用常山,干霍乱用盐汤,瘀血用杜蘅,藜芦涌风痱;涎潮可用皂荚等。以笔者的临床体验,凡方药内未入催吐药,必须法以探引,不能以为涌之能出即可,吐后还须提防生变。要注意药力之强弱,毒性之大小,重量之多寡,病症之轻重,禀性之寒热应各相称。如热痰挟风,虽有风痰可用皂荚,当加竹沥、黄芩化痰清热,神识昏迷添麝香少许(0.05~0.15克)以开窍通络;又如常山少量或经炒过,便不易涌吐,用量一次加至10~15克,或生用可迅速取效。又吞食鸦片及磷一类的中毒,使用0.3~0.6克胆矾涌吐,还可中和解除毒素。瓜蒂有毒,是通过强烈刺激胃壁而起作用的,一般用量只能在1.5~2克之间,重症患者可加至4.0克,很多不超过6.0克,得快吐为度,过则吐不止,易生他变。该药在胃肠并不被吸收,与一般毒药又有区别。?
凡当涌吐诸病,须当邪气安静而后下药。宜先小服,未效增加,并加探引,不吐再服药,再探引,中病则止。若病情沉重,神识不清,窍道闭塞,探引之药中必加适量麝香(0.15~0.25克)走窜开导破结醒脑,协助搜邪随吐而出,同时可以解草本药物的毒性。如有新病兼并,应先治新病,病情危急应加对症之药以防外邪内陷或内邪鸱张。身体强壮的可以一次强吐而愈;身体较弱的可分2~3次轻吐。吐后安卧清静的房屋,慎避风寒侵袭,保持适宜的气温。吐后病情无论是减轻或转甚,只要吐之未尽,可等候一二日再吐。凡当吐时欲解二便者,必更沉静,切勿轻举妄动,以防眩晕倒仆;凡服药后仅吐清水一二次,又变见泄泻者,亦为毒去之候,不必强吐。吐后禁乘舟车。如出现气逆者,宜服大黄甘草汤或竹沥达痰丸,口渴可用凉开水、瓜果之类以解渴。还必须审知所犯何逆,随症给药。
临床上可吐的适应范围广泛,如宿食、酒积在上脘可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涎潮上涌可吐;小儿惊搐、痰涎、不醒人事、目瞪喘急欲死,他药不能者可吐;偏枯、痰涎胸满者可吐;胸中呃气、呕吐痰水者可吐;癫、狂、痫病者可吐;知胸膈间有寒痰可先吐,然后按法调治皆效。凡尸厥、痿厥、风厥、气厥、酒厥可一涌而醒,然后服降心火、益肾水、通血和气之药,并使粥食调养可差,月事积年不下,心下痞硬及淋浊等疾,诸药不验者,吐之后再对症给药,皆效。至于吐病之脉舌亦有所验别,脉弦滑数,舌质胖大,舌苔黄腻或黄厚者可吐;脉沉缓有力,或濡细、结代而滑,舌质紫暗,舌苔白腻均可吐。此外,前贤还反复嘱咐:“性情刚暴,好怒喜淫之人不可吐;左右多嘈杂之言不可吐;病人颇读医书,实非深解者,不可吐;主病者不能辨邪正之说不可吐;病人无正性,妄言妄从,反复不定者不可吐;病势险危,老弱气衰者不可吐;自吐不止,亡阳血虚者不可吐;诸吐血、呕血、衄血、嗽血、崩血、失血者皆不可吐。”“诸四逆者不可吐之;凡诸虚羸者不可吐之;凡新产者不可吐之;凡肺气上冲者不可吐之;凡病者恶寒而不欲近衣不可吐之”。又如脉微弱虚细或弦迟不可吐;尺中脉微弱,两寸不滑不可吐。凡此吐误则转生他病,延至不救,故即使病者恳切要求,慎勿轻易迁就。?
综上所述,涌吐法对指导临床有较大的价值,大有探索的必要。子和深恐是法泯失,以薪传薪厚望于后人,冀医者不听浮言,不悖经旨,精心研析,小心大胆,对症选药,涌痰探引,临症灵活掌握,各取其宜,务使此法不至沉沦。?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吐法的含义与机理 下一篇:中医药学在现代医疗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