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法来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即指病邪在上,可用涌吐之法。其次见于张仲景著《伤寒论》,如《厥阴病脉证并治》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此外《名医录》中载太仓公、华元化等先贤常用吐法却病起疾,显效莫测。以下《千金方》、《本事方》、《万全方》、《普济方》虽有云及,却渐鲜少。迨至宛丘张子和出,治病主张攻邪,提倡吐、汗、下三法,于吐法尤有创见,而且用之如神。所著《儒门事亲》一书,其中卷二如《偶有所遇厥疾获瘳记》、《吐汗下法该尽治病诠》、《凡在上者皆可吐式》等篇,对吐法点点薪传,无不穷源溯委。明、清以来,仅见孙志宏、翟良、何西池等推崇张子和吐、汗、下三法治病取效,甚有至理,不仅疗暴病,而且久病亦用以奏捷。日人亦重此法,据《皇汉医学从书•药治通义》载:“越前有奥村南山者,甚巧吐法,其徒永富独啸著《吐方考》,狄野台州著《吐方编》,又有某县(佚其名)亦撰有书,皆畅扬南山之术,可取者不鲜。”近世医家对吐法的应用又浸渐无声,或有所闻,亦寥寥无几。?
张子和说:“夫吐者,人之所畏,且顺而下之,尚犹不乐,况逆而上之,不悦者多矣。”后人不知吐法乃因势利导,反逆为顺意旨深奥;又不得前贤之要领,以不吐之病为吐,使一吐而转生他病,甚或酿成坏变不救,便归咎吐法。因此医家议吐成为骇俗铤险之举,不愿接受,遂束置岐黄伊挚仲景之论于高阁,纵有用之者,也不过是权宜应急。这样,便使吐法渐渐淹微。?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对张从正攻邪理论的认识与实践体会 下一篇:吐法的含义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