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胰腺癌是一种恶化程度高、难以完全医治的恶疾,高发于中老年人群,病发五年内死亡人数高,如果采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可以有效的地控制肿瘤的发展过程,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
早期胰腺癌以手术为主,术后长期使用中医治疗,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调节患者正气受损,元气不足,身体恢复慢等症。胰腺癌术后用中医治疗有利于身体健康,防止复发及转移,其治疗结果及生存质量都有所提高;中期胰腺癌以手术姑息治疗,如手术不能切除,可行胆囊空肠吻合术以缓解黄疸,并中医药治疗为主,也可配合放疗、化疗等;晚期则以中医中药和对症治疗为主,或结合小剂量化疗。中医配合放化疗治疗胰腺癌,能增加西医治疗治疗结果,同时减轻西医带来的副作用,可谓“一箭双雕”。
二、胰腺癌中医治疗优势
1、中医有很强的整体观念
中医往往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改变肿瘤生长的内环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治疗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失很小,很少由于中医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质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2、中药减轻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可减轻手术、放化疗不良反应,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胰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胰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倘若在胰腺癌化疗的同时或在化疗后配合疏肝健脾、益气养血、补益肝肾、软坚化瘀等中医药治疗,则可以较好地缓解化疗反应,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如果在胰腺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补气益血、活血理气等中医治疗,对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放疗的近远期副作用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3、中医可扶正祛邪
采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胰腺癌患者本质上仍然属于本虚标实,因此在治疗上要扶正培本,抗癌祛邪,具体方法包括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益胃等。尤其是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或不能手术和大剂量放、化疗的,这类病人常会出现正气亏虚、气滞血淤、湿聚、寒积、痰结及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体质较差,中医药治疗却是有效的治疗方案,采通过用扶正、补气、养血、温阳、散寒、排毒、软坚、活血、祛瘀、疏肝、解郁等中医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三、胰腺癌中医治疗原则
1、辨证论治
早期胰腺癌应以抑制癌肿为主,中晚期胰腺癌治疗应注重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具体的进行治疗,能很好的提高治治疗结果果,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就是辨证论治。
2、副作用小
中医药治疗采用的抗癌药物均是采用天然药材经过科学配伍,采用现代先进科技工艺制成,去糟粕存精华,药物安全无不良作用,不论是体质差还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都可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不损害患者正常机体功能。
3、整体观念强
中医整体治疗观念非常系统,这是中医治疗胰腺癌的一大优势,不仅仅针对癌症本身,而是更加全面的考虑到患者的整体,从整体入手、辨证论治,通过对患者进行全身调理纠正内环境的失调紊乱,有效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弥补了西医诊疗理念在治疗癌症本身的同时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缺陷,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扶正祛邪
胰腺癌中医治疗具有保肝、升白细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肝脏损伤,缩短白细胞减少时间,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和病症的发生。与放、化疗配合使用,可增强放、化疗的治疗结果,并能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后引起的疼痛、呕吐、失眠、厌食、乏力、脱皮、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
总体来讲,胰腺癌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扶正祛邪、辨证治疗、整体观念强、副作用小,应用到胰腺癌的治疗中,可以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抑制癌细胞继续生长或者扩散,在临床上很受欢迎。
四、胰腺癌中医治疗方剂
胰腺癌病期、肿瘤大小、转移程度、全身状况的差异,特别是胰腺癌晚期,病情更是变化多端,所以针对胰腺癌患者一定要辨证施治。以下是胰腺癌中医治疗的方剂。
1、气虚湿阻证
主证:乏力消瘦,身目发黄,色泽晦暗,脘腹闷胀,恶呕纳呆,上腹疼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便溏薄,可有下肢浮肿或腹水,腹部可触及包块,舌质淡红,或有齿印,舌苔腻,脉象细濡。
治法:益气化湿,健脾软坚。
方药:五苓散加减(《伤寒论》)。熟附片9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黄芪15g,泽泻9g,猪苓15g,乌药9g,木香9g,白毛藤30g,石见穿30g,穿山甲9g,炙甘草6g,薏苡仁15g,鸡血藤15g。
体虚明显,贫血者加人参、熟地、紫河车;腹水明显者加车前子、黑自丑;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谷芽;大便溏稀者加芡实。
分析:本证多见于胰腺癌晚期,或手术后转移者。胰腺癌晚期除阴虚者外,亦多见阳气虚弱者,或黄疸日久,寒湿不化,湿毒阴邪积聚。此时,虽为症瘕之患,“然皆系阳病结于阴邪,岂有用阴药之理”?故应予温化寒湿,健脾益气,佐以解毒软坚为治。本方中以附子温助阳气,以党参、自术、黄芪、炙甘茸健脾益气,配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健脾利湿,消水以退黄,伍乌药、木香行气,鸡血藤活血,穿山甲软坚,又合用白毛藤、石见穿等抗癌药物,共奏益气扶阳,健脾化湿,软坚消癌的功效。
2、气血瘀滞证
主证:腹上区疼痛不已,呈持续性,常累及腰背,平卧痛剧,前躬及曲腿可减轻;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食少纳呆,口干口苦,形体消瘦,腹部可扪及包块;舌质淡红、暗红或青紫,有瘀斑,舌苔薄或微腻,脉象弦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软坚。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10g,川芎10g,元胡10g,川楝子12g,桃仁10g,莪术15g,炮山甲10g,浙贝母10g,乌药10g,白屈菜30g,白花蛇舌草30g,丹参30g,八月札10g,藤梨根30g。
伴有黄疸者加茵陈、黄芩、虎杖;胸腹满胀剧者加瓜蒌皮、木香、大腹皮;疼痛剧烈者加三棱、五灵脂、蒲黄;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谷芽;消化道出血者加仙鹤草;便秘加大黄。
分析:本证主要见于胰体癌,临床以腹部疼痛为主。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腹痛是由于气血阻滞,邪气郁闭的结果,故应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邪解毒。本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丹参、桃仁、莪术、川芎活血化瘀;元胡、川楝、八月札、乌药行气止痛,佐浙贝母、穿山甲软坚散结,并加强通利经隧的作用;白屈菜、藤梨根则有抗胰癌功能。
3、阴虚热毒证
主证:低热不退,消瘦神疲,口干,烦躁失眠,食少纳呆,腹部闷痛,大便干,小便黄,或有腹水,舌质鲜红或嫩红或红暗,少津,舌苔少或光,脉象弦细数或虚。
治法: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方药:一贯煎加减(《柳州医话》)。生地15g,沙参15g,玄参15g,黄芩10g,石槲10g,知母10g,金银花12g,半边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自茅根15g,天花粉15g,太子参12g,全瓜蒌12g,川楝子9g鸡内金10g。
伴气虚者加黄芪;血瘀症明显加丹参、莪术;腹部胀满者加八月札、制香附;腹水较多者加泽泻、马鞭草。
分析:本证多见于胰腺癌患者晚期或经放疗、化疗之后。癌症病久,必耗伤阴精,而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更可伤阴竭正,使患者出现阴虚津亏为主的表现。一贯煎是补肝肾之阴的常用方,在本方中生地、玄参、沙参、石槲、天花粉养阴生津益肺肾,太子参益气生津,黄芩、知母清热,金银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解毒,川楝疏理肝气,瓜娄皮可行气、子则润肠,鸡内金助运化消导。
4、湿热郁阻证
主证:脘腹胀闷,时或疼痛,口苦纳呆,身目俱黄,大便秘结或溏薄,小便短赤,消瘦,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濡滑。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菌陈15~30g,薰苡仁15g,郁金10g,黄芩10g,生大黄6~10g(后下),虎杖10g,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0g,神曲10g,半枝莲30g,木香10g,栀子10g,白毛藤30g。
腹痛较剧者加川楝子、元胡、莪术;恶呕重者加竹茹、半夏、陈皮;发热较重者加板蓝根、滑石;大便溏薄者生大黄减半量,或改用熟大黄。
分祈:本证主要见于胰头癌或壶腹部癌,临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代表方,本方进行了化裁。方中茵陈、虎杖、半枝莲清热利湿化浊;大黄、黄芩、栀子、郁金清热利胆;茯苓、猪苓、薏苡仁淡渗利湿,又可健脾;木香行气疏肝,佐白术、神曲健脾消导;白毛藤加强抗癌作用。全方具有清热祛湿,利胆退黄,解毒抗癌的功效。
五、胰腺癌中医食疗验方
1、葫芦散
葫芦把120克,精盐适量。将葫芦把置于盐水中浸泡后,炒干研末即成。每日1次,每次10克,可用温开水服下。具有止痛,散结作用;
2、瓜蒂散
陈南瓜蒂适量。取成熟南瓜阴干后取蒂,用炭火煅红,立刻用磁碗盖上防止成炭,15分钟后将其研成细末即成。每日2个南瓜蒂,清晨用温开水服下,具有补脾解毒,活血散淤;
3、桑菊枸杞饮
桑叶、菊花、枸杞子各9克,决明子6克。将上述四味药用水煎熟即可。代茶饮,可连续服用,有清肝泻火作用;
4、蛇皮鸡蛋
蛇皮2克,鸡蛋1只。将鸡蛋破1小孔,装入蛇皮内,封口煮熟即成。每日1只,每日2次,可解毒化淤;
5、紫草煎
紫苏草根30克。将紫苏草根煎熟即成。每日1剂,此膳清热解毒,凉血;
6、龟板黑枣丸
龟板数块,黑枣肉适量。将龟板炙黄研成末,黑枣肉捣碎,两者混合后制成丸即成。每日1次,每次10克,用白开水送下,具有滋阴益胃;
7、淡豆豉瘦肉红枣汤
淡豆豉、瘦肉中50克,红枣7枚,清水9碗。将淡豆豉、瘦肉、红枣放入水中煎6小时后剩1碗时即成。每日1次,每次1剂,可连服3个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作用;
8、栗子糕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
①板栗放锅内水煮30分钟,冷却后去皮放入碗内再蒸30分钟,趋热加入白糖后压拌均匀成泥状。
②再以塑料盖为模具,把栗子泥填压成泥饼状即成。可连续服用,具有益胃、补肾等作用。
9、 栀子仁枸杞粥
原料:栀子仁5~10克,鲜藕6克(或藕节10—15节),白茅根30克,枸杞40克,粳米130克。
制作方法:将栀子仁、藕节、白茅根、枸杞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加水煮煎药汁。粳米下锅,下人药汁、清水,烧沸,小火煮烂成稀粥,可加蜂蜜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除烦止渴。
适应症:用于胰腺癌,胁肋部胀满腹痛,腹部有块,食欲差、面色少华、倦怠无力,低热、衄血、出血者。
10、猪胰海带汤
原料:猪胰1条(约100克),淡菜30克,海带20克,肿节风15克,姜汁3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肿节风切段,装入纱布袋,加水煎煮药汁。猪胰洗净,沸水内氽一下。淡菜去毛,海带温水泡发后洗净。锅热人花生油,猪胰片煸炒,下人姜汁,加入鸡清汤、药汁、淡菜、海带、料酒、盐、酱油,烧沸,小火烧熟透,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适应症:用于胰腺癌,食欲不振、腹痛、发热、消瘦、腹内肿块者。
11、荠菜豆腐羹
原料:佛甲草120克,荠莱180克,豆腐200克,净芦笋28克,黄豆芽汤7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佛甲草切段,装入纱布袋,加水适量,煎煮药汁,留用。炒锅烧热,加入黄豆芽汁、药汁、豆腐丁、芦笋片和盐,烧沸,放人荠菜,烧沸,加入味精、熟花生油,出锅即可。
功效:清热和脾,消肿解毒。
适应症:用于胰腺癌、腹痛、食欲不振、腹部有肿物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治疗的瓶颈问题难以独自解决 下一篇:中医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