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研究小组在ERCP后即刻评价所有患者,并在随后2至4天通过电话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胰腺炎。他们将ERCP前后的疼痛程度量化为0至10级。无论有无胰腺炎的其它表现,研究人员都通过ERCP后疼痛诊断胰腺炎。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手术时应用合成胰泌素能够减少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该结果在美国胃肠病协会学会上进行了交流。ERCP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胰腺炎。为此,Paul Jowell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以比较胰泌素和安慰剂的效果。
该研究小组分析了胰泌素能否减低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的可能。1101例患者参与研究,但研究人员排除了122例患者,其原因主要是违背协议或失访。其余979例(551例女性)进行ERCP的患者随机接受8 ml安慰剂(491例)或8 ml(16μg)合成猪胰泌素(488例)治疗。研究中排除了具有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分裂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和内镜治疗方面相匹配。但是,两组插入胰管(PD)架的患者数量具有差异,胰泌素组488例中有23例、安慰剂组491例中有42例。除测压患者外,其他患者均在插入十二指肠镜时、置管前应用胰泌素或安慰剂。测压患者则在手术后用药。
研究小组在ERCP后即刻评价所有患者,并在随后2至4天通过电话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胰腺炎。他们将ERCP前后的疼痛程度量化为0至10级。无论有无胰腺炎的其它表现,研究人员都通过ERCP后疼痛诊断胰腺炎。
他们发现,胰泌素组的ERCP后胰腺炎发生的可能显著少于安慰剂组,两组分别为10%和14%。胰泌素能够降低行胆道括约肌切开术(两组分别为5%和21%)、胆总管置管(分别为7%和15%)患者的ERCP后胰腺炎发生的可能。
Jowell博士等认为,手术时应用胰泌素能够减少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它能够降低拟行括约肌切开术等患者发生胰腺炎的危险性。
警惕药物性胰腺炎
硫唑嘌呤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也用于器官移植与克隆氏病,用药期间均可能诱发胰腺炎。 胰腺炎是常见病之一,大多由于酗酒、暴食、胰管阻塞、胆结石、胆道感染或外伤、手术等所致,病情严重而凶险,死亡人数较高。近些年来发现,某些药物应用不当,也会引发胰腺炎,但至今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现将部分此类药物简介如下。
维生素D可提高小肠对钙的吸收,但大量使用会引起高血钙,从而增强胰蛋白酶原转化为胰蛋白酶,并抑制胰蛋白酶降解,以致酿成胰腺炎。
降糖灵又称苯乙双胍,糖尿病患者大量服用后,会发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甚而伴有低血糖休克,常因心室停搏而死亡。
四环素长期大量使用,会使胰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受到损害,可导致胰腺炎,特别是肾功能不良者更易发生,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应用四环素,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并发生急性胰腺炎。
甲硝唑又称灭滴灵,当阴道感染者服用后,有时会发生急性胰腺炎。
青霉胺有的病人首次应用该药,即发生胰腺炎,治疗后再次服用,又会发。
利尿药大量应用速尿、利尿酸、双氢克尿塞等,均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出现休克。这可能与低血钾、胰细胞功能紊乱、胰脏血循环不良、胰管内分泌液黏稠及过敏等因素有关。
磺胺类如柳氮磺胺吡啶等,皆可引起胰腺炎。
甲多巴特别适用于肾性高血压病人,但有人应用2~3周后,即引起胰腺炎。待停药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雌激素如己烯雌酚与口服避孕药等,可因甘油三酯增高,诱发胰腺炎。也可使血清酯质微粒凝聚,引起高凝状态,使胰腺微血管栓塞,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和胰腺泡损害,而发生胰腺炎。此时患者除有腹痛、淀粉酶升高外,尚可有高脂血症。
促皮质素即ACTH。若用于肾病患儿,胰腺炎发生的可能竟高达28%~40%。主要由于胰腺分泌物浓稠、胰腺管上皮增生,使胰管阻塞、胰液流出困难所致,有时可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西咪替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个月后,有的病人会出现水肿型或出血型急性胰腺炎。
氨苄青霉素如因患胆石症而致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给予该药每日静脉滴注,用至第7天,可突然发生胰腺炎。
抗凝血药若过量使用华法林,会使胰腺组织出血,而发生胰腺炎。
利福平为治疗结核病的要药,长期应用可损害胰腺,引起胰腺炎。
硫唑嘌呤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也用于器官移植与克隆氏病,用药期间均可能诱发胰腺炎。
普鲁卡因胺为常用抗心律失常药之一,有的病人用后,会发生急性胰腺炎。若用胺碘酮、依那普利与洛伐他汀等,也不容忽视。
门冬酰胺酶有的白血病患者注射该药后,会诱发胰腺炎。其中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为很严重的并发症,短期内即可导致死亡。
另外,顺铂、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等,也会引发胰腺炎。
醋碘苯酸钠又称乌洛康。常用于主动脉造影,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这是因为它能够损害胰腺内皮细胞,从而导致胰腺内出血,胰液外溢。
此外,红霉素、罗红霉素、异烟肼、呋喃妥因、赛庚啶、降压嗪、消胆胺及氯丙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也会引起胰腺炎。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有效治疗胰腺炎疼痛的药物 下一篇:急慢性胰腺炎症状和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