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肝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每年约有1.17%和2.05%发展成肝癌。近年来, 中医药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医药在肝癌前期干预效果非常的好,尤其在控制肿瘤生长、增强免疫功能和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功效已较为肯定。然而, 在慢性肝炎恶变的初始阶段, 中医药对肝癌的预防和干预作用, 至今报道甚少。
临床观察肝癌前期病例大多伴面色萎黄、倦怠胁痛、鼻血、便溏尿黄和舌质淡胖, 边有瘀斑等共同症候, 病情已进入肝炎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阶段, 中医辨证大多属于脾肾二虚, 痰浊瘀阻型。对这类患者, 临床除了需要常规慢性肝炎治疗外, 还应该重点加强对肿瘤的干预。
《景岳全书》指出“养正积自除”。如何注重机体内环境的整体调节, 改善肝细胞的代谢是治疗的关键。调补脾肾, 驱邪通络, 促进病灶的修复, 是治疗的手段。基于“正之不存, 邪将焉去”的邪正观, 拟定养正徐图治原则,中药的合理应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如茯苓、党参、白术、苡仁有益气健脾之功, 必甲、菟丝子、桑寄生、川断可益肾养精, 蜈蚣、参三七、象贝母则搜邪泻浊。
因此中药的联合应用在改善肝癌标志物的同时,肝脏生化功能、T细胞亚群的比例也可相应好转。从而通过扶助正气, 调动机体内的积极因素, 来达到化瘀消积、散结的目的,抑制临界状态的细胞继续发生恶性转化;对于已经形成但影像学和临床上尚未捕捉到的微小癌变, 则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或增强机体免疫杀伤能力而限制瘤体扩增。
中医在治疗肝癌遣方用药时注重改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既依据中医治病的理、法、方、药,又运用现代的药理学和诊断技术,力求的发挥治疗结果。并且,中医对现代科技的认识、接受、融会贯通和应用对于肝癌前期的防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 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定期以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筛查肝癌高危人员, 并遵循祖国医学“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对这些肝癌高危人群甚至肝癌前期患者及时施行中药干预措施, 将有效地抑制癌前期病变的进展, 延缓甚至阻断肝癌的发病。中医“养正徐图”治则能有效降低肝癌高危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并能延缓或阻止肝癌的发生。防则可增强身体免疫能力,理气固本,让邪气无机可趁,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的“慈丹胶囊”的主要特点有较强的抑瘤作用,显著的治治疗结果果,在肝癌前期干预,与放、化疗配合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并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机体免疫力,为手术前后创造有利条件。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预防肝癌要做到这几点 下一篇:中医治肝癌好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