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及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为妇女所患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由于我国对妇女保健的重视,大力开展女性普查普治,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也相应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健康的可能。
我国传统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早在2000年以前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瘰聚”的记载。唐代孙思邈所着《千金方》中叙述:“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少腹弦急或苦绞痛……令人气急乏力,腰背痛连胁……”等有关描述,这些古代医书中所描述的与现代临床上可见的宫颈癌的晚期症状十分相像。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历代中医名家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药物内服外,还有药物的外治,民间单验方、针灸及食疗等方法,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的治治疗结果果稳定,副作用较小,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优势。宫颈癌在中医中的称谓不一,中医学属于“症瘕”、“五色带”、“阴疮”、“虚损”之范畴。蒙医学称之为“黑色毒痞”。 蒙医学认为宫颈癌由于产后恶露等败物余毒积蓄胞宫不去,临产时产道受伤或患腺痞治不及时等所致。
宫颈癌在早期一般没有较明显症状。性接触后阴道出血或白带量增多或带有血丝常为宫颈癌的早期症状。由于早期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病至晚期常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青,出现恶臭气味。阴道不规则的出血,下腹或腰部出现疼痛症状,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同时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
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的很早记载,当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其中不仅有以桂枝茯苓丸治症瘕的内治法,且开创了用狼牙汤等外用治疗的先河。历代医家以其临床实践为主,来探讨该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见智见仁,各有建树,宋代尤其重视对冲任的调理,金元时期则偏重于清热泻火,利湿逐痰,明清时代,主以肝、脾、肾三脏立论,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治疗之大法,不断丰富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方法。
近代医家在不断整理总结前人宝贵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又加入现代医学之精华,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较好治疗结果的治疗方案,如攻补兼施,标本兼施,活血化瘀,行气解郁,解毒利湿等法则,对宫颈癌的治治疗结果果的显着已引起国内外的充分重视。此外对部分宫颈癌患者经现代医学放疗、化疗后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亦采用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了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所具的一定优势。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宫颈癌晚期患者要怎样治疗 下一篇:治疗宫颈癌选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