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宫颈癌流行概况
众所周知,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朋友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发病的可能在发达国家位于恶性妇科肿瘤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则位于第二位。每年全世界有50余万新发病例,其中大约1/3来自中国。在中国,宫颈癌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很高,以省市为单位的死亡人数为3/10万(西藏)到20.5/10万(山西)。中国宫颈癌的平均死亡人数(9.9/10万),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宫颈癌发病的可能,如加拿大为3/10万。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发生宫颈癌为46.5万人,每年死亡20万人以上。90年代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为13.2万人,死亡约6万人。我国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人数,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呈明显下降趋势。上海市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在20年间下降了90.7%;全国的宫颈癌调整死亡人数20年间下降了68.4%。近年来,宫颈癌死亡人数在我国妇女中随着性病的发病的可能上升,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有上升趋势。
地区分布
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属于高发区,且中部地区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随着近40年来国内外宫颈细胞防癌涂片检查,长期大面积普查、普治及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均已明显下降,特点是晚期肿瘤的发生的可能下降,早期及癌前病变发现的比例上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分布呈双峰趋势,约在35~39岁和60~64岁各有一个发病高峰。20岁以前发病少见。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宫颈癌的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地区低发,但如新疆和田、喀什和阿克苏地区、陕西略阳县、甘肃武都县、山西襄桓和阳城县、四川剑阁以及内蒙等地的部分地区,宫颈癌的患病人数高达1000+/10万,死亡人数高达36.00/10万,超过全国宫颈癌死亡人数的10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00/10万)。总的来说,我国宫颈癌的现状是发病的可能高、死亡人数高、普查比例低。
人群分布
关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各国报道不一。我国宫颈癌的发病通常在35岁以后,高峰年龄在45-49岁之间。宫颈癌的分布存在种族和民族间的差异,如拉丁美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发病较多,而夏威夷人、新西兰毛利人等发病较少。我国曾经对8个少数民族进行过调查,发现维吾尔族的宫颈癌死亡人数很高,其次是蒙族、回族,而藏族、苗族、族较低。一般说来,在经济收入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宫颈癌的发病较多。我国宫颈癌发病的可能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而患者大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偏僻农村或缺水的山区。这在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宫颈癌发病的影响。此外,性生活紊乱的妇女和城市流动形的妇女中患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
二、宫颈癌死亡人数相关报道
1、我国妇女宫颈癌死亡人数下降70%
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癌症基金会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癌学术报告会上说,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妇女子宫颈癌的死亡人数为10万分之11.34,到2008年子宫颈癌的死亡人数已经降至10万分之2.87,在过去30多年中,子宫颈癌的死亡人数下降了70%,在妇女恶性肿瘤的死亡排序中,由过去的第2位降至第8位,子宫颈癌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等出席报告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教授张友会和乔友林等分别作了《中国子宫颈癌HPV病因学研究历程》和《中国妇女HPV/子宫颈癌流行病与筛查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的可能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范围统计,每年估计有46.6万子宫颈癌新发病例,亚洲23.5万例,中国估计有近10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5。需要指出的是,每年新发的近50万子宫颈癌病例还只是冰山一角,据估计,全球子宫颈癌高度癌前病变的妇女有1000万例,低度子宫颈病变的有3000万例。我国城市妇女由于缺乏有组织的筛查计划和医学知识,同样面临着子宫颈癌的严重威胁。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农村,由于缺乏资金和医疗技术,子宫颈癌是妇女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妇女死于子宫颈癌。
经过各国科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人们终于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诱发子宫颈癌的元凶。研究表明,99.7%的子宫颈癌都可检测到高危HPV DNA,而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子宫颈癌。
乔友林介绍,为了调查不同地区和不同妇女人群中HPV的情况以及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中国癌症基金会等研究单位自2004年起,开展了中国妇女HPV感染和子宫颈癌(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共有8000多名妇女参加了该研究,年龄范围从15岁至54岁。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和农村妇女的致癌型HPV感染的可能都较高,分别为15.2%和14.6%,因此,目前我国的子宫颈癌疾病负担很可能被低估;同时,我国妇女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呈现两个高峰现象,这也使我国的子宫颈癌预防更具挑战性。
何鲁丽说,随着子宫颈癌病因的发现,子宫颈癌的早诊和筛查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类迎来了以HPV疫苗预防子宫颈癌的新纪元,子宫颈癌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通过疫苗而得到全面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恶性肿瘤。但何鲁丽同时指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子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还比较高,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子宫颈癌防治任重道远。
2、筛查可降低宫颈癌的死亡人数
对适龄女性定期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病变。英国一项研究(BMJ, 2009, 339:b2968)纳入了29个中心4012例年龄20-69岁患恶性宫颈癌的女性,每例患者有2名年龄和居住条件匹配的对照者,探索对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降低死亡人数的效果。结果发现,对40岁以上女性,筛查减少了40%的宫颈癌;对于64岁女性,筛查减少80%的宫颈癌。筛查对预防恶性癌症尤其有效。研究者认为,在40岁以上女性中筛查宫颈癌可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有效降低宫颈癌死亡人数,且不会增加良性病变的过渡治疗。
3、英研究新诊疗理念 降低宫颈癌死亡人数
据英国《每日快报》8月20日报道 英国在治疗宫颈癌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已经拯救了许多女性的生命。
专家发现,将一种药物同放射诊疗理念结合使用获得的治疗结果大大超过了仅仅使用放射诊疗理念的治疗结果,并将死亡人数减少大约1/4。
莱斯特大学癌症研究和分子医学系的保罗·西蒙兹博士利用42个癌症治疗中心的1412名病人的病史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医学研究委员会支持的这项工作研究了化疗药物顺铂的使用。该药物能直接影响细胞内的DNA以杀死肿瘤。
人们已经知道,治疗宫颈癌时,将放射诊疗理念同顺铂结合使用比仅用放射诊疗理念更有效。
但是在这种结合诊疗理念的长期效果方面尚没有可靠的数据。西蒙兹同伦敦和曼彻斯特的同事合作调查了治疗结束后病人的长期存活的可能。结果显示,将顺铂和放射诊疗理念结合使用治疗宫颈癌可将死亡人数减少23%。
西蒙兹说:“将顺铂加入放射诊疗理念在东米德兰兹的确挽救了数百名患晚期癌症女性的生命。”
4、新疆妇女宫颈癌死亡人数居全国之首
宫颈癌是目前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的可能很高、危害很大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46.6万宫颈癌患者,有23.1万死亡。其中80%的宫颈癌患者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约占三分之一。新疆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又高于全国,死亡人数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新疆宫颈癌的发病患病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新疆妇女宫颈癌患病人数约为495-570/10万,死亡人数为17.27/10万。
记者采访首府各大医院了解到,目前宫颈癌患者逐年增加,此病多发于35岁以上的妇女,高峰期为45至59岁,但目前发病年龄已经大大提前,20多岁得病的女孩也不少见。
让人遗憾的是,到医院就诊时不少患者已到中晚期,这是因为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所以没能引起患者警觉,且患者没有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因此专家建议,按常规育龄妇女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检,宫颈癌患者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存活期可达10年以上。
5、贫困妇女宫颈癌死亡人数高
医疗的缺乏(包括阴道涂片检查次数过少)被认为是引起贫困妇女宫颈癌死亡人数比其它妇女高的主要原因。然而近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贫困妇女肿瘤生长的速度可能较富裕妇女快。
苏格兰Glasgow大学的研究者并不肯定认为贫困妇女所患肿瘤类型恶性程度更高,但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生肿瘤的危险性。研究的主要人员,现在Leicester皇家医院工作的Paul Symonds博士近在肿瘤研究运动杂志(Cancer Research Campign)撰文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结果认为,生活方式因素如基础膳食和吸烟等是子宫颈癌细胞快速生长的重要决定因子,从而造成疾病的发生。
很多贫困妇女吃的水果和蔬菜比建议的要少,但是吸烟比其它妇女多。吸烟同时降低了维生素水平,象维生素A等。维生素缺乏可以增加宫颈癌的危险性。因此一个妇女如果吃卫生、平衡的膳食和戒烟,存活的可能可能会高一些。
Symond小组用药物标记测定新的肿瘤细胞如何快速生长,共检查了146名妇女的宫颈癌。检查结果显示,进展期肿瘤比早期的肿瘤细胞生长迅速。被诊断为进展期肿瘤的妇女是患了快速生长的肿瘤,而不是在早期错过了检查。
研究总结不出其它的贫困妇女和富裕妇女的不同点来解释贫困妇女高危险性。也许是富裕妇女有良好的健康卫生保健,这些增进了它们的宫颈癌的生存的可能,但是研究者认为膳食和生活方式至少起了一些的作用。
三、宫颈癌:为何开始恋上少女?
宫颈癌一般多发于中年妇女,但是据目前很新的资料显示宫颈癌的发病人群有低龄化趋势。甚至于有些少女都发现了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发病的可能很高的一种癌瘤,发病者多以中年妇女为主,但是近年来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我国宫颈癌死亡人数占总癌症死亡人数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
1、与性生活、婚姻的关系性生活过早(指18岁前即有性生活)的妇女,其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较18岁以后开始性生活的要高4倍。妇女性生活开始早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性疾病,则宫颈癌发病就绪较正常妇女高6倍,现已证实若妇女与多个男子发生性关系,其发生宫颈癌的机会较多,处女则很少患宫颈癌。
后生女性交后出血为哪般?
未婚及未产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极少,多次结婚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也较高。多次分娩 且围产期保持及分娩过程不好,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的可能。但多次分娩不致于增加宫颈癌的发生。
2、与配偶的关系有人认为丈夫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其妻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度较大。患有阴茎癌或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宫颈癌,以及男子有个性对象,其妻子患宫颈癌的机会增多。
3、病毒或真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但究竟以哪一种病毒为主诱发或在哪几种病毒协同下易发生宫颈癌等问题都尚未解决。
4、社会经济地位及吸烟宫颈癌多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妇女。吸烟的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比不吸烟者增加2倍。此外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妇女免疫功能低下,不良的精神因素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医学统计显示,15%左右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会发展为宫颈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症大约需要10年时间,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完全有时间进行有效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四大症状:
一是性生活后出血。70%~80%的宫颈癌症患者都有这一症状;
二是宫颈糜烂。年轻女性宫颈糜烂经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宫颈糜烂,应该引起重视;
三是接触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是妇科内诊检查后子宫出血,都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征兆;
四是白带混血,除上环引起子宫出血外,女性长期白带混血应及时检查。
宫颈癌虽然危险,但从早期的炎症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6到8年的时间。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宫颈癌早期几乎没有身体上不适的感觉,但到有不规则出血的情况出现时一般已到宫颈癌的二期了,危险性增大了很多。目前,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技术已经成熟,成年妇女每年做一次检查,有没有病变就可以一目了然。如果发现病变,在这时采用手术及放疗等手段,不仅可以防止癌症的扩散,同时,减少癌变严重时需要切除子宫和卵巢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愈后的效果也很不错。
目前,中国的很多女性生活方式已经和西方女性相差无几,西方女性一般都有按规律体检的习惯,而我国的很多女性却连许多必须的检查都没有做过,许多年轻的女性也是病了之后才开始找大夫,其实,病人自己觉得不舒服或身体有反应的时候,很多病已经错过了很好的治疗时机。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宫颈癌化疗后能活多久? 下一篇:宫颈癌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