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由干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人数的第三位。肝癌70%-85%为肝细胞癌,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发病的可能较高,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的可能很高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称号,具有病程短、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易于扩散转移、治疗困难、病死比例高等特点,其标准化病死比例为10.09/10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一、重视中医以人为本优势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优秀的科技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总结了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学说来源于其对人体的独特认识,属于世界观的“认识论”,而中医的的各种治疗措施,则属于方法论的“实践论”,中医的认识论是其世界观的直接体现,也是其实践论的理论指导。中医认识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人体的认识以及对健康与疾病、疾病与治疗等关系的独特观点。
1、整体观
中医认为人是天地所生之人,天地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天之四气、地之五味,对人体内在脏腑气血的影响而实现。中医认为人体是五脏和谐的整体,以五脏为核心的人体经过生克制化保持人体内部动态平衡,也与大自然的阴阳变化息息相关。人体是形神一体的整体,五脏与人体的喜怒哀乐关系密切,生理状态与病理变化离不开五脏的参与,也离不开人体精神情志的制约。四气五味、精神情志与脏腑经络一起调整人体机能,中医的治疗措施也是这样“多元并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而不是单一因素、单一靶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养生、心理疏导、食疗保健可以同时并举,相互促进而不相害,完全没有必要一一排除“干扰因素”,只论其“单打独斗”的作用。中医的治疗是整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就像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齿轮相互制约相互协作,而不是只作用于整体之内的某一局部因素。即使是针刺一个穴位、口服一种单味中药,也是通过整体传递而起作用,是整体调节而非局部对抗。
2、辨证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它既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优势解决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中医辨证论治重体的辩证法思维是古代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疗决策的基本方法。著名医家颜德馨老先生曾指出,辨证法思维包括三大内容和两个层次。三大内容是:一、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二、以取类比象的直觉认识和推演为特征的形象思维;三、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两个层次是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这些构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法则要求诊断疾病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病人体质的强弱,邪气盛衰,并联系地理环境、精神因素等的相互影响作综合分析,求得各因素作用于机体整体反应的“证”。这些“证”不仅具有阴阳五行、八纲归属的特征,而且具有脏腑经络各级分系水平的特征。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针对围绕人体的种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做出判断,即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将疾病信息收录、描述,并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据此提出处理原则,然后得出方法施治于人。正如仲景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动态平衡观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情况,是状态重于形态,不是人体内有没有病灶很重要,而是人体的整体精气神是否充足才是根本。中医的健康观是动态的,健康的主体是人的自组织能力,完全掌握在每一个人手里,医学只是一种辅助条件,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数据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以及环境与遗传占到90%以上,医学的救助只占8%左右。因此不能夸大医学作用,从而忽视了人体自组织能力。
综上,中医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因人而宜,因人而异,追求扶正固本、扶正祛邪的思想,治未病重养生的精神,正是其特色与优势的体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肝癌并在局部涉及全身,局部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中医药治疗两者兼顾,对改善患者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有重要作用;治疗方法多样化,中药治疗是其主要部分,如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化瘀解毒、滋肾柔肝法等,此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等,与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比较切合;作为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的辅助治疗,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解毒增效、减轻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对部分患者还有预想不到的缩小瘤体、消灭癌细胞的功效;可长期治疗,无成瘾和不良反应,而且经济实惠、服用方便,也不会对消化道产生严重影响;不影响劳动力。
二、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状况
原发性肝癌目前西医内科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大方面,其中局部治疗的方法主要有1、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2、化学消融治疗即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消融术(PEI)及经皮瘤内醋酸消融治疗(PAI);3、高温消融治疗,包括微波消融术(PMCT)、射频消融术(RF)、激光消融术(LTA)及高能聚焦超声诊疗理念(HIFU);4、冷冻消融治疗;5、放射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有1、系统化疗;2、分子靶向药物治疗;3、免疫与基因治疗。在外科治疗方面主要有肝切除术、肝移植以及局部治疗。
但是肝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肝癌发生发展包含着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病毒学)、机体因素(生物、遗传、神经、免疫、内分泌、代谢)及微环境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表明,癌症患者,即使早期血液中尚能发现循环中肝癌细胞(CTC),因此尽管外科治疗中已经完全医治性肝癌切除治疗,但机体已存在肿瘤细胞,而残存细胞是复发转移因素,目前西医治疗肝癌转移复发缺乏主动手段。与此同时目前肿瘤治疗包括肝癌大部分仍旧局限在肿瘤“本身”,以“消灭”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所有的治治疗结果果由“人”承担,各种治疗手段的副作用同样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三、优势互补是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动力
中西医优势互补战略思路:指某些疾病治疗瓶颈,单一凭借中医或者西医单个一方很难奏效,中、西医主动邀请对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经过有序整合治疗,创立更好解决疑难疾病一种新的医学模式。 这种医学模式,针对疾病的某个治疗阶段,各自发挥各自优势,不单单是强调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更多强调治疗结果在病人身上体现结合,从而达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1、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需要克服的障碍
由于产生的背景不同中医、西医在认识疾病的思维上存在显著地差异,西医研究人体和疾病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和运动形式,其理论的建立和临床治疗中展示的规律数据都是具体的、微观的、准确的、细致的,多能够做出定量化、数字化的表达和指标,现代西医学也是被公认为具有客观性,其理论也是具有严谨性、逻辑性,在临床肝癌的治疗上也是有着精确的试验数据、清晰的症状描述、明确的病情诊断、具体的治疗手段、可靠的治治疗结果果。而中医是按照对事物的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规律,勇于探索,大量实践,在无数次对人体疾病对抗中不断观察、对比和总结,利用科学的推理和思辨揭示出一套独特的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医学规律。因此由于中西医思维上的差距,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区。比如很多西医很难以理解中医理论,就对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半信半疑;往往在临床肝癌晚期束手无策时才推给中医治疗,很多患者失去中西医协同治疗的有效时机,造成效果不显。某些西医医生认为中药就是中医,不辩证术后就开中成药,没有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对症下药诊治原理及相应疗程的健康治疗从而造成中药治疗结果不佳的假象。很多时候,不是中医不行,而是某此中医对中医药治疗肿瘤经验欠缺及认知不够,中医和中西结合行业良秀不齐的水平影响了中医的优势发挥,而导致效果不显。
2、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肝癌的结合点
诊断技术的优势互补,与西医相比,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通过辨证了解疾病的发展进程,分析病因病机,但是同时也存在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对疾病的客观诊断不够清晰。西医可以通过现代化高精尖仪器设备进行各项试验检查,从而详化和补充中医诊断不足。例如在肝癌确诊后,建立MDT模式,治疗之前进行中西医联合评估,在充分衡量正邪、局限与播散的情况下,考虑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抓住各种治疗手段的有限的治疗时机,以制定完整的肝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综合序贯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上的优势互补,西医在治疗上的一定优势在于危急病情的急诊抢救以及外科手术,但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于它运用的灵活性,因人而宜,针对肝癌这样复病情杂病的疾病,中医的辨证论治显得更为灵活多变,与此同时,通过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保健养生经验,以及“治未病”的思想,使中医在肝癌治疗方面更多关注的重点是患有肝癌的病人,而不是单纯的针对瘤体,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例如肝癌治疗后的转移复发,中西凭一方很难凑效,需要双方共同发挥优势。在这全过程中发挥中医与西医各自优势,比如肝癌术后的中医治疗,放疗后中医治疗,介入后的中医治疗.在治疗的不同阶段,让中医西医单独或医联合进行治疗,发挥中西医优势互补,让治疗结果在病人身上体现结合的优势。针对肝癌治疗方面中西优势互补关键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其中中医早介入很为关健, 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的三早原则一样重要,这里我将称之为提高肝癌治疗结果的四早原则。 1、发挥中医战略指导优势:肝癌治疗后复发,转移其进程是癌、机体与环境三者互动的结果, 西医治疗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集中去研究消灭肝癌,导致忽视病人机体有具有强大抗癌与自我修复的潜力。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认为:阴就是代表致癌的因素(邪气),而阳代表人体机能抑癌因素(正气).判断两者关系强弱来制定治疗原则。如肝癌治疗后瘤已去除,免疫功能下降,治疗原则不是肝癌(治)而是健康机体(养).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来避免过度治疗,体现了以人为本.战略指导治疗后各个阶段的具体治疗原则和方案,实现机体平衡,以期达到肝癌治疗后无瘤生存长期生存的目的。2、发挥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理论优势:知病防变是中医药一个很大的长处,这一点是恰恰是现代医学肿瘤治疗方法所不具备的。如何进行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治疗,让肝癌患者保住生命、长期生存、长期健康这是非常重要的。肝癌治疗后关键是在“防”复发转移,如果没有发生转移将变成良性肿瘤。中医有未病先防的治疗方案,不仅有辨证论治的中药、还能从中医情志心理诊疗理念、辩证施膳、体育气功等诊疗理念四位一体全面系统健康治疗。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术后的三个月是尤为关键时期,要及时进入正规中医健康治疗疗程,以很大程度发挥机体自身的抗癌作用。因为西医手术、放化疗治疗后防复发转移是长期性,不间断性的艰巨任务,所以肝癌术后中医健康治疗与前期西医治疗同等重要。据有关课题资料显示肿瘤治疗后及时接受中医健康治疗的病人要好于未接受的病人,在提高生活质量上尤为明显。肿瘤治疗后中医健康治疗关键要早介入,并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的三早原则一样重要,这里我将称之为提高肝癌治疗结果的四早原则。设想中西医早期在治疗和健康上优势互补,想必能改变肿瘤的治疗现状,也是这次会议的重点与重要意义所在。3、局部与全身统一,肝癌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机能状况,(包括免疫水平)与癌转移有密切关系,对肝癌的治疗结果和预后应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肝癌的治疗务必坚持整体观念。从我们现在的治疗观点来讲,西医注重局部肿瘤,忽略了全身;而中医的观点是重视全身。我是希望两者结合起来,那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这点就是我们中国的特色。这两个结合得好,治疗结果一定会提高。4、标准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选择,存在肿瘤异质性和人体个体差异,在肝癌的治疗研究中发现肿瘤分期、同一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相同的肝癌病人,其效果即生存期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肿瘤治疗越来越需要在标准规范化基础上根据肝癌患者的差异选择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学认为不同的人因其生活环境、方式、体质状态等不同,不仅对于同一疾病的表现不同,而且对于治疗手段的适应性和反应也不同,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视个体化。其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早已存在,即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及中医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属于整体观念水平的个体化治疗。其中“辨证论治”,依据传统的中医理论,针对各个不同癌肿病人的不同情况遣方选药,使机体达到相对的和谐和平衡。从初步的一些研究看,这种思路和治法,可以对患癌宿主有多方面的调整,从基因水平,到细胞水平,以至于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这是一种在理念上、思维逻辑上与当前的(西医的)抗癌治疗相当不同的一种治法。
研究手段的优势互补,在中医现代化的推动下,积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临床研究,多借鉴西医学得方法和技术,除了思维方式不同的差异外,从研究对象到研究目的,中西医都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近取材”都是中医首先选择的捷径。所以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应与西医联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就成了便捷的方法。从现代生理学到现代病理学,从影像技术到实验检测,已经深入渗透到中医现代研究的许多方面和环节,这种研究手段上的优势互补,将会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水平带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由此可见,中西医临床治疗肝癌优势结合的具体原则应是两部分,一部分是要进一步强化各自临床优势强项,在此基础上临床治疗时则可采取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结合原则,这一类结合治疗的目的是以求的提高临床治疗结果;另一部分是在临床治疗肝癌以及其他疾病的同时,对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手段进行“合理”、“有机”的结合,使医学资源合理整合的很大优化配置,意在力求原有治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情况。很先倡导中西医结合的近代中医先行者张锡纯先生提出:“然今凡百事皆尚西法,编中虽采取西人之说,而不甚采取西人之药,恐于此道仍非登风峰造极也”。此语核心实际讲出了中西医结合的要点,即优势互补的原则。 陈可冀院士说:“没有中西医的真诚团结合作,学术上的互相取长补短,很难创造出高层次的国际认可的成果来”。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的治疗原则 下一篇:提高肝癌治疗结果关键是如何提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