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囊炎
由于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而导管头一般不超过该动脉,治疗时药物及栓塞剂可进入该动脉引起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痛及胆囊压痛。因此,为防止胆囊炎的发生,导管头端尽量越过胆囊动脉并缓慢注射药物。一旦发现过多碘油乳剂进入胆囊动脉,造成胆囊显影,应停止注射。术后按胆囊炎处理,给予消炎、利胆及解痉处理。
2.胃十二指肠病变
由于化疗药物或栓塞剂进入胃十二指肠供血动脉引起,表现为反酸、饱胀感、上消化道出血等。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糜烂、溃疡。因此,在注射前导管头端应越过胃十二指肠动脉,避开胃右动脉。术后常规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及止酸药和中医辨证治疗。
3.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TACE可加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特别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或伴动脉 -门静脉瘘。此外,术后恶心、呕吐也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因此,注射剂量使用应严格掌握,不可过量。伴有动脉 -门静脉瘘应先用弹簧圈或明胶海绵封堵。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先用内科治疗,如静滴垂体后叶素、奥曲肽等。出血仍不能控制者,可使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人参归脾丸等治疗。
4.肝功能损害
多为一过性,表现为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升高,主要由化学药物及栓塞后缺血引起。术后应积极加强保肝治疗及对症处理,可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甘利欣及参灵胶囊等。
5.腹水
腹水多由于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压力增高所致。可静滴白蛋白及应用利尿药物。中医辨证应选用健脾利水方法,可选用甘芫逐水胶囊,一般在1个月左右消退。
6.肝脓肿
发生的可能不到2%。术后肿瘤坏死是脓肿形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由肠道回流至肝或介入操作带入细菌在坏死的癌组织中生长繁殖便形成脓肿。临床表现为长期持续弛张热,可达39.5~41℃,时间超过2周,同时伴有不同程度肝区疼痛。应行经皮肝穿刺抽脓,抗生素冲洗脓腔,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中医治疗可用茵陈双白丸。
7.肝破裂
多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表现为突发腹痛,接着出现急腹症表现。当怀疑有肝破裂时可行腹穿,如抽出血即可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行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
8.油脂性肺炎
肝癌伴动静脉瘘时,碘油乳剂可通过瘘口进入肺内引起肺炎。患者可有胸闷,咳嗽,胸片示肺底散在碘油影,一般在1~2周自行吸收。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的联合治疗 下一篇:肝癌化疗口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