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
经导血管灌注化学治疗和化疗栓塞是介入放射学治疗应用很广泛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局部肿瘤组织浓度,全身体循环浓度明显减低。栓塞肝动脉可以阻断肿瘤的血供,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而对肝组织血供影响较小。有些栓塞剂还同时具有化疗与放射治疗的作用,因而除阻断血供外还能直接杀伤肿瘤。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于介入治疗,过去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且主要是晚期肝癌患者。目前,对于早、中期肝癌也常用,通常把介入治疗作为治疗治疗方法,待介入治疗后酌情行外科手术切除。对于可切除肝癌术前是否行肝血管栓塞治疗,目前仍有争议。我们的观点是术前一般不做栓塞化疗。如果手术切除不太完全,可在术后进行肝动脉插管化疗,以便进一步杀灭残存的肝癌细胞。当然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使肝癌主瘤、子瘤结节及门静脉内癌栓坏死,并且肿瘤组织坏死可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厚包膜,有利于完全切除瘤灶。但也可造成十二指肠韧带及肝脏周围组织的粘连和凝血功能异常,使手术难度增加。一般认为,下列情形可以使用介入治疗。
①不能完全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复发性肝癌;
②转移性肝癌;
③控制肝脏肿瘤的出血、疼痛。但对于血管造影不能显示的肿瘤,肝动脉解剖变异插管困难,既有碘过敏又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严重肝功能障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无效的卫星结节,肝内转移瘤及门静脉内瘤及门静脉内瘤栓等则不宜。
禁忌症:
①肿瘤体积大于2/3肝实质;
②有黄疸、腹水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时;
③门静脉主干有瘤栓者;
④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
⑤心、肺等重要脏器衰竭者;
⑥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显著曲张,有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者;
⑦出现肝外转移;⑦肝内已形成动静脉瘘者。
借用B超引导注射手段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癌内注射药物,可使药物直接与肿瘤作用,而注入药物主要在肿块内弥散分布。可用于无明显腹水及出血倾向的肝癌、转移性肝癌。特别适用于因并发严重肝功能障碍和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高龄、肝内多发瘤灶且肿块靠近大血管手术切除困难及术后短期内复发等原因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但仍存在一些相对禁忌证,如有大量腹水、严重黄疸、出血倾向以及靠近肝脏表面的肿瘤穿刺时有发生破裂可能者。此外,病灶直径大于5cm的肿瘤,其治疗结果不太满意,不能达到一次性完全医治而需多次反复治疗。对超声检查死角区肿瘤或因有重要脏器遮盖的肝肿瘤,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二、介入用药
1.栓塞剂的选择
①明胶海绵:取材方便、对肝功能损害小。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的治疗结果肯定。应用时切成1~3mm碎块,亦可用粉剂与造影剂混合后注入,在1~3周内可被吸收,并且由于只能栓塞3~5mm直径的血管,故目前多将其与其他栓塞剂联合应用以发挥其中心性栓塞作用。
②聚乙烯酯海绵:与明胶海绵比较其优点为:容易利用,发生作用快;可阻塞更小的血管并不被吸收,栓塞持久。通常栓塞一叶肝约需100g。此外尚有氰基丙烯醌、乙基纤维素胶囊等。目前很常用的栓塞剂为碘油。
③碘化油:碘化油可长期选择性地滞留于肿瘤组织内。在一个月后约有90%以上的肿瘤内仍存留有碘油,而正常肝内已经消失。碘化油的另一优点表现在术后可通过腹部平片、CT显示肝脏肿瘤的情况,给复查和随访带来方便。另外,把抗癌药物与其混合制成稳定乳剂后,对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碘化油使抗癌药物缓慢释放而发挥较长时间的抗癌作用。碘化油的用量一般在2~20ml。用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近年来采用131I-碘化油肝癌的化疗栓塞,取得了栓塞和放射治疗的双重效果。
④无水酒精:液体栓塞剂。注射后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破坏,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永久性栓塞,栓塞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注射前要确定导管在靶血管内无反流,应缓慢分次注射,很好用带囊导管。每次注入的量依肿块的大小而不等。无水乙醇注入量可用下式估算:V=4/3π(R+0.5)3(ml)。
⑤不锈钢圈:由不锈钢丝做成弹簧状盘曲并附带织状物而成,临床上多用于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栓塞,也用于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以防止栓塞剂进入。
⑥带药微球(囊):由特定材料制成与药物混合的微球或包裹药物的微囊,直径在50~150μm,能使药物缓慢释放,具有局部化学治疗和栓塞治疗的双重作用。可分为生物可降解及非生物降解微球,前者如MTX明胶微球,肝内降解时间为1个月;后者如顺铂微球,肝内降解时间在半年以上。
⑦聚乙烯醇(PVA)微粒:一般使用直径100~250μm,作为永久性末梢栓塞材料,主要栓塞微小动脉。
2.局部注射药物的选择
常用阿柔比星50mg加丝裂霉素16~20mg,如效果不满意可换用丝裂霉素加顺铂或5-FU,亦可用碘化油加丝裂霉素10mg制成乳剂。由于肝癌血供充足,可对碘油产生虹吸作用,并且肝癌对碘有亲和力,所以采用此药时对超选的要求不高,如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时,导管头须超过肝固有动脉,很好超过胆囊动脉以避免其他器官的异位栓塞。这种方法可较快地导致肿瘤变性、坏死,对门静脉无瘤栓、肿瘤血运丰富的病人较为适用。此外,还可注入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免疫制剂和丝裂霉素、5-FU等化疗药物,使其治疗结果进一步提高。
经导血管灌注化学治疗和化疗栓塞是介入放射学治疗应用很广泛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局部肿瘤组织浓度,全身体循环浓度明显减低。栓塞肝动脉可以阻断肿瘤的血供,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而对肝组织血供影响较小。有些栓塞剂还同时具有化疗与放射治疗的作用,因而除阻断血供外还能直接杀伤肿瘤。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于介入治疗,过去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且主要是晚期肝癌患者。目前,对于早、中期肝癌也常用,通常把介入治疗作为治疗治疗方法,待介入治疗后酌情行外科手术切除。对于可切除肝癌术前是否行肝血管栓塞治疗,目前仍有争议。我们的观点是术前一般不做栓塞化疗。如果手术切除不太完全,可在术后进行肝动脉插管化疗,以便进一步杀灭残存的肝癌细胞。当然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使肝癌主瘤、子瘤结节及门静脉内癌栓坏死,并且肿瘤组织坏死可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厚包膜,有利于完全切除瘤灶。但也可造成十二指肠韧带及肝脏周围组织的粘连和凝血功能异常,使手术难度增加。一般认为,下列情形可以使用介入治疗。
①不能完全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复发性肝癌;
②转移性肝癌;
③控制肝脏肿瘤的出血、疼痛。但对于血管造影不能显示的肿瘤,肝动脉解剖变异插管困难,既有碘过敏又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严重肝功能障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无效的卫星结节,肝内转移瘤及门静脉内瘤及门静脉内瘤栓等则不宜。
禁忌症:
①肿瘤体积大于2/3肝实质;
②有黄疸、腹水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时;
③门静脉主干有瘤栓者;
④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
⑤心、肺等重要脏器衰竭者;
⑥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显著曲张,有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者;
⑦出现肝外转移;⑦肝内已形成动静脉瘘者。
借用B超引导注射手段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癌内注射药物,可使药物直接与肿瘤作用,而注入药物主要在肿块内弥散分布。可用于无明显腹水及出血倾向的肝癌、转移性肝癌。特别适用于因并发严重肝功能障碍和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高龄、肝内多发瘤灶且肿块靠近大血管手术切除困难及术后短期内复发等原因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但仍存在一些相对禁忌证,如有大量腹水、严重黄疸、出血倾向以及靠近肝脏表面的肿瘤穿刺时有发生破裂可能者。此外,病灶直径大于5cm的肿瘤,其治疗结果不太满意,不能达到一次性完全医治而需多次反复治疗。对超声检查死角区肿瘤或因有重要脏器遮盖的肝肿瘤,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二、介入用药
1.栓塞剂的选择
①明胶海绵:取材方便、对肝功能损害小。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的治疗结果肯定。应用时切成1~3mm碎块,亦可用粉剂与造影剂混合后注入,在1~3周内可被吸收,并且由于只能栓塞3~5mm直径的血管,故目前多将其与其他栓塞剂联合应用以发挥其中心性栓塞作用。
②聚乙烯酯海绵:与明胶海绵比较其优点为:容易利用,发生作用快;可阻塞更小的血管并不被吸收,栓塞持久。通常栓塞一叶肝约需100g。此外尚有氰基丙烯醌、乙基纤维素胶囊等。目前很常用的栓塞剂为碘油。
③碘化油:碘化油可长期选择性地滞留于肿瘤组织内。在一个月后约有90%以上的肿瘤内仍存留有碘油,而正常肝内已经消失。碘化油的另一优点表现在术后可通过腹部平片、CT显示肝脏肿瘤的情况,给复查和随访带来方便。另外,把抗癌药物与其混合制成稳定乳剂后,对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碘化油使抗癌药物缓慢释放而发挥较长时间的抗癌作用。碘化油的用量一般在2~20ml。用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近年来采用131I-碘化油肝癌的化疗栓塞,取得了栓塞和放射治疗的双重效果。
④无水酒精:液体栓塞剂。注射后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破坏,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永久性栓塞,栓塞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注射前要确定导管在靶血管内无反流,应缓慢分次注射,很好用带囊导管。每次注入的量依肿块的大小而不等。无水乙醇注入量可用下式估算:V=4/3π(R+0.5)3(ml)。
⑤不锈钢圈:由不锈钢丝做成弹簧状盘曲并附带织状物而成,临床上多用于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栓塞,也用于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以防止栓塞剂进入。
⑥带药微球(囊):由特定材料制成与药物混合的微球或包裹药物的微囊,直径在50~150μm,能使药物缓慢释放,具有局部化学治疗和栓塞治疗的双重作用。可分为生物可降解及非生物降解微球,前者如MTX明胶微球,肝内降解时间为1个月;后者如顺铂微球,肝内降解时间在半年以上。
⑦聚乙烯醇(PVA)微粒:一般使用直径100~250μm,作为永久性末梢栓塞材料,主要栓塞微小动脉。
2.局部注射药物的选择
常用阿柔比星50mg加丝裂霉素16~20mg,如效果不满意可换用丝裂霉素加顺铂或5-FU,亦可用碘化油加丝裂霉素10mg制成乳剂。由于肝癌血供充足,可对碘油产生虹吸作用,并且肝癌对碘有亲和力,所以采用此药时对超选的要求不高,如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时,导管头须超过肝固有动脉,很好超过胆囊动脉以避免其他器官的异位栓塞。这种方法可较快地导致肿瘤变性、坏死,对门静脉无瘤栓、肿瘤血运丰富的病人较为适用。此外,还可注入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免疫制剂和丝裂霉素、5-FU等化疗药物,使其治疗结果进一步提高。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