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人数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男女之比为3-5:1。肝癌治疗是怎么进行的?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被认为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1、病毒性肝炎 临床上原发性肝癌患者约三分之一有慢性肝炎史。
2、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的可能很高。
3、黄曲霉毒素。
中医认为肝癌和其他的癌症一样的病因分外因和内因,外感病邪与内伤七情,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老年人和脾肾衰败之人。其病机是由于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外来的致病因素必与机体内部所产生的病理因素如痰、湿、气、瘀等相博结,日久结毒成癌。肝癌,主要以两胁疼痛,腹部(肝区)肿块,腹胀纳差,恶心呕吐,渐则可以出现黄疸,臌胀为主症。中医对肝区痛,精神疲乏,口干便秘,舌绛无苔者,辨证为肝肾阴亏,虚火内炽,法当养阴柔肝,佐以泄热止痛之品。
肝是五脏之一,主木。中医辩证主要从脏腑,阴阳,虚实证来说明。中医的辩证有助于我们在肝癌的治疗中,有效的利用中药,减少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可能。肝癌的病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说明:
1、情志不舒 认为肝癌多因情志不舒,喜怒失常,忧愁和暴怒等精神情绪变化,导致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日积月累而见脏腑功能失调,抵抗力减弱。在营养缺乏,或饮食不节,或寒温不时,或嗜酒过度,或邪毒外侵等因素下诱发而成。
2、外邪入侵 认为肝癌的病因是由于湿热等六淫之邪留滞经脉,聚于脏腑,致使气滞血瘀,或气血失调,或肝肾阳虚,日久而成。也有学者认为局部癌肿是热度、积滞、淤血、痰饮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聚结而成。其病机则是“因病致虚”。即患者虽可同时具有邪毒积聚和气血虚弱的表现,但其病因病机的基础是外邪入侵。
3、正气虚弱 认为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正虚由于程度和阶段不同,可能有显露和隐蔽的两种情况存在,再加上外感六淫疫力(乙肝、肝寄生虫)、饮食失调、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气血失和等因素而引发。
4、根据病期区分病因病机 肝癌早期与湿阻或轻度气滞有关,而体质以脾虚为主。中期出现气滞、血瘀、湿热、热毒的表现。肝癌后期常见阴虚、津亏。并认为肝癌与脾的关系很为密切。早期肝癌病理上病变的关键可能是脾虚,晚期肝癌可能出现肝肾诸脏的虚象。
肝癌治疗方面而言,预后不佳。但如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了一些突破,特别在控制转移、延长生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1、以手术为主的综合肝癌治疗
①单纯巨块型肝癌Ⅰ、Ⅱ期,病变局限,全身情况好的肝功能代偿好的可取手术切除,早期病例手术后有长期存活者。
②未能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手术中可作肿瘤局部放疗及化疗,并作肝动脉插管,以利手术后进行化疗及中药治疗。
③手术前一周可用中药扶正调理及清肠和胃,如黄芪、党参、当归、生熟地、大黄、黄柏、黄连等。手术后,长期服用中药以巩固治疗结果,保护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手术后的放疗(手术中残留肿瘤者)、化疗(小剂量)均应在体力恢复情况下,与中药结合进行。
2、以放疗为主的综合肝癌治疗
①由于肝癌多合并肝硬化,故放疗受到限制。肿块局限及肿瘤位置不易手术者可作放疗,以中小剂量、长疗程放射较好。适应放疗的患者放疗后1年生存的可能为29.5%~45%,有的长期存活。
②中医辨证可作为选择放疗适应证参考,凡属于脾虚胃弱、肝郁气滞型者放治疗结果较好;阴虚内热者则放疗反应重,治疗结果差。
③放疗中合并应用中药,可减轻副反应并提高治疗结果。
④放疗期间,小剂量并用化疗如噻替派,每次10mg,每周1-2次,或氟尿嘧啶250mg~500mg,每周或10天1次,常可增加放射敏感性,有助于提高治疗结果。
3、以化疗为主的综合肝癌治疗
①单纯化疗时肝癌的治疗结果并不理想,不如单纯用中药治疗。如有人报道,将服用中药患者和化疗患者进行配对分析,两组各30例,中药治疗组1年生存的可能38.7%,化疗组3.2%;5年生存的可能,中药组为19.4%,化疗组为0%;中位生存期:中药组为300天,化疗组为126天。这可能是由于癌症患者多合并肝硬变及肝功能损害,化疗受到限制,有时化疗反而使机体的全身情况更差及对肝功能损害更甚,因此,有黄疸及大量腹水患者更不宜使用化疗。
②化疗与中药结合是提高治疗结果的关键。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证实,化疗结合中医药扶正补虚,或攻补兼施为宜,如化疗同时结合中药攻法(如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或清热解毒等法)则治疗结果较差。
③化疗剂量应根据全身状况及肝对化疗药物的耐性而定,一般以小剂量长疗程为好。多药联合应用并不能提高治疗结果。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有延长生存期的病例,但治疗结果亦不理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出血治疗原则! 下一篇:专家对肝癌的治疗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