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肝癌的方法,下面是微创介入治疗早期肝癌的一些办法。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的发病的可能很高位于恶心肿瘤的第三位。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经进入了晚期,很多肝癌病人已经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作用,微创痛苦小,能够使肿瘤缩小而获得手术的机会,从而使病人特高生活质量,这样更加增进肝癌患者的资料决心,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大,患者常出现不同的反应和并发症,因为我院研究出一系列的治疗特色。
心理治疗
肝癌患者一旦知情,一般就会感到悲观失望,思想包袱很重,对生活丧失信心,对于这类患者我们治疗时进行现场说教,介绍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治疗后出现的反应,从而使肝癌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的不同,针对性地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对不知情的患者进行保密治疗,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治疗前数日应给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蛋类、奶类以及各种豆制品,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
腹痛的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可出现右上腹肝区疼痛,一般在术后1~3天出现,3~5天可自行缓解,疼痛的程度与栓塞的范围有关,也可能与肿瘤的供血情况有关。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栓塞后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药物在肿瘤组织产生高浓度高效价杀伤作用,肝组织局部发生水肿、坏死或异位动脉栓塞致腹痛。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向肝癌患者做好解释,以增强心理承受力。对轻度疼痛者可不做特殊处理,对中度疼痛者给予口服止痛药物或肌肉注射强痛定镇痛,对剧烈疼痛者给予哌替啶止痛。
穿刺部位的治疗
术后穿刺点用弹性胶布加压包扎24小时并用沙袋压穿刺点6小时以上,防止穿刺点皮下出血和血肿。24小时后松弹性胶布并覆盖无菌纱布2~3天,避免浸湿,一定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肢体呈外展伸直位,24小时后方可逐渐离床活动。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况,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波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实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以及早发现股动脉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本组肝癌患者均未出现出血。
肝功能损坏的观察
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可能因肝脏缺血缺氧、化疗药物影响等因素导致肝功能不同程度损害,术后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蛋白降低,部分肝癌患者可出现胆红素的升高,表现为黄疸加重、腹水,严重者出现嗜睡、肝昏迷等等。对肝功能有损伤的病人,嘱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血象变化、保暖、预防感冒,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进行保肝护肝治疗,转氨酶可慢慢恢复。术后4周白蛋白方可恢复。为防止病情加重,护士应注意观察肝癌患者的皮肤颜色、尿量、意识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胃肠道反应的观察
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坏死,胃肠道反应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可引起病人恶心、呕吐。且介入手术时术中牵拉,栓塞剂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也可诱发恶心、呕吐。如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呕吐时嘱肝癌患者暂禁食,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同时记录呕吐量、颜色和性质,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少量多餐,加强口腔治疗,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毒素排泄。
发热的治疗
肝癌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化疗药物的使用使造血功能抑制,易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执行无菌操作。术后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如体温在 38.5℃以下,一般5~7天自行消退;体温波动在38℃~39.5℃,持续几天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防止因大汗发生虚脱,鼓励病人多饮水。
饮食方面
如术后无明显恶心呕吐,鼓励多饮水,给予补充水分。术后1~3天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几天后无胃部不适可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食用丰富营养的食品。
健康阶段帮助肝癌病人树立信心,面对现实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肝癌病人的保健能力,配合治疗,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肝癌病人往往存在恐惧心理,情绪不稳定。帮助病人减轻不安情绪,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出院时对其进行有关休息、饮食、服药、随诊等方面的讲解,使肝癌病人达到很有效的效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