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肝癌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手术治疗后常常会复发。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肝癌手术治疗的远期治疗结果并不理想,像术后复发、再切除、再复发、转移的预防等都存在问题。因此,当前提高肝癌总体治疗结果的关键在于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选择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那么,肝癌术后复发应如何治疗呢?
肝癌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手术切除不完全,少数的医生技术不到位,不恰当的缩小的完全医治术的切除范围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使术后腹腔内残留少数的肉眼见不到的肿瘤组织和淋巴结;其二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时间了,大多数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肝癌的晚期了,多数发生转移和扩散了,手术治疗根本就无法完全医治肿瘤甚至是腹腔内残留的癌组织,为术后复发埋下了隐患。其三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就是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功能下降。而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创伤又给机体一个打击,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术后不能及时的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就会在不久之后复发。
已确诊为肝癌复发者,也并不是无计可施,仍可进行有效的治疗。有条件者可选用再次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据统计,手术再切除后1年、3年生存的可能可分别达到75%、34.6%。但再次手术,病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能够经受再次肝切除。②复发肿瘤较局限,无肝外重要脏器转移。③初发癌为巨块型或小肝癌,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较多。手术方式以局部切除为主,而不必强求作范围较大的规则性肝切除。
当切除困难时,也可采用其他外科方法,包括冷冻、激光、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中无水酒精注射等。肝动脉栓塞化疗是将栓塞剂注入肝动脉,以阻断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使其发生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的研究已证明,它是仅次于手术切除的治疗复发肝癌的有效方法。
肝癌术后复发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肝癌是由七情、劳倦内伤、外感六淫所致的疾病,饮食失调,脏腑虚损,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痰气凝聚日久而成,早期多表现湿阻、气滞症状和脾虚体质,中期出现气滞、血瘀、湿热、热毒的表现,晚期则常见阴虚、津亏之症候。
根据肝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及转归规律,将肝癌分为气滞血瘀型、脾虚湿困型、肝胆湿热型和肝肾阴虚型四型。
(1)气滞血瘀型:
主证:胸闷腹胀,纳呆乏力,两肋窜痛或胀痛,肚腹结块,推之不移,舌淡红或暗红或边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平。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健脾。
主方:小柴胡汤合大黄zhe虫丸加减。
主药:柴胡、黄芩、郁金、莪术、陈皮、大黄、赤芍各10g,白术、鳖甲各20g,广虫6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各30g。
(2)脾虚湿困型:
主证:神疲乏力,纳呆消瘦,腹胀腹泻,肋痛肢楚,足肿臌胀,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或濡。
治则:益气、健脾、化湿、佐以疏肝活血。
主方: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
主药:党参、大腹皮、石上柏各15g,白术、苡仁、马鞭草、白花蛇舌草各30g,茯苓、丹参各20g,陈皮、柴胡、当归、半夏10g,生甘草5g,泽泻12g。
(3)肝胆湿热型:
主症:黄疸日深,经久不退,色晦暗,面黧黑,发热胁痛,恶心纳差,口苦干,小便短赤,舌红或绛,苔黄糙或焦黄,脉弦或滑数。
治则:清利肝胆湿热,佐以活血化瘀。
主方: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主药:茵陈、金钱草、半枝莲、半边莲、败酱草、生苡仁、红藤各30g,栀子、大黄、黄芩、郁金、八月札、赤勺、金玲子各10g,鳖甲煎丸6g(分吞)。
(4)肝肾阴虚型:
主症:烦热口干,低热盗汗,形体消瘦,肌肉酸痛,小便短赤,吐衄便血,或腹水经久不退,舌红少苔或光滑有裂纹,脉弦数或细涩。
治则:滋补肝肾、利水解毒。
主方:一贯煎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主药:生熟地、丹皮、麦冬、何首乌、赤白芍各15g,鳖甲10g、青蒿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枸杞子12g。
根据肝癌的常见临床表现,以下为临床辨证加减用药参考:
低热加青蒿15g,地骨皮20g,白微10g,银柴胡10g,丹皮10g,生地15g,鳖甲20g。
高热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寒水石15g,滑石15g,或加水牛角15g,羚羊角粉3g(分吞)。
黄疸重用茵陈50g,加姜黄10g,虎杖30g,金钱草30g,龙胆草3g。
齿衄及鼻出血加茅根30g,侧柏炭10g,仙鹤草15g,血见愁20g,蜂房4.5g,生地15g,丹皮10g,水牛角15g,参三七粉3g(分吞),云南白药0.5g(分吞)。
呕血,便血加生大黄15g,参三七粉3g(分吞),云南白药0.5g(分吞),白芨粉10g,花蕊石10g(煅)。
疼痛加降香9g,元胡10g,郁金10g,云南白药0.5g,(吞)乳香3g,没药3g,川楝子10g,苏木10g,徐长卿20g,或外贴镇痛消肿膏或蟾皮。
腹胀加木香10g,厚朴10g,青陈皮10g,大腹皮12g,莱服子10g,花槟榔10g,枳实10g。
腹水加泽泻15g,泽漆5g,猪苓30g,车前子l0g,商陆10g,玉米须30g,二丑6g。
恶心呕吐加半夏10g,竹茹l0g,伏龙肝30g,旋覆花10g,代石30g。
腹泻便溏加炮姜5g,草蔻仁5g,苍术15g,炒扁豆30g,赤石脂12g。
昏迷加安宫牛黄丸一粒(吞)或至宝丹一粒(吞),亦可用醒脑注射液4ml以静脉推注。
有学者认为痰热瘀互结仅仅体现了“阳气先结,阴气后乱”的癌前病变基础。癌肿的发生是在此基础上,机体受一种或多种因素影响改变了内在环境,使原有的痰、湿、气、瘀等病理产物发生质变,凝聚为癌毒,留滞于肝,形成“恶肉”。癌结节的本质就是“恶肉”,它与痰瘀有质的区别。在肝癌病程中,与痰、湿、气、瘀相比较,“恶肉”是很重要的中间病理产物,建议中医学采用现代医学“肝癌”病名,按现代医学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肝癌的中医治疗,一方面辨证施治调整阴阳,早、中期应用疏肝健脾,晚期应用温阳祛邪;另一方面辨病施治用温药,消除恶肉。
中医对肝癌的治疗注重于扶正和祛邪,有能改善症状、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治疗结果缓慢,对肝癌针对性较差等不足之处。西医治疗肝癌所采用的手术,放疗,化疗是极强的“祛邪”手段,但同时对机体本身也是一种损伤和打击,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中医辨证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减轻不良反应,增强治治疗结果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