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情志病变而起,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功能所能调节的限度,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气机紊乱及肝功能活动失常而发。“怒伤肝”导致肝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血液凝滞不畅,因而成瘀,瘀积日久,肝内血液得不到气的推动,造成气血不通。肝内局部得不到气血的供养而发生坏死而成肿块,日久不散,越积越久,使肿块坚硬如石。肝癌属于中医“积”、“肠覃”、“血臌”等范围,《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中说:“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郑伟达教授认为:肝癌是气滞有形,血瘀有物,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虽得之于气,但受病于血。慢性肝炎治疗不完全,或祛邪不利,忽视扶正;或饮食不节,酗酒成性;或情志不遂,暴怒伤肝;或过于劳累,日久终致脏腑功能的衰退。虽病位在肝,涉及脾肾,气血的失调,正气的虚损,尤其是肝癌晚期,气虚血滞,气血瘀毒相互搏结不化,加上正气的极度衰败,毒邪过盛,肿瘤迅速发展,出现正不胜邪之危象。
(一)辨证论治
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别,体质强弱,年龄大小,肿瘤的大小,有无转移,能否采用手术、放化疗治疗,在手术、放化疗中,如何中西医优势互补,如何采用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如何采用祛邪扶正和攻补兼施治疗等。治疗肝癌总原则,是化瘀解毒,疏肝健脾。
1.化瘀解毒、软坚化结
肝癌得之于气,受病于血,当调和气血,以使阴平阳秘。怪病责之于痰,除益气养血外,注意活血化瘀以利于肿瘤的回缩,佐以软坚化痰之品,而不宜以水蛭、虻虫等破血消瘀之品以徒伤其正,而加速病情的恶化。
2.扶正为重,祛邪为辅
肝癌一旦发现,均已正虚,扶正主要是调补肝脾肾,益气养血,即以无形胜有形,正复积自除,机体可以依靠正气的恢复以及扶正中药调节免疫功能来抑制或消灭肿瘤细胞。祛邪为辅,郑伟达教授不赞同采用大剂量的,经药理检验证明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组成苦寒清泄,攻伐消痞之品,否则“徒伤胃气……反以速其危”,乃犯虚虚实实之戒。
3.疏肝理气,健肝补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肝脾肾,益气养血扶正,首先要注意调理脾胃,“损其肝者缓其中”,中州得运则气血可生,水湿可运,痰无所生,气机得畅,此乃“有胃气则生也”。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标志物诊断 下一篇:转移性肝癌的超声各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