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肝癌 > 肝癌病因 > 正文

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3-01-16 09:22:55 浏览次数: 20

    肝内胆管起于肝内毛细胆管,逐渐汇合成区域肝管、肝段肝管及左、右肝管,后者在肝门横沟内汇合成肝总管。左、右肝管的汇合点,一般比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分叉点为高。如将Glisson包膜剖开,肝组织向上拉开,一般可以显露出来,但有时其分叉点深埋在肝门内,其深度可达2.5cm,并为肝组织所掩盖,使手术显露较为困难。
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
    肝内胆管在肝内的行径与门静脉、肝动脉基本一致,三者均包绕在结缔组织内。肝内胆管也可以按肝脏的分叶命名,分为左、右肝管(第一级分支),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及右叶肝管(第二级分支),段肝管(第三级分支),尾状叶也分为左、右段肝管。肝内胆管的分支分布较门静脉不规则得多,常有各种解剖上的变异。
    (一)左肝管
    左肝管主要引流左半肝的胆汁,它主要是由左外叶和左内叶的肝管汇合而成。它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左门静脉横部的深面,在它与右肝管汇合形成肝总管前还接受1~2支来自尾状叶的小肝管(有时只有1支较粗的肝管)。对30例成人灌注腐蚀标本的观察,有左肝管者占86.6%,其长度为0.2~3.0cm,平均1.6crn。在这一类型中,由于左半肝各叶、段肝管的组成形式和连接处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组类型。
    第一组常见,占73%,是由左外叶下段与上段来的肝管在门静脉矢状部的外侧深面走行,汇合成左外叶肝管,然后走在矢状部的内侧面而达横部深面,再与来自左内叶的肝管连接形成左肝管。在这一组中有4种变异,即左内叶肝管有4根,左内叶肝管有2根,右前叶肝管汇入左肝管,以及右后叶肝管汇入左肝管。
第二组是左内叶肝管与左外叶下段肝管在左门静脉矢状部的深面先行汇合后,再与左外叶上段肝管在左门静脉矢状部内侧深面连接,属于本组者占19.2%。
    第三组是左外叶上、下段肝管和左内叶肝管在左门静脉横部的深面同一点汇合成左肝管,属于这一组者占7.8%,其中1例右前叶肝管开口于左肝管。
    另一类型无左肝管,较少见,占13.4%。可归纳为3种情况:一是左内叶肝管和左外叶肝管直接和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二是左内叶肝管开口于右肝管,而左外叶肝管与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三是左外叶上段肝管走在左门静脉角部深面,再经过横部深面进入右后叶肝管,在它汇合前1cm处,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肝管,而右后叶肝管却汇入左内叶肝管与左外叶下段肝管汇合后的肝管,左内叶肝管有2根小肝管。
    (二)右肝管
    右肝管是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肝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的肝管。其长度为0.2~2.0cm,平均0.8cm,故右肝管较左肝管短。在我们的标本中,右半肝肝管的变异比左半肝多见,有右肝管者占73.3%,它又分为两组类型。
    第一组,右后叶上段与下段肝管,沿着同名门静脉走行,至右后叶门静脉的深面汇合成右后叶肝管,然后绕过右前叶门静脉起点的深面,达其内侧与右前叶肝管汇合。在汇合后的右肝管,即沿着右门静脉干深面,在肝门横沟与左肝管汇合成肝总管,此组很多,占91%。其中有1例右肝管与左肝管汇合前,除接受通常来自尾状叶左段的肝管外,还接受1根来自胆囊旁区的小胆管,另1例还接受1根来自左内叶肝管。
    第二组较少见,占9%。与前者相反,右后叶肝管往往在右前叶门静脉起点的浅面绕过,再与右前叶肝管汇合。
    无右肝管型变化较复杂,Healey在97例标本中发现27例无右肝管。根据笔者的标本观察,也有26.7%的标本无右肝管,它又可归纳为下述4种情况。
    第一种,右前叶肝管和右后叶肝管直接与左肝管在同一点上汇合成肝总管。此种很多见,约占无右肝管型的62.5%,其中1例当右前叶肝管与左肝管汇合前,还接受1根来自胆囊旁区的小肝管。
    第二种,右前叶肝管在门静脉右干深面直接进入左肝管。
    第三种,右后叶肝管直接进入左内叶肝管与左外叶下段肝管汇合后的肝管,在它汇合前,还接受左外叶上段肝管和来自尾状叶右段的肝管。
    第四种,仅1例,即右后叶肝管在右门静脉干后面绕到左门静脉横部的浅面进入左肝管。
   (三)尾状叶肝管
尾状叶位于肝门横沟的后面,其尾状突的肝管引流到右肝管,但也有少数引流到右后叶肝管或右前叶肝管。尾状叶的左、右段肝管分别开口于左、右肝管者占70%,而主要引流到左肝管者占16.7%,另有13.3%主要引流到右肝管。
    左、右肝管的变异很多,但其中仍有一定的规律性。左肝管的各种不同类型,主要是由左内叶肝管的数目和开口位置所决定,尚有少数右前叶和右后叶肝管可开口于左肝管。右肝管的类型主要是由右前叶肝管的开口位置所决定,同时还有部分左内叶肝管开口于右肝管。
    此外,有时还可发现细小的迷走肝管。它们不是在肝门区,而是在肝脏其他部位的肝外肝管,如下腔静脉周围以及肝脏韧带在肝上附着处的结缔组织内,其中以左三角韧带及肝脏纤维附件 内的迷走肝管很粗,称Luschka管。Healey在灌注腐蚀标本上,发现肝脏纤维附件 内有迷走肝管者占5%。它与左外叶肝管相通,这是由于出生后左外叶左端萎缩,其中的肝管也即成为迷走肝管。在手术时,如切断左三角韧带时应予妥善结扎,以免术后发生胆瘘。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