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医学在认识与研究疾病时常将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混淆在一起,以致概念模糊,不利于深入研究。中医病理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作出的很基本的形态与功能上的反应,也可称为偏离正常的机体的形态与功能状态。综观中医文献与临床研究结果,肝癌的中医病理主要是瘀毒、气滞、血瘀、痰湿、虚损、传舍。
一、瘀毒
瘀毒既是肝癌的致病因素,又是肝癌的病理产物。肝癌因毒而致,常因邪毒损伤肝脏及其他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导致气滞、血瘀、痰湿,气血瘀滞、痰浊内阻则进一步导致组织功能障碍,致使组织、气血败坏,转化生毒,积久而成瘀毒。瘀毒滞留体内,又进一步损伤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导致新的气滞、血瘀、痰湿,又进一步加重脏腑气血津液的损伤,如此恶性循环,形成毒盛聚结的病理状态。
二、气滞
肝主疏泄而调气机,因此,气滞是形成瘀毒的重要原因,是肝癌的很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气滞的产生主要有内外二因:
1.外因 主要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如寒邪侵袭,脾阳不运,湿痰内聚,阻滞气机,气不行血,而气滞血瘀。其他如风、暑、湿、燥诸邪过盛亦可致气滞不畅,久而化毒化火,成瘀成毒。
2.内因 主要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伤。人的情志变化与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七情所伤,情志抑郁,主要影响脏腑的气机运行而气滞,气滞日久,可致瘀血、痰瘀,痰血积久不去,终致化毒而成瘀毒。
外因与内因相比,外因虽起一定作用,但毕竟是次要的,关键是内因起决定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盈则诸邪难侵,气机通畅。民间有“气顺血畅”之说,心情好则气顺,气顺则血流畅通。因此,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对任何事都往美好、正常、积极的方面去看去想,心态平和,就不会产生气滞。
三、血瘀
肝主疏泄又藏血,对血液的运行和分布具有调节作用,因此,血瘀是肝癌的主要病理改变。肝癌的血瘀病理指血液运行障碍,即血液运行减慢甚至凝泣的病理改变。各种致癌因素内侵、情志抑郁、劳累过度、跌仆损伤皆可导致血液运行障碍,产生瘀血,成为肝癌肿块性变化的物质基础。肝癌肿瘤发生后,压迫周围血脉,病理产物壅滞血脉均可影响血液运行,引起血瘀。
四、痰湿
痰湿是津液代谢障碍和停聚的病理变化,其中清稀者为湿,稠浊者为痰。肝癌的演进经过一个较长的病理过程,当体内气滞、血瘀久积而成瘀毒之时,体内痰湿也已久积而成痰瘀。中医认为气能行津液和血液,水血相关,津液入于脉内而化为血液,血瘀则津液停聚。肝癌气滞血瘀日久,势必导致津液停聚而成痰湿,聚久则成痰瘀。痰瘀可见于肝癌的各个阶段,但以中晚期更明显。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与痰瘀搏结是肝癌肿块的物质基础。《丹溪心法?痰》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肝癌发生后,肿块压迫及其病理产物常亦导致其他脏腑气化失调,使津液代谢运行发生障碍,津液停聚而成为痰瘀。
五、虚损
虚损是指脏腑经络功能衰退和气血津液亏虚的病理改变,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亏。虚损既是肝癌发病的内因,更是发病出现的常见病理改变,尤其在肝癌晚期表现得更为明显。肝癌可广泛地破坏机体功能而引起虚损。虚损是肝癌扩散、转移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正不胜邪则邪气难清而病情缠绵,脏腑虚弱则气化不利、血行不畅,痰浊、瘀血萌生,与邪毒搏结则肝癌病情不断加重。
六、传舍
传是指病邪的播散,舍是指病邪留止的部位。中医学认为疾病是可以传舍的,疾病及病邪的传舍主要是通过经络血脉系统进行的。《灵枢?百病始生》云:“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为肠溜……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可见《黄帝内经》已经认识到肿瘤可以播散,而且对其播散的过程、机制、途径及范围等也有了认识。
中医认为疾病主要通过经络系统传播,经络包括现代医学所讲的血管、淋巴系统。《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在传舍过程还可依五行生克规律发生传舍。《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中医认为肝癌的传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瘀毒邪盛,二是正气虚弱。正虚邪盛,正不胜邪,则邪气淫溢流窜而传散。在传舍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继发病变的是很虚弱之处,所谓“很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一般来说,肝癌初期主要是瘀毒向原发病灶周围传舍,中期则沿经脉传舍于很虚之处,随着正气虚衰而传舍全身,发生多脏腑病变,导致阴阳离决。
一、瘀毒
瘀毒既是肝癌的致病因素,又是肝癌的病理产物。肝癌因毒而致,常因邪毒损伤肝脏及其他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导致气滞、血瘀、痰湿,气血瘀滞、痰浊内阻则进一步导致组织功能障碍,致使组织、气血败坏,转化生毒,积久而成瘀毒。瘀毒滞留体内,又进一步损伤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导致新的气滞、血瘀、痰湿,又进一步加重脏腑气血津液的损伤,如此恶性循环,形成毒盛聚结的病理状态。
二、气滞
肝主疏泄而调气机,因此,气滞是形成瘀毒的重要原因,是肝癌的很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气滞的产生主要有内外二因:
1.外因 主要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如寒邪侵袭,脾阳不运,湿痰内聚,阻滞气机,气不行血,而气滞血瘀。其他如风、暑、湿、燥诸邪过盛亦可致气滞不畅,久而化毒化火,成瘀成毒。
2.内因 主要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伤。人的情志变化与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七情所伤,情志抑郁,主要影响脏腑的气机运行而气滞,气滞日久,可致瘀血、痰瘀,痰血积久不去,终致化毒而成瘀毒。
外因与内因相比,外因虽起一定作用,但毕竟是次要的,关键是内因起决定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盈则诸邪难侵,气机通畅。民间有“气顺血畅”之说,心情好则气顺,气顺则血流畅通。因此,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对任何事都往美好、正常、积极的方面去看去想,心态平和,就不会产生气滞。
三、血瘀
肝主疏泄又藏血,对血液的运行和分布具有调节作用,因此,血瘀是肝癌的主要病理改变。肝癌的血瘀病理指血液运行障碍,即血液运行减慢甚至凝泣的病理改变。各种致癌因素内侵、情志抑郁、劳累过度、跌仆损伤皆可导致血液运行障碍,产生瘀血,成为肝癌肿块性变化的物质基础。肝癌肿瘤发生后,压迫周围血脉,病理产物壅滞血脉均可影响血液运行,引起血瘀。
四、痰湿
痰湿是津液代谢障碍和停聚的病理变化,其中清稀者为湿,稠浊者为痰。肝癌的演进经过一个较长的病理过程,当体内气滞、血瘀久积而成瘀毒之时,体内痰湿也已久积而成痰瘀。中医认为气能行津液和血液,水血相关,津液入于脉内而化为血液,血瘀则津液停聚。肝癌气滞血瘀日久,势必导致津液停聚而成痰湿,聚久则成痰瘀。痰瘀可见于肝癌的各个阶段,但以中晚期更明显。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与痰瘀搏结是肝癌肿块的物质基础。《丹溪心法?痰》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肝癌发生后,肿块压迫及其病理产物常亦导致其他脏腑气化失调,使津液代谢运行发生障碍,津液停聚而成为痰瘀。
五、虚损
虚损是指脏腑经络功能衰退和气血津液亏虚的病理改变,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亏。虚损既是肝癌发病的内因,更是发病出现的常见病理改变,尤其在肝癌晚期表现得更为明显。肝癌可广泛地破坏机体功能而引起虚损。虚损是肝癌扩散、转移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正不胜邪则邪气难清而病情缠绵,脏腑虚弱则气化不利、血行不畅,痰浊、瘀血萌生,与邪毒搏结则肝癌病情不断加重。
六、传舍
传是指病邪的播散,舍是指病邪留止的部位。中医学认为疾病是可以传舍的,疾病及病邪的传舍主要是通过经络血脉系统进行的。《灵枢?百病始生》云:“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为肠溜……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可见《黄帝内经》已经认识到肿瘤可以播散,而且对其播散的过程、机制、途径及范围等也有了认识。
中医认为疾病主要通过经络系统传播,经络包括现代医学所讲的血管、淋巴系统。《黄帝内经》认为疾病在传舍过程还可依五行生克规律发生传舍。《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中医认为肝癌的传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瘀毒邪盛,二是正气虚弱。正虚邪盛,正不胜邪,则邪气淫溢流窜而传散。在传舍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继发病变的是很虚弱之处,所谓“很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一般来说,肝癌初期主要是瘀毒向原发病灶周围传舍,中期则沿经脉传舍于很虚之处,随着正气虚衰而传舍全身,发生多脏腑病变,导致阴阳离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瘀毒病机 下一篇:中医对肝癌辨证论治的三辨三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