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肝癌 > 肝癌病因 > 正文

肝癌瘀毒病机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3-01-08 09:20:03 浏览次数: 20

    肝癌瘀毒的病机为正虚邪伏、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等,凡此种种,均为瘀毒发生的基础,而瘀久化毒、正虚邪伏、肝脾不和是肝癌瘀毒病机的关键。
   一、瘀久化毒
   瘀毒的产生,时间长久是一个关键因素。多种致病因素如情志刺激、饮食所伤、外感寒湿、跌打损伤等,均能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形成血瘀或痰瘀,这时的“瘀”凝结成肿块即是“癥积”,相当于西医的良性肿瘤、瘢痕组织、慢性炎症等,属癥积的早期。这种癥积如失治、误治,久而不愈,大量消耗正气,或因年龄过大、劳累过度、生育过多等因素导致元气衰败,推动无力,使血瘀、痰瘀进一步加重,互结而成癥积,相当于西医的临界瘤,属癥积的后期。癥积久而不去,瘀久化毒,成为癌症瘀毒,即西医的恶性肿瘤。瘀血凝结成肿瘤病,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瘀血、痰瘀、癥积越积越多,越积越大,量变发展成为质变,通过性质的变化而成毒证,即“瘀久化毒”。在此病理阶段,瘀毒互结,瘀和毒的界限不甚清晰,瘀中有毒,毒中有瘀,是为癌症瘀毒的病理阶段。
   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而隐蔽的过程,从第一个癌细胞演变到明显的癌症,包括所谓致癌的起始、促进及恶性增殖等几个阶段,前后一般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无论何种致癌因素,只有在一定量和相当长的时间反复接触后才可能起作用,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演变过程。肝癌的形成即是一个典型的瘀久化毒过程。
   二、正虚邪伏
《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正气是指机体的抗病能力与防御机制,邪气是致病的因素,正虚是发病的根据,邪气只有在正气先虚的情况下才能侵犯人体,诱发疾病。《外科秘录》云:“天下之气,无时不有,人身之情,何时不发,乃有病有不病者,何也?盖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气血衰而内正不能拒,故六淫所伤,伤于气血之亏也;七情所伤,伤于气血乏也。”
   邪气致病有两种情况:一是即时发病;一是邪气内伏,不断损伤机体,导致正气渐虚,当正气虚损到一定阶段或受到其他致病因素与不利因素如饮食失节、情志失调、邪毒内侵等的激荡,才诱发疾病。肝癌的发生正是如此,是正邪斗争、邪毒内伏的结果。各种致癌因素尤其是嗜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并不像外感疾病那样即时发病,而是过时发病。若身体健壮,正气旺盛,抵抗力强,防御严密,脏腑功能正常,则各种致癌因素能被有效清除,痰浊、瘀血无以产生,难以诱发肿瘤。若体质虚弱,抵抗力差,防御功能障碍,脏腑功能异常,则致癌邪毒难以清除,而内伏于脏腑经络气血之间,不断损伤机体,导致痰浊、瘀血的产生,进而邪毒与痰、瘀搏结,从而成为肿瘤发生的物质基础。《医宗必读》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外科医案汇编》曰:“正虚则为岩。”一般来说,青壮年时期,气血旺盛,体质强壮,肿瘤发病的可能低;中老年气血渐衰,体质渐弱,则肿瘤发病的机会较多。《外科启玄》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
   正虚是肝癌发病的关键,也是肝癌转移、复发的基础。正气尚可胜邪,则肝癌易于控制,转移、复发的可能少。若正不能胜邪,则邪气内伏,肝癌难以控制,迅速扩散、转移、复发。《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虚邪之入于身也深……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瘤;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
   三、脏腑失调
   中医认为各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的联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相互为用,以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和传变。因此,脏腑失调,气机紊乱,代谢异常,不仅易于感邪发病,而且还会内生邪毒,导致发病。《诸病源候论》指出:“癥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张景岳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肝主疏泄和藏血,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不仅肝本身功能失调可致肝癌,而且他脏失调,导致痰湿瘀血内生,积久成毒,壅滞肝脏,诱发肝癌。
肝属木,脾属土,木之生有赖土之滋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生血犹如造血之工厂,肝藏血犹如存血之仓库。肝脾两脏的功能失调是导致肝癌的主因,肝郁日久而致瘀,脾虚气血不运亦可致瘀。另外,脾虚则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湿聚成痰,渐成痰瘀,瘀毒互结日久则致肝癌。肝癌临床很多见者为肝郁脾虚型,以疏肝健脾法施治也每获良效。
   四、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可以分为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阴阳互根互依,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人之有形,不离阴阳,阴阳的动态平衡是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内在本质,阴阳动态平衡的被破坏是疾病的内在本质。《黄帝内经》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病也是在各种治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内在阴阳失调,动态平衡破坏,阴阳偏胜偏衰的结果。《难经?五十五难》指出:“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与阴气相比,阳气代表人之功能,阴气代表物质。在正常条件下,阳气之于机体具有特殊的作用与意义,阳气的盛衰反映着机体的抗病力、防御机制。阳气充旺则外密内固,邪气难以为患;若阳气衰弱,则防御机制紊乱、腠理疏松、脏腑脆弱,邪气易于乘虚而入,诱发疾病。肿瘤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现代研究表明,许多肿瘤是以阳虚为病理关键。
   五、血气不和
《难经二十二难》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很基本物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机体的健康,否则,机体就会发生病变。《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朱丹溪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调气机,并藏血,因此,肝癌发病与气血不和密切相关。肝脏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极易疏泄失常,气血不和,导致气滞血瘀,瘀久则成积,演变恶化而为肝癌。《奇效良方》论“积”病之成因时,指出:“气上逆,则六腑不通,但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固渗着不去而成积矣。”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