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在我国较多见,尤其是近几年来,原发性肝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肝癌的发病的可能,我们人类应该掌握有关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经研究表明,我国肝癌的发生主要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等有关,一些农药、肝吸虫、遗传、嗜等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具体而言,以下因素与肝癌发生有关。
1、病毒性肝炎 现知乙型肝炎与肝癌有密切关系,其次为近年确定的丙型肝炎。肝癌病例HBsAg阳性比例可高达81.82%。国外报告,在肝癌高发地区有60%~90%的肝癌来自HBV。近年报道,在HBV阳性的肝癌患者可见HBV基因整合到肝癌细胞DNA中。因之认为HBV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近,HCV的感染也被认为可能是肝癌发生的病原因素之一。据报道,在日本有70%,在西欧有65%~75%的肝癌患者发现HCV抗体阳性。
2、肝硬变 肝硬变与肝癌之间有密切关系。据统计,一般需经7年左右肝硬变可发展为肝癌。其中以坏死后性肝硬变为很多,肝炎后肝硬变次之,门脉性肝硬变很少。
3、真菌及其毒素 黄曲霉菌、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都可引起实验性肝癌。其中以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很为重要。用该菌或其毒素(aflatoxin),或被其污染的食物均可诱发动物肝癌。在肝癌高发区,食物被黄曲霉菌污染的情况往往也较严重。
4、亚硝胺类化合物 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
5、病毒感染。晚近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肝癌患者的HBsAg阳性比例大于50%,而发达国家肝癌患者的抗─HCV阳性比例大多高于50%,因此推测HBV感染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而丙型肝炎病毒则是发达国家肝癌的主要病因。
6、化学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性比奶油大900倍,可诱发所有动物发生肝癌。其它如氯乙烯、二氧化钍、二乙基亚硝胺等均有一定的致癌性。
7、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8、微量元素。低硒、钼、锰、锌,高铁、砷、镍等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9、药物。某些药物有累积效应,起到致癌作用。
10、饮水污染:研究表明,肝癌发生与饮水污染有密切的关系,现已发现有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如六氯苯、苯并芘、多氯联苯、氯仿、二溴乙烷、二氯乙烯、氯乙烯、苯并荧蒽、四氯甲烷、茚并芘等。
另外,遗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喝酒脸红者易患肝癌
喝酒脸红可能是基因变异,长期酗酒患肝癌危险远远高于正常人。日前,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历时4年跟踪调查,揭示了长期酗酒与患肝癌风险的内在联系,酗酒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风险很大。
中国1/3人群,“解酒基因”因变异而失效。
该研究项目由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周建农所长组织实施,研究执行者、该所流行病室主任丁建华研究员介绍,饮酒是被公认的除了乙型肝炎、饮污染水和吃霉变食物之外的致肝癌危险因素,但危险性和内在联系一直缺少明确的认定。
研究表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要通过乙醛脱氧酶2(ALDH2)来完成,人体内的乙醛脱氧酶2,其功能就是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但当乙醛脱氧酶2正常基因发生变异之后,便会使该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6倍多,长期酗酒,体内的乙醛就会蓄积,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癌变。
研究还发现,中国人群中乙醛脱氧酶2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占1/3,约4—5亿人,绝大多数人不知自己是酶活性缺乏者。
“变异基因”携带者,癌变危险是常人的3.51倍
科研组很初在省内肝癌高发区调查发现,乙肝的重度流行和饮酒,确为当地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在当地30%的长久饮酒者中,为什么仅部分人患肝癌?
为此,调查组在当地对208例肝癌新发病人以及208名非肿瘤居民,进行乙醛脱氧酶2基因型和乙肝病毒携带的流行病学研究,同时调查他们的研究状况。
结果发现,在酶活性缺乏者中,每月饮酒量超过3千克,发生肝癌的危险是正常基因携带者且不饮酒者的3.51倍;随着前者一生中饮酒总量的增加,他们患肝癌的危险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同时研究还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同时是乙肝病毒和酶活性缺乏者,如果其长期大量饮酒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呈显著的相乘效应,即当其饮酒总量每年超过3千克时,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年饮酒总量少于3千克的正常人的52.17倍。
专家特别提醒:喝酒脸红、恶心者要当心
专家表示,中国有庞大的乙醛脱氧酶2基因变异型携带者群体,占总人口的1/3左右,他们与该酶的正常基因携带者相比较,在饮酒频度和饮酒量上没有差异,酶活性缺乏者存在大量饮酒的情况,同时中国也有10%的人口携带乙肝病毒,潜在发生肝癌的危险性令人担忧。目前,对于一般人群而言,还不能普遍开展乙醛脱氧酶2基因型检测,人们应当如何降低饮酒患肝癌的危险呢?
研究已经发现,乙醛脱氧酶2基因变异型携带者饮酒后往往会出现脸红、恶心和心动过速等神经系统症状,所以饮酒后如果有上述症状者,应该提高警惕,戒酒或尽量减少酒精的摄入量,以预防肝癌的发生。
同时,饮酒也会对正常人造成健康损害,如酒精性肝病和胃肠粘膜的损伤,人们应该尽量少饮或只饮低度酒,如红酒、啤酒;长期饮酒者应将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严格控制在少于15克/天的安全剂量之内。
肝癌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
预防各类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是很有效的预防肝癌的措施。严格注射肝炎疫苗、健康卫生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手段。
一旦感染肝炎病毒,应及早治疗。虽然目前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还不是很高,但近年抗病毒药物有不少进展,只要应用恰当,疗程足够,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即使不能完全治疗,也可以降低体内病毒的载荷量,延缓和降低肝癌的发生。
对好发人群的定期科学有效的普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措施。在我国,肝癌好发人群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无论有无肝硬化,都应定期随访,特别是40岁以上的男性。
依肝癌好发的危险程度好发人群分三类,第一类是高度危险人群,主要包括中年肝炎(乙肝或丙肝)肝硬化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没有肝硬化但有肝癌家族史者。第二类是中度危险人群,主要包括没有明显肝硬化也没有肝癌家族史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第三类是低度危险人群,主要指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
肝癌高度危险人群应至少每3个月做一次相关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超声),中度危险人群应至少每半年做一次相关检查,低度危险人群应至少每年做一次相关检查,以期发现小的肝癌病灶,及时治疗,此是治疗肝癌的根本。因此,慢性肝病尤其是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能够“不厌其烦”地定期检查,肝癌的早期诊断就不再困难。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