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肝硬化腹水会传染吗这个问题,主要是看患者的病是不是在传染期,如果是乙肝引起的肝硬化等,则具有传染性,肝硬化肝腹水只是肝病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说,肝硬化大多都是慢性肝病,传染性小些,肝病它是以血液,母婴,性生活传播为主,一般的接触不会被传染。所以在这方面注意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肝腹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肝硬化期,肝脏生理机构的破坏和生理功能的丧失,肝脏是代偿期的一种病理表现。肝腹水主要以腹大如鼓、血管暴露,有些甚至发亮,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呼吸短促。同时伴有肝功能衰竭等病理表现,如黄疸、嗜睡、腹部不舒或疼痛,可继发不同程度的感染等。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
肝硬化是引起腹水的主要的病因,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标志着硬化已进入失代偿期(中晚期)。
肝腹水是肝硬化很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
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1、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0mmH2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2、低白蛋白血症:白蛋低于31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
3、淋又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致胆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约7-11L,正常为1-3L),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
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5、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6、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以上多种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续阶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侧重,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贯穿整个过程。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肝硬化腹水发展的四个阶段
1、腹水前期此时肝硬化患者无腹水,也未出现体循环动脉的扩张和充盈不足,但过量摄人钠盐则会引起水钠储留,即此时肾脏对钠的处理已经发生障碍。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和门脉压力增加通过神经反射直接影响了肾脏对钠盐的处理所致,但这种水钠滞留是自限性的。
2、反应性腹水期此期肾脏钠水滞留明显增加而使总血容量扩张,继而外周动脉扩张以减少血管阻力。外周动脉的扩张是由于内脏组织释放大量各种舒血管物质,从而引起内脏循环和体循环依次扩张。继之,依外周动脉假说而形成腹水。
3、顽固性腹水期此期患者肝病严重,明显钠水潴留,对利尿剂治疗不敏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外周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降低。但肾脏血管对血管收缩剂非常敏感,且肾脏对钠重吸收进一步增加而排泌减少,抵抗利尿剂和利钠因子的作用。
4、肝肾综合征期此期多发生在有顽固性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由于进一步的外周动脉扩张而出现低血压,机作为维持有效循环容量,致使血管收缩物质合成增加,尤其是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由于此时肾脏血管对收缩物质的高度敏感性,从而导致选择性肾脏低灌注、严重钠水滞留和肾功能衰竭。
肝硬化腹水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腹水形成已是肝硬变晚期表现,此类患者多因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思想负担重。短期内出现的浮肿、心慌、胸闷、腹部饱胀不适、行走困难等使患者产生忧郁、紧张、恐惧等情绪,此时应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临床经验,介绍腹水患者成功出院病例,以充满爱心的话语安慰患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各种疑问,分析病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树立患者治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2、饮食护理
给予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无刺激性、纤维素少的饮食,尤其要注意低盐或无盐饮食,严格限制水的入量,水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无盐饮食钠的摄入不超0.5g/d,低盐饮食不超过2g/d。肝功能显著损害或有肝性脑病先兆的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禁酒及避免进食粗糙、多刺、坚硬食物,以免损伤食道静脉引起出血。
3、一般护理
对大量腹水患者,应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以减轻呼吸困难及心比例加快等症状。如为轻度腹水,可取平卧位,一定卧床休息,减轻肝脏负担,鼓励患者勤翻身,拍背,用清水擦身2次/d,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铺平紧、干燥,对臀部等受压部位,用棉垫托起;对易出现褥疮的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利尿剂的应用和护理
肝腹水患者都使用较大剂量的利尿药,利尿药主要有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和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一般两类药物联合运用,少数患者同时加用呋塞米肌注或静注,顽固性腹水用多巴胺20-40mg,呋塞米40-120mg,腹腔内注入。利尿治疗以体重减少不超过0.5kg/d为宜,剂量不宜过大,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应用利尿剂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改变、腹胀、乏力、疲倦、扑翼样震颤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准确记录24h尿量,测量腹围Qod,及时检查生化,注意血钠、钾、氯等离子的浓度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
大量顽固性腹水应用利尿剂效果较差,一般给予腹穿及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利腹水排出。术前嘱患者排尿以免损伤膀胱,一次抽腹水不宜大于3000ml,以免大剂量放腹水引起大量蛋白质丢失及水电解质紊乱而诱发肝昏迷。穿刺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观察腹水的颜色,抽取腹水标本,及时送检。术后穿刺部位,应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用无菌纱布固定好,防止溢液不止,引起继发感染。
治疗肝硬化腹水常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服用利尿剂,同时要补充流失的白蛋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但是副作用比较大,一旦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就很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出现抽搐、恶心、下肢酸软、头晕、恶心等症状。同时,利尿排出的尿量是一定的,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而且服用利尿剂不能铲除腹水产生的病根,一旦停用,腹水将越加严重。
第二种方法是穿刺放腹水。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利尿剂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的。这种治疗方法的操作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放腹水速度要求也非常严格,一旦速度过快,容易产生负压,甚至出现出血现象。放腹水结束后要输生理盐水,及300-500ml血浆。大量放腹水时要予以白蛋白静滴。而且,每次放腹水量不能超过1500ml,腹水消退时间较长,约为8-15天。放腹水与服用利尿剂一样,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第三种超滤,浓缩腹水回输系统在肝硬化腹水治疗上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方法的单一性,不管是治疗结果上,还是费用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