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肝癌是我国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国其病死比例仅次于胃癌。肝癌早期可以手术切除,治治疗结果果较好。但晚期大多无法手术切除,治治疗结果果差。据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报道,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的五年生存的可能为72.5%。因此,治疗肝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一旦错过手术时机,便难以治疗了。
二、提高肝癌存活的可能
有调查研究表明肝癌早期治疗长期生存的可能高达75%。也就是说对于肝癌这个可怕的高死亡人数疾病来说,如果能够尽早的发现,那么病人的存活希望也是非常大的。那么肝癌的早期确诊也就有了非常大的意义。
要早期发现肝癌,需要肝癌高危人群定期去医院作防癌检查。研究发现,肝癌高危人群是40岁以上的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所谓感染者,包括:有明确乙肝或丙肝病史的病人;诊断有乙肝、丙肝所造成的肝硬化病人;并无肝炎病史、也未被诊断为乙肝、丙肝所造成的肝硬化,但在血液中能检查到乙肝或丙肝抗原抗体的病人,即通常所说的澳抗阳性(表面抗原阳性)、大三阳、小三阳或丙肝抗体阳性的病人。
肝癌高危人群一般应每六个月去医院做一次防癌检查,肝癌的防癌检查项目包括:甲胎蛋白化验、B超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等。
甲胎蛋白的英文缩写为AFP,这是一种很奇异的蛋白质。在胚胎时期,胎儿的肝细胞能产生这种蛋白质,所以被称为胎儿蛋白。胎儿一旦出生,其肝脏便不再制造这种蛋白质了。所以除新生儿外,人们的血液中不该含有这种蛋白质,或者仅含有一点点甲胎蛋白的痕迹,一般不超过每升血20微克。但是,如果肝细胞变成了癌细胞,肝癌细胞就又能产生这种蛋白质了。所以,如果人体内甲胎蛋白高于每升血400微克,便很可能患上肝癌了。当然,肝癌由小到大,甲胎蛋白也由少到多,如果每升血中甲胎蛋白不足400微克,也必须警惕肝癌。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郑伟达教授介绍说:虽然甲胎蛋白升高大多发生在肝癌中,但也有30%~40%的肝癌病人血液中查不出甲胎蛋白。因此,在防癌筛查中,除了检查甲胎蛋白外,超声波检查也很重要。在临床上,有经验的超声波医生甚至可以发现直径只有一厘米的“小肝癌”。若超声波检查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而又不能确定诊断时,很好作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肝癌的大小、多少、部位以及与大血管、大胆管的关系,对于肝癌的确诊与定位皆有重要价值。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